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模式电容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91059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模式电容触控面板,包括闭路相连的信号处理单元及其信号判别回路、FPC软板出线区,以及通过银导路相连的电容式触控单元,其特征是:该触控单元包括表层的铭板层,以及铭板层内侧依次贴设的第一OCA光学胶层、第一ITO导电膜、第一轴向线迹感应层、绝缘层、第二轴向线迹感应层、第二ITO导电膜及第二OCA光学胶层,构成一平面板体,且该触控单元分为窗口区和按键区,并在触控单元相对于窗口区的底侧贴设一支撑基板、相对于按键区的底侧与按压键盘相结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容触控面板,能够达到触控感应和按键响应兼具的效果。同时大大提升了触控面板窗口区的工作面积和均一性透光率,进一步增强了触控面板的感应敏感度和精确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尤其涉及一种兼具电容式触控与键盘按压的双模式电容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触控面板产业的快速发展,使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并且已广泛应用于 消费性电子商品上,例如移动电话、数字相机、卫星导航器(GPS)、数字八音盒(MP4)、个 人数字助理器(PDA)等具有显示屏幕的电子商品,都可直接将电容式触控面板贴附于屏幕 的外表面,让用户借由触摸触控面板来操作电子商品。 一般而言,触控感应装置大致可以 区分为电容式触摸板、电阻式触摸板以及电磁式触控面板三大种类,而该等触摸板各具功 能特色与优缺点,因此应用产品亦有所不同,例如电阻式触摸板常应用于手机、卫星导航器 (GPS)等电子产品的屏幕上使用,而电容式触摸板则作为笔记本电脑的鼠标板、虚拟触摸按键等。 上述用于显示屏幕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主要包含二块呈透明状的基板,二基 板可分别利用硬质的玻璃材料,以及软质的塑料材料制成,各基板的一侧面布设一个可导 电的电极,基板与基板之间藉由一透明光学胶带相互贴合。运作时,当手指或导体碰触或轻 滑过触摸板表面时,会产生一个电容效应,此时信号处理单元可判读电容值的变化确定碰 触位置,而其输入操作不需经过触压,不会让面板承受反复施力、导致线路损害问题,适合 虚拟键盘使用。但是手指或端头较粗大的工具进行输入时,准确度不高,容易产生误操作, 造成使用上的困扰,尤其用于文字辨识的输入方面,像是中文字等笔化较复杂之字体,其尚 难达到实用的程度,因此输入工具的采用较受限制。 上述用于显示屏幕的电阻式触控面板结构,主要包含二呈透明状的导电膜,分开 一定间隙而且对向配置,将二导电膜用OCA光学胶密封在一板体上,若配置在电子产品的 显示屏前,可使用笔尖等物进行精准对位输入操作,而其输入操作需经过触压,会让面板承 受反复施力、导致线路损害的缺点,故使用寿命有限。若是用手指或端头较粗大的工具进行 输入时,准确度不高,容易产生误操作,因此输入工具的采用较受限制。 以上说明可知,目前各种常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及电阻式触控面板均各具功能特 色与优缺点,因此一种可整合前述二种触控面板的功能与优点的触控面板,实为所期望的 触控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两种触控面板各自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双模式电容触控面板,使触控面板能够兼具电容式触控感应及键盘按压的双重响应模式,并提升产品制程良率及窗口区工作面积。 本技术的目的,将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双模式电容触控面板,包括闭路相连的信号处理单元及其信号判别回路、FPC软板出线区,以及通过银导路相连的电容式触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单元包括表层的铭板层,以及铭板层内侧依次贴设的第一OCA光学胶层、第一ITO导电膜、第一轴向线迹感应 层、绝缘层、第二轴向线迹感应层、第二ITO导电膜及第二OCA光学胶层,构成一平面板体, 且所述触控单元分为窗口区和按键区,并在触控单元相对于窗口区的底侧贴设一支撑基 板、相对于按键区的底侧与按压键盘相结合。 进一步地,前述的双模式电容触控面板,其中该第一轴向线迹层与第二轴向线迹 层分别具有复数条等距平行排列的狼牙状透明线迹,且两线迹间由一绝缘层分开呈对向配 置;各线迹由绝缘分隔、两层或两层以上堆栈的银导路连接到FPC软板出线区,进而连接到 信号处理单元。 更进一步地,前述的双模式电容触控面板,其中该第一轴向线迹感应层与第二轴 向线迹感应层为氧化铟锡薄膜;线迹宽度介于0. 05 6mm之间。 更进一步地,前述的双模式电容触控面板,其中该银导路为两层或两层以上堆栈, 且各层之间均涂布有绝缘层。所述堆栈后的银导路宽度介于0. 05 0. 5mm之间,优选宽 度介于0. 2 0. 3mm之间;银导路彼此间距介于0. 2 0. 5mm之间,优选间距介于0. 3 0. 4mm之间。 进一步地,前述的双模式电容触控面板,其中该铭板层表面涂设有材质为Si02、 T叫、Ag、Zr02或SeA其中之一的膜层。 进一步地,前述的双模式电容触控面板,其中该电容触控面板在其外框处设有防 EMI电磁干扰走线。 进一步地,前述的双模式电容触控面板,其中该电容触控面板在其正视顶部的非 触控单元区域贯穿设有一个以上的通孔。 本技术双模式电容触控面板,其实施后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在电容式触控单元的底层设置按压键盘,使得该电容式触控面板在窗口区进 行触控感应的同时,在其按键区可以实现触控感应和按键响应兼具的功能。此外,将不同的 线迹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得到不同的电压分配,大大提升了触控面板的窗口区的工作面积和 均一性透光率,且进一步增强了触控面板的感应敏感度和精确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触控面板的侧视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电容式触控单元感应层的狼牙状线迹图形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电容式触控单元第一层银导线的走线图形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电容式触控单元第一层银导线的走线涂上绝缘层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的电容式触控单元第二层银导线的走线图形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的电容式触控单元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双模式触控面板包含一表面铭板层、OCA光学胶层、一电容式触摸单元、以 及一信号处理单元。该电容式触控屏可分为窗口区和按键区,电容式触控屏在按键区并兼 具有电容触控和Key Pad按键功能,该电容式触控屏堆栈组合成一全平面板体,在窗口区4的电容式触摸板单元的底侧表面贴附一支撑基板,其与按键区的电容式触摸板单元底侧的 按压键盘相接合,使电容式触摸板单元兼具电容触控和Key Pad按键功能。而该信号处理 单元至少具有一信号判别回路,可判别前述触摸板单元所传送的信号种类且可自动选择信 号处理方式,执行信号处理步骤;该按键区的电容式触控单元若轻轻触摸可作为虚拟触摸 按键使用,且因下方另置入按压按键若按大力可有按键功能;该电容式触控单元在其第一 轴向线迹感应层与第二轴向线迹感应层分别具有类似狼牙状透明线迹,彼此等距平行排列 且二线迹彼此上下分开和对向配置,其中间有一绝缘层分隔两线迹,这样线迹分布就会在 不同的地方得到不同的电压分布,据以提升触摸板的工作面积和均一性透光率,且可增进 触摸板感应效能的敏感度及精确度。该二轴向线迹分别电连接至边缘银导路,而银导路分 两层堆栈,且层与层间涂布绝缘层,分开银导线路,并导接于一信号输出扁平电缆,使该电 容式触控面板的感应信号可经由该信号输出扁平电缆传送到后续的信号处理电路,如此可 增加银导线线路宽度和彼此间距,使制程良率大幅度增加。又其中,铭板表面层及支撑基 板为一种高透光率的绝缘性薄层材料,例如玻璃、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聚酯 (Polythylene ter印hthalate,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酉旨(Polymethylmethacrylate,P薩) 或环烯烃共聚合物(Cyclic OlefinCopolymer, mC0C)的薄膜材料;铭板层下表面可印刷或 镀上各种字体、按键符号和颜色,铭板层上表面可做硬化处理、抗炫处理、抗菌处理和偏光 处理等;第一轴向线迹感应层与第二轴向线迹感应层是使用具有良好导电特性的氧化铟锡 (IT0)透明薄膜蚀刻制成,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双模式电容触控面板,包括闭路相连的信号处理单元及其信号判别回路、FPC软板出线区,以及通过银导路相连的电容式触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单元包括表层的铭板层,以及铭板层内侧依次贴设的第一OCA光学胶层、第一ITO导电膜、第一轴向线迹感应层、绝缘层、第二轴向线迹感应层、第二ITO导电膜及第二OCA光学胶层,构成一平面板体,且所述触控单元分为窗口区和按键区,并在触控单元相对于窗口区的底侧贴设一支撑基板、相对于按键区的底侧与按压键盘相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栋南
申请(专利权)人:牧东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