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触控面板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50245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构造,包括扁平电缆、边框、薄膜层材,以及夹裹薄膜层材的两感应层,其中薄膜层材与第一、第二轴感应层依序胶合热压成一透明板体,透明板体一面与边框接合,而另一面通过边框区的接着剂层与注塑基材接合,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轴感应层分别设有等距平行排列且透明的复数第一、第二轴向线迹,两轴向线迹互相垂直交叉且彼此分开对向配置在同一平面区域;且两轴向线迹对应边框区延伸设有线迹接点,各线迹接点通过信号线路导接至扁平电缆。这种注塑成型的电容式触控面板构造,可以降低触控面板的厚度;具有高透光率、叠层间的附着力极佳和便于安装使用,同时简化了制造工序,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升产品良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成型的电容式触控面板构造及其制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触控面板产业的快速发展,使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并且已广泛应用于 消费性电子商品上,例如移动电话、数字相机、卫星导航器(GPS)、数字八音盒(MP4)、个人 数字助理器(PDA)等具有显示屏幕的电子商品,都可直接将电容式触控面板贴附于屏幕的 外表面,让用户借由触摸触控面板来操作电子商品。 如图1和图2所示的现有技术电容式触控面板构造的结构透视图和A-A线剖视 图可见,该用于显示屏幕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主要包含二片呈透明状的基板ll,二基板 11可分别利用硬质的玻璃材料,以及软质的塑料材料制成,各基板的一侧面分别布设线迹 接点14,且于各基板边缘设有一个可导电的电极12、13,基板与基板之间藉由一透明光学 胶带111相互贴合;相互贴合的二基板一侧贴设有保护层15,且在需要引脚接合的位置设 有接合区开口 151 。其需克服二基板之间不会产生气泡、接着性不佳、平整性不良、外观质量 差与上电极12、下电极13信号不良等问题。 此外,若是基板11的材质必须都以玻璃材料制成时,由于玻璃材料的材质特性, 使其基板无法呈弯曲状,更易于基板与基板相互贴合之处容易产生出气泡,影响触控面板 的光学特性以及外观质量和玻璃基板易破脆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构造 及其制法,解决传统电容式触控面板构造及制法的缺陷引起的信号接触不良,应用功能难 于实现的问题。 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其依托的构造技术方案是 电容式触控面板构造,包括扁平电缆、边框、薄膜层材,以及夹裹所述薄膜层材的 两感应层,其中薄膜层材与第一、第二轴感应层依序胶合热压成一透明板体,所述透明板体 一面与边框接合,而另一面通过边框区的接着剂层与注塑基材接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轴感应层设有等距平行排列且透明的复数第一轴向线迹,所述第二轴感应层设有等距平行 排列且透明的复数第二轴向线迹,两轴向线迹互相垂直交叉且彼此分开对向配置在同一平 面区域;且两轴向线迹对应边框区延伸设有线迹接点,各线迹接点通过信号线路导接至扁 平电缆。 进一步地,前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构造,其中所述热压成型的透明板体为平面形、 弧面形或内凹平面形。 进一步地,前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构造,其中所述薄膜层材为至少具有包括偏旋 光、滤旋光、耐刮和硬膜之一性能的薄膜。 进一步地,前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构造,其中所述接着剂为油墨或镀膜薄膜。 更进一步地,前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构造,其中所述第一轴感应层与第二轴感应 层为氧化铟锡薄膜;所述注塑基材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酯或环烯烃共聚合 物之一的热可塑性材料。 本技术电容式触控面板构造及其制法,其实施后的有益效果在于这种注塑 成型的电容式触控面板构造,可以减少构件的叠合层数,降低厚度,以达便于安装使用以及 保持高透光率的目的,且叠层间的附着力极佳,亦可简化制造工序,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升 产品良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电容式触控面板构造的结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触控面板的A-A线剖视图; 图3是本技术一单数组实施例的感应层构造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一复数数组实施例的感应层构造平面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构造结构透视图; 图6是本技术的电容触控屏热压成具有浮凸形状的剖视图; 图7是本技术注塑成型后电容式触控面板构造的叠层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随附之图式来描述本创作为达成目的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与功效,而以 下图式所列举之实施例仅为辅助说明,以利贵审查委员了解,但非本案之技术手段并不限 于所列举图式。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来看在薄膜层材上设置电容式触控感应结构,配合 IML技术,以形成一具有触控感应效能的薄型化注塑成型的电容式触控感应构造;其中, 该触控感应结构的注塑基材为一具有优良机械强度和高透光率的光学注塑材料,例如聚 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聚 酉旨(Polyethylene ter印hthalate, PET)或环烯烃共聚合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 COC),可在该薄膜层材的上方表面设置一表面层,而该表面层是由单一或多功能薄膜组成, 例如偏光膜、滤光膜、耐刮膜或硬膜层等功能薄膜。据此使该触控感应结构具有耐刮、抗反 射、防污、防眩光以及耐蚀等功能。 该注塑成型的电容式触控面板构造,至少包含一及IT0 Pattern导电感应层。其 中,该IT0 Pattern感应层被布设在前述薄膜层材的底表面上,其为一层具有良好导电特性 的透明薄膜,且其含有单数组Yl轴向线迹与Y2轴向线迹或复数数组Yl轴向线迹与Y2轴 向线迹,且该些线迹被设置再同一平面上并呈矩阵式交错设置,且在复数数组个别Yl轴向 线迹22上的各个感应单元22a彼此借着线迹电导线22d相连接,另外在复数数组个别Y2 轴向线迹23上的各个感应单元23a也彼此借着线迹电导线23d相连接,从而在该薄膜层材 45的底表面构成电容式触控感应结构层43 ;而该感应层上的Yl轴向线迹22与Y2轴向线 迹23的前端接点再分别电接于设置在面板边缘的线迹接点22b、23b,再由线迹侧边的信号 线路22c、23c连接至扁平电缆或FPC软板接合区;接着,在边框区设置一边框轮廓图案31,可经彩色镀膜处理或金属色镀膜或移印油墨得到此图案,再将接着剂44涂布于薄膜层材 的边框区,然后再切割成一片片的电容触控屏3 ;接着将电容触控屏放入模具热压加工,使 其形状近似模具的外形,可造成有浮凸的形状;并将这热压加工的电容触控屏4放置于注 塑机模具的内腔,且有接着剂44面外露出接着做模内注塑,将基材52注入金属模具的内腔 使其与热压成型的电容触控屏4的接着剂面接合;接着,将信号线路接合区251与扁平电缆 或FPC软板接合,使该注塑成型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感应信号可经由该扁平电缆传送到后 续的信号处理电路。 其中,该薄膜层材45,最好是高透光率薄层材料,例如PET聚酯薄膜;而该感应层 43可选用透明导电薄膜,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或是聚乙撑二氧噻吩(PEDOT) 等有机导电材料。而接着剂材料44,最好是采用与薄膜层材45和注塑基材52附着性佳的材 料,例如印刷油墨。而注塑基材52为一具有优良机械强度和高透光率的光学注塑材料,例 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 聚酉旨(Polyethylene ter印hthalate,PET)或环烯烃共聚合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 COC)等热可塑性材料。 如图3和图4所示,是本技术两较佳实施例的IT0 Pattern感应层构造的平 面图。其主要系由薄膜层材45、 IT0 Pattern感应层43、边框区轮廓图案31、接着剂44与 注塑基材52所共同组成。其中该薄膜层材45和感应层43为市售IT0导电薄膜层材,可 由日本日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容式触控面板构造,包括扁平电缆、边框、薄膜层材,以及夹裹所述薄膜层材的两感应层,其中薄膜层材与第一、第二轴感应层依序胶合热压成一透明板体,所述透明板体一面与边框接合,而另一面通过边框区的接着剂层与注塑基材接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感应层设有等距平行排列且透明的复数第一轴向线迹,所述第二轴感应层设有等距平行排列且透明的复数第二轴向线迹,两轴向线迹互相垂直交叉且彼此分开对向配置在同一平面区域;且两轴向线迹对应边框区延伸设有线迹接点,各线迹接点通过信号线路导接至扁平电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栋南
申请(专利权)人:牧东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