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检测光电信号的微型纳米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98809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同时检测光电双信号的纳米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的区别是在所述纳米半导体金属氧化物(6)的两端分别设有正电极(9)、负电极(10),正电极(9)、负电极(10)之间的电流输出及光电信号转换装置(8)与电信号检测电路(11)相接;所述进样口(2)和放空口(3)位于石英管(1)的轴线上。克服了现有传感器因目标组分催化发光信号接近而存在的操作繁琐、分析时间长及准确性差的缺点,具有检测效率及精度高、可以实现多目标组分的检测、检测时间短等优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纳米传感器(纳米材料表面催化发光传感器),尤其是一种 可缩短检测时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重现性、检测效率及精度高的同时检测光电信号的 微型纳米传感器。技术背景纳米材料表面催化发光传感器用途广泛,如可用于定量评价纳米材料催化活性; 用于乙醇、甲醇和石化产品等的定量检测;用于食品中激素类药物残留检测;用于毛细管 气相色谱仪的选择型检测器等。现有纳米材料表面催化发光传感器的结构是将涂有纳米材 料的直径为4 7mm电热陶瓷棒置于直径为12 20mm、长度为100 150mm的石英管内,在 石英管上斜对角设置有进样口、放空口,在石英管外与纳米材料对应设置有滤光片或光栅、 光电信号转换装置(微弱发光测量仪、光电倍增管等)。测量时,电热陶瓷棒内的电阻丝对 纳米材料进行加热,空气泵等进样系统将样品随载气从进样口进入石英管,流经纳米材料 表面从放空口排出,纳米材料表面催化所发出的光经滤光片或光栅去除杂散光后,再经过 光电信号转换装置变成适于微机等数据处理单元的电信号。但由于目标分析物的催化发光 信号接近(如乙醇和甲醇、醇类和醚类等),使流经纳米催化材料表面的催化发光信号难以 分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时检测光电信号的微型纳米传感器,有石英管(1),石英管(1)上有进样口(2)和放空口(3),石英管(1)内置有陶瓷加热棒(4),在陶瓷加热棒(4)内置有加热元件(5),在陶瓷加热棒(4)外涂有纳米半导体金属氧化物(6),与纳米半导体金属氧化物(6)对应设置有滤光片或光栅(7)及光电信号转换装置(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纳米半导体金属氧化物(6)的两端分别设有正电极(9)、负电极(10),正电极(9)、负电极(10)之间的电流输出及光电信号转换装置(8)与电信号检测电路(11)相接;所述进样口(2)和放空口(3)位于石英管(1)的轴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名扬蒋晓光刘志红王旭邹明强李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