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模具用的万向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799788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玻璃模具用的万向调节装置,属于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包括一上部漏空的机架,在机架的一端的上部对应两侧各构成有一回转轴座,一对回转轴座彼此对应;一回转架,枢轴设置在一对回转轴座上;一回转架驱动机构,以悬臂状态地固定在一对回转轴座中的任择一个回转轴座上,并且与回转架传动联结;一瓶模夹具致动机构,以悬臂状态地固定在回转架的长度方向的外壁的中部;一瓶模夹具,对应于机架的上方并且与瓶模夹具致动机构联结。优点:能为钻床对置于瓶模夹具上的玻璃模具提供位置保障,相对于已有技术,不仅具有位置定位正确,而且可提高加工效率以及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工装夹具
,具体涉及一种玻璃模具用的万向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如业界周知之理,在玻璃模具上必须开设冷却槽和/或冷却孔,以便有助于提高模具的冷却速度并且延长使用寿命。利用常规的钻床在模具上开设直线状的冷却孔并不存在技术障碍,但是当要对模具开设放射状或称辐射状的冷却孔时,常规的钻床往往难以胜任。已有技术中的处置方式是将玻璃模具置于钻床的工作台上并且用三爪卡盘或类似的夹持装置夹持,再在三爪卡盘的底部垫置类似于榫之类的衬垫物,使三爪卡盘携玻璃模具形成一定的或称形成所需的倾斜度,而后由钻床钻设放射状的散热孔。这种加工方式所存在的欠缺在于一是模具的倾斜角度难以确切把握,严重时会钻损玻璃模具,造成报废;二是作业效率低下,工人的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玻璃模具的倾斜角度任意控制而藉以为钻床钻孔提供位置保障,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并且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制作玻璃模具用的万向调节装置。 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玻璃模具用的万向调节装置,包括一上部漏空的机架,在该机架的一端的上部对应两侧各构成有一回转轴座,一对回转轴座彼此对应;一回转架,枢轴设置在所述的一对回转轴座上;一用于驱使所述的回转架运动的回转架驱动机构,以悬臂状态地固定在所述的一对回转轴座中的任择一个回转轴座上,并且与所述的回转架传动联结;一瓶模夹具致动机构,以悬臂状态地固定在所述的回转架的长度方向的外壁的中部;一瓶模夹具,对应于所述机架的上方并且与所述瓶模夹具致动机构联结。 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回转架的两端各构成有一枢置臂,藉由一对铰接臂而使回转架形成门字形构造,所述的一对枢置臂的外壁上各延伸构成有一回转轴,一对回转轴枢轴设置于所述的一对回转轴座上,其中,一对回转轴中的其中一个回转轴与所述的回转架驱动机构传动联结。 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回转架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减速箱、传动箱、第一、第二传动轮和传动带,第一电机固定在传动箱的一端,该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伸展到所述的传动箱的箱腔中,第一减速箱的一端与所述的回转轴座固定,另一端与传动箱的另一端配接,第一减速箱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的回转轴传动联结,而第一减速箱的动力输入轴探入到所述的传动箱的箱腔中,第一传动轮固定在所述的电机轴上,第二传动轮固定在所述的动力输入轴上,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传动轮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传动轮上。 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回转轴上延伸构成有一联结榫,而所述的动力输出轴的端面上构成有一联结卯,联结榫与联结卯相互配合。 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电机为伺服电机,所述的第一、第二传动轮为皮带轮,所述的传动带为皮带。 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皮带轮为同步带轮,所述的皮带为同步带。 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瓶模夹具致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减速箱,第二电机与第二减速箱配接,并且由第二减速箱携第二电机以水平悬臂状态地固定于所述的回转架的长度方向的居中部位的外壁上,其中,第二减速箱减速箱输出轴通过轴承与所述回转架配合,并且减速箱输出轴与所述的对应于机架上部的瓶模夹具联结。 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瓶模夹具包括回转板、瓶模座和第一、第二定位块,回转板与所述的减速箱输出轴固联,瓶模座与回转板固定,第一定位块配置在瓶模座的上部,第二定位块设在瓶模座的末端。 在本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瓶模座具有一玻璃模具座腔,该玻璃模具座腔的横截面形状呈U形,并且在瓶模座的一端构成有一配接枕,配接枕通过螺钉与所述的回转板固定。 在本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块的一端套置在第一螺柱上,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第一螺柱固定在瓶模座的上沿上,并且配有用于对所述定位块迫持的螺母,所述的第二定位块的形状呈7字形, 一端联结在第二螺柱上,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在第二螺柱的末端配置有一用驱使第二螺柱旋转的手柄,而第二螺柱的前端与螺母座5412相配合,螺母座固定在瓶模座的底部。 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由回转架驱动机构使回转架作任意角度的回转,并且由瓶模夹具致动机构使夹模夹具回转,从而能为钻床对置于瓶模夹具上的玻璃模具提供位置保障,相对于已有技术,不仅具有位置定位正确,而且可提高加工效率以及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技术的一个应用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 请见图l,给出的机架1的上部是漏空的,即不封闭的,在机架1的一端的两侧即图示的左右两侧各加工有一回转轴座ll,在各回转轴座11上开设有轴承孔,以供回转架2枢轴设置。回转架2的左右两端各构成弯折,藉由该弯折而形成枢置臂21,并且使回转架2形成门字型的构造。在各个枢置臂21上延伸有一回转轴211,通过轴承而枢置于前述的开设在回转轴座ll上的轴承孔中。在一对回转轴211中的用于与回转驱动机构3传动联结的一个回转轴211上(图示右边的一个)延伸有一联结榫2111,由该联结榫2111实现与回转架驱动机构3传动联结。 回转驱动机构3的第一电机31与传动箱3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固定,并且该第一电机31的电机轴311探入到传动箱33的箱腔中。第一减速箱32的箱体的左端(图1所示状态为例)构成有一法兰边323,用固定螺钉3231与延设于机架1上的右边的一个回转轴座11固定,该第一减速箱32的动力输出轴321与前述的联结榫2111联结,具体是在动力输出轴321的端面上开设有联结卯3211,待联结榫2111榫入联结卯3211中,便实现了两者的传动联结。当然,前述的联结榫2111与联结卯3211的位置是可以对调的。第一减速箱32的右端与传动箱33配合,并且第一减速箱32的动力输入轴322探入于传动箱33中。第一传动轮34固定在电机轴311上,而第二传动轮36固定在动力输入轴322上。传动带35的一端套在第一传动轮34上,另一端套在第二传动轮36上。在本实施例中,对第一、第二传动轮34、36采用皮带轮,对传动带35采用皮带,并且用同步带轮充任第一、第二传动轮34、36,相应地,用同步带充任传动带35。第一电机3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电机。 当第一电机31作顺时针或逆时针运动时,通过第一传动轮34、传动带35和第二传动轮36的过渡使动力输出轴321作顺或逆时针运动,从而使与动力输出轴321联结的回转轴211作顺或逆时针旋转,致回转架2作相应的运动,由回转架2携下面将要提及的瓶模夹具致动机构4和瓶模夹具5的角度发生改变,为钻床提供位置保障。 构成前述的瓶模夹具致动机构4的第二电机41与第二减速箱42配接,并且由第二减速箱42携第二电机41以水平悬臂状态地(以图1所示为例)固定于回转架2的长度方向的外侧的居中部位。第二电机41同样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玻璃模具用的万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部漏空的机架(1),在该机架(1)的一端的上部对应两侧各构成有一回转轴座(11),一对回转轴座(11)彼此对应;一回转架(2),枢轴设置在所述的一对回转轴座(11)上;一用于驱使所述的回转架(2)运动的回转架驱动机构(3),以悬臂状态地固定在所述的一对回转轴座(11)中的任择一个回转轴座(11)上,并且与所述的回转架(2)传动联结;一瓶模夹具致动机构(4),以悬臂状态地固定在所述的回转架(2)的长度方向的外壁的中部;一瓶模夹具(5),对应于所述机架(1)的上方并且与所述瓶模夹具致动机构(4)联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建华马军生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建华模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