一种流路切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2239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31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路切换结构,包括:流路切换阀门和双金属片;所述双金属片由膨胀率不同的金属片叠合而成,其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流路切换阀门;所述双金属片带动流路切换阀门分别导通不同的流路。所述流路切换流路能够方便的实现不同用途或功能的流路的自动切换,避免了人手动操作,且不需额外的控制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流路切换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通过双金属游丝控制流路切换的结构。
技术介绍
通常实现不同功能的流路之间的切换时,每个流路上均需要设置相应的阀门或者元器件,还需要操作人员对多个阀门或者元器件直接手动控制,实现流路切换;但是这种方法,流路切换较复杂时其使用的阀门或元器件较多,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较大。或者在切换流路上增加控制部件,由控制部件自动控制所述阀门或者元器件进行流路切换;但是此时系统并不能保证控制部件控制过程的正常工作,从而增加了流路切换出现错误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流路切换的结构,包括:流路切换阀门和双金属片;所述双金属片由膨胀率不同的金属片叠合而成,其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流路切换阀门;所述双金属片带动流路切换阀门分别导通不同的流路。优选地,所述流路切换阀门采用柱状阀芯,所述不同流路的导通接口均位于该柱状阀芯处。优选地,所述柱状阀芯上设有导通孔,所述双金属片带动柱状阀芯移动以导通不同的流路。优选地,所述柱状阀芯为圆柱状阀芯,其在所述不同流路的导通接口处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双金属片带动圆柱状阀芯转动以导通不同的流路。优选地,所述不同流路包括第一支路出口连通第二支路入口且第一支路入口连通第二支路出口而导通形成的第一组流路,以及第一支路出口连通第三支路入口且第一支路入口连通第三支路出口而导通形成的第二组流路;所述柱状阀芯为圆柱状阀芯,其在第一支路出口与第二支路入口、第三入口交汇处以及第一支路入口与第二支路出口、第三支路出口交汇处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双金属片带动圆柱状阀芯转动分别导通第一、二组流路。优选地,所述流路切换阀门还包括两个同轴排列并共用所述圆柱状阀芯的三通阀体。优选地,还包括与双金属片连接的传热部件。优选地,所述流路切换结构还设置有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双金属片连接,输出端与所述流路切换阀门连接,所述双金属片通过行程开关带动流路切换阀门。本技术涉及一种双流路切换结构,所述双流路切换结构中包括双金属片和流路切换阀,所述双金属片感知温度变化,自动的控制流路切换阀导通不同流路,能够方便的实现不同用途或功能的流路的自动切换,避免了人手动操作,且不需额外的控制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性较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涉及的双流路切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变更例所涉及的双流路切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涉及的双流路切换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涉及的圆柱状阀门的侧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涉及的双流路切换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所示实施方式阐述本技术。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认为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不具限制性。本技术的范围不受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所限,仅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示,而且包括与权利要求范围具有同样意思及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变形。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所涉及的双流路切换结构。实施例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涉及的双流路切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述流路切换结构200包括流路切换阀门100和未图示的阀门控制部件。所述阀门控制部件为双金属片,所述双金属片为由两层线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片叠合制成的环形弯曲状双金属片结构,所述双金属片中两种金属片可以采用叠焊方式叠合制成;所述双金属片一端固定于一中轴线上,其余金属片沿固定端弯曲缠绕于中轴线上,另一端与所述流路切换阀门100连接。所述双金属片在一定条件下例会发生变形,所述一定条件为温度变化,进而控制流路切换阀门100的移动,控制流路的导通。所述双金属片中膨胀系数较大的称为主动层,膨胀系数较小的称为被动层,所述主动层金属片的材料主要为锰镍铜合金、镍铬铁合金、捏锰铁合金或镍等金属,所述被动层金属片的材料主要为镍铁合金,镍的含量在34%-50%。所述金属片的变曲率除了与双金属片材料的物理性能有关外,还与双金属片的长度、每层金属片的厚度和温度有关,所以当双金属片的材料和几何尺寸确定时,其变曲率只与温度有关。当双金属片感知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其主动层的变形要大于被动层的变形,从而双金属片的整体就会向被动层一侧弯曲,发生变形。如图1所示,所述流路切换阀门100为具有同轴排列的孔结构101和102的杆状阀门,在双金属片的控制下,流路切换阀门100能够上下移动,当孔结构101和102分别导通b1和b2、a1和a2时,所述流路切换阀门100能够导通流路103和104;当孔结构101和102分别导通b3和b4、a3和a4时,所述流路切换阀门100能够导通流路105和106。根据所述流路切换结构的实际应用的不同,当所述流路切换阀门导通的两条流路中具有重合部分时,即所述b1和b3、a1和a3、流路103和105可分别合为一个整体,如图2所示,图2为本技术涉及的双流路切换结构的变更例;这样流路切换阀门100移动时,就能实现所述流路切换阀门一侧的流路104和106的切换。或者b2和b4、a2和a4、流路104和106分别合为一个整体,使流路切换阀门100切换流路103和105。实施例2在实施例1中所述流路切换阀门100为具有同轴排列的孔结构101和102的杆状阀门,双金属片2控制所述杆状阀门上下移动即可分别导通两条不同的流路,但不仅限于此。所述流路切换阀门还可以为具有同轴排列的两个三通阀的圆柱状阀门。图3为实施例2所涉及的双流路切换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涉及的圆柱状阀门的侧视示意图。如图3、4所示,所述圆柱状阀门具有圆柱状阀心110和两个三通阀111,所述同轴排列的两个三通阀111分别具有进出口a、b、c,两个三通阀111的进出口a通过管道连接,导通流路103/105;两个三通阀的进出口b通过管道连接,导通流路106;两个三通阀的进出口c通过管道连接,导通流路104。所述圆柱状阀心110与三通阀连接处的截面为如图4所示的半圆,其余未与三通阀连接处的截面为圆形,所述流路103/105与流路104或流路106分别通过所述三通阀的进出口a、b和c与所述圆柱状轴心110导通。所述双金属片与所述圆柱状阀心连接,当所述双金属片感知温度的变化时,其会发生变形,即所述双金属片会发生卷曲或伸展,从而带动或控制所述圆柱状阀门的圆柱状阀心110旋转。当圆柱状阀心110旋转到一定的角度时,可使三通阀111的进出口a和b或a和c导通,进而分别导通流路103/105和106或者导通流路103/105和104,从而通过圆柱状阀门的旋转即可实现流路的切换。实施例3在实施例1和2中,在双流路切换结构中,通过双金属片的变形直接控制流路切换阀门的工作,但是在该过程中,因为双金属片的变形是连续的,所以杆状阀门或圆柱状阀门的移动或旋转也是连续的,这样就有可能造成两条流路都部分打开或都闭合,因此使用双金属片直接控制流路切换阀门的方式在某些情况下是不够精确的,可能会给用户带来困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流路切换结构还包括一阀门控制部件,所述阀门控制部件可以为行程开关等,所述行程开关不通过电机触发,而是通过双金属片的位置移动触发的。图5为实施例3所涉及的双流路切换结构的示意图(图中仅示出流路切换阀门为圆柱状阀门的情况,但不仅限于此,所述流路切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流路切换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流路切换阀门和双金属片;所述双金属片由膨胀率不同的金属片叠合而成,其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流路切换阀门;所述双金属片带动流路切换阀门分别导通不同的流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流路切换阀门和双金属片;所述双金属片由膨胀率不同的金属片叠合而成,其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流路切换阀门;所述双金属片带动流路切换阀门分别导通不同的流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切换阀门采用柱状阀芯,所述不同流路的导通接口均位于该柱状阀芯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阀芯上设有导通孔,所述双金属片带动柱状阀芯移动以导通不同的流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阀芯为圆柱状阀芯,其在所述不同流路的导通接口处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双金属片带动圆柱状阀芯转动以导通不同的流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流路包括第一支路出口连通第二支路入口且第一支路入口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超谢宏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贝尔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