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机构的编织物同步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778412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机构的编织物同步牵引装置,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成对配置的罗拉、过渡杆、过渡杆支撑件、挟布套、罗拉轴套和控制板,罗拉的一端与动力传动装置联结,另一端与副罗拉机构的支座枢接,过渡杆支撑件设在罗拉上,过渡杆设在过滤杆支撑件的顶部,挟布套包络在罗拉、过渡杆和过渡杆支撑件上,控制板的上端与过渡杆支撑件固定,下端与罗拉相配合,在控制板的下端具有啮合齿,特点是:控制板的下端具有一半圆凹槽,该半圆凹槽与罗拉相配合,啮合齿对应于半圆凹槽的背部。优点:既可便于加工、节约材料,又可体现拆装的方便性,而且对减小罗拉的运动阻力和保护罗拉均具有良好的效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针织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机构的 编织物同步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关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机构的结构和功用可通过对中国技术专利授权公 告号CN2905846Y介绍的一种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装置和中国专利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号 CN1928182A推荐的全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机构以及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号 CN101225576A披露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机构得到详细了解。编织物同步牵引装置是在副罗拉机构的动力传动装置的带动下使电脑针织横编机的 编织机构编织完成后的织物处于挟持状态下向下牵引,引至巻取机构的巻布罗拉(也称巻 取罗拉),具体请见CN101225576A的说明书第1页第10至16行的说明。中国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18800Y公开的针织横编机的同步牵引装置的结 构如图2所示(本申请人对该专利的附图标记的名称进行了重新定义,但毫无篡改之意), 包括一对罗拉1 (专利称主动辊)、 一对过渡杆2 (专利称从动辊)、 一对过渡杆支撑件3 (专利称支架)、 一对挟布套4 (专利称传输带)、 一对罗拉轴套5 (专利称套筒)和一对 控制板6(专利称左、右控制板), 一对罗拉1的一端各与动力传动装置传动联结,另一端 通过罗拉轴套5与支座枢接, 一对过渡杆支撑件3设在一对罗拉1上, 一对过渡杆2设在 一对过渡杆支撑件3的顶部, 一对挟布套4包络在相应的罗拉1、过渡杆支撑件3和过滤 杆2上, 一对控制板6固定在一对罗拉1的端部,各控制板5上加工有彼此相啮合的啮合 齿61。对上述装配关系虽然未在专利中详细说明,但可详细参阅CN101225576A的说明 书第5页第22行至第6页第7行的说明。上述由CN201128800Y公开的结构消除了其在
技术介绍
栏中(说明书第1页第5-22 行)所存在的缺陷,体现了其在优点效果栏中所述的技术效果(说明书第2页第26至第3 页第15行)。但是,本申请人认为该专利技术方案仍存在有以下缺憾其一,拆装麻烦, 因为挟布套4属于易损件,需要更换,在撤去挟布套4时,先要将控制板6从罗拉1上卸下,再将过渡杆2拨离,而后移出挟布套4;将新的挟布套4安装时,依据前述的相反过程实施安装。然而由于控制板6是套置于罗拉1上的并且还与过渡杆支撑件3固定,因此,无法体现对控制板6的快速拆装,阻碍挟布套4的快速更换;之二,罗拉1的运动阻力大,因为控制板6的下端是通过大通孔而套装于罗拉1上的,因此生产过程中的织物纱线的线屑会进入到控制板6与罗拉1的配合间隙内,造成阻滞,甚至还会损及罗拉l;之三,控制板6的加工难度大以及材料用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控制板拆装方便并且在更换挟布套时无需卸除控制板而藉以保障挟布套快速更换、既可简化加工难还可节约材料以及能有效地杜绝编织场所的编织物尘屑积集于控制板与罗拉的配合部位而藉以减小罗拉的运动阻力以及防止损及罗拉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机构的编织物同步牵引装置。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 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机构的编织物同步牵引装置,它包括成对配置的罗拉、过渡杆、过渡杆支撑件、挟布套、罗拉轴套和控制板,罗拉的一端与动力传动装置传动联结,另一端通过罗拉轴套与副罗拉机构的支座枢接,过渡杆支撑件设在罗拉上,过渡杆设在过滤杆支撑件的顶部,挟布套包络在罗拉、过渡杆和过渡杆支撑件上,控制板的上端与过渡杆支撑件固定,下端与罗拉相配合,在控制板的下端具有啮合齿,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板的下端具有一半圆凹槽,该半圆凹槽与所述的罗拉相配合,所述的啮合齿对应于半圆凹槽的背部。本技术所述的控制板的整体形状呈秤钩形。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将已有技术中的控制板与罗拉相装配的大通孔变为半圆凹槽,从而既可便于加工、节约材料,又可体现拆装的方便性,而且在更换挟布套时无需将控制板卸下,由过渡杆支撑件携带,尤其是能够杜绝编织物线屑积聚于罗拉与控制板之间的配合隙道内,对减小罗拉的运动阻力和保护罗拉均具有良好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已有技术中的针织横编机的同步牵引装置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请见图l,依据专业常识,编织物同步牵引装置是成对配置的,两者的零部件数目及安装关系是完全相同的,因此申请人在下面仅择其一进行说明。罗拉l为波纹形构造(波纹管),左端通过联结榫11与副罗拉机构的动力传动装置的驱动轴8传动联结,罗拉l的右端置入罗拉轴套5 (亦可称罗拉轴头)与副罗拉机构的支座7枢接,具体是向罗拉轴套5的一端即图示的左端插入罗拉1的通孔12中,将罗拉轴套5的另一端即图示的右端的孔51与支座7配合,具体而言,使支座7的端部探入孔51。过渡杆支撑件2加工成上小下大的横截面形状趋向于三角形的形状,并且在过渡杆支撑件3的上、下端的端面上分别形成有圆弧面,下端面上的圆弧面与罗拉1相配合,上端面上的圆弧面供过渡杆2设置。挟布套4采用橡胶质的材料或者采用无纺布或类似的材料,由挟布套将罗拉l、过渡杆支撑件3和过渡杆2包容。在编织物途经挟布套4时并且在巻取机构的作用下,挟布套4可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用于将由编织机构编织完成后的编织物挟出的挟运平面。继续见图1,整体形状呈秤钩形的控制板6的上端开设有数量并不受到图示限制的螺钉孔63,由螺钉631经螺钉孔63旋及于过渡杆支撑件3端面上的螺孔31中,从而使控制板6的上端与过渡杆支撑件3固定。控制板6的下端朝向罗拉1的一侧加工有一个半圆凹槽62,该半圆凹槽62与罗拉1相配合,背对半圆凹槽62的一侧加工有啮合齿61。如前述,由于编织物同步牵引装置是成对使用的,因此一对控制板6上的啮合齿61是彼此啮合的。由于本技术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机构的编织物同步牵引装置的工作原理是与前述的CN201128800Y相同的,因此申请人不再加以赘述。然而,当本技术结构付诸使用时,由于半圆凹槽62与罗拉1的接触表现为圆弧接触,因此纺织物线屑和加工车间的尘杂无法积聚于两者的配合部位,从而可避免罗拉1的运动阻力增大乃至损及罗拉1。又,在更换挟布套4时,不论是拆卸控制板6还是安装控制板6都十分方便。实际上,使用本技术结构,在更换挟布套4时,无需卸除控制板6,因为可由过渡杆支撑件3携控制板6撤出于罗拉1。及,控制板6的加工十分方便并且相对于已有技术可减少将近50%的材料。经申请人将本技术结构在申请人的厂区内进行了试用,经一个月试用观察,在控制板6与罗拉1的配合部位十分清洁。因此,可以说本技术结构是极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机构的编织物同步牵引装置,它包括成对配置的罗拉(1)、过渡杆(2)、过渡杆支撑件(3)、挟布套(4)、罗拉轴套(5)和控制板(6),罗拉(1)的一端与动力传动装置传动联结,另一端通过罗拉轴套(5)与副罗拉机构的支座(7)枢接,过渡杆支撑件(3)设在罗拉(1)上,过渡杆(2)设在过滤杆支撑件(3)的顶部,挟布套(4)包络在罗拉(1)、过渡杆(2)和过渡杆支撑件(3)上,控制板(6)的上端与过渡杆支撑件(3)固定,下端与罗拉(1)相配合,在控制板(6)的下端具有啮合齿(6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板(6)的下端具有一半圆凹槽(62),该半圆凹槽(62)与所述的罗拉(1)相配合,所述的啮合齿(61)对应于半圆凹槽(62)的背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机构的编织物同步牵引装置,它包括成对配置的罗拉(1)、过渡杆(2)、过渡杆支撑件(3)、挟布套(4)、罗拉轴套(5)和控制板(6),罗拉(1)的一端与动力传动装置传动联结,另一端通过罗拉轴套(5)与副罗拉机构的支座(7)枢接,过渡杆支撑件(3)设在罗拉(1)上,过渡杆(2)设在过滤杆支撑件(3)的顶部,挟布套(4)包络在罗拉(1)、过渡杆(2)和过渡杆支撑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永良张和中兰先川赵建生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金龙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