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形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57291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筒形换热器,由圆柱形壳体、进口与出口、壳体内传热管束、导热翅片构成,壳体内传热管束第一换热通道,传热管束外表面固定密排的换热用导热翅片,构成气体或液体流通的第二换热通道,筒形换热器的进口与出口均为锥形口。圆柱形壳体中部的圆周设有一至二道包围壳体圆周长的加强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传热管束体构成管式换热器,进口与出口均为锥形口可以保证流量的匹配,构成各种管程以满足流速和流量的要求。(*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循环式液体筒形换热器,尤其是气体加热的筒形换热 器,属于热交换工程

技术介绍
用于石化、化工等部门的运送管道,在前一加工单元至后一个运送单元时的 往往有工艺上加热的要求,最经济的方式无疑是需要输运管道的同时进行加热, 因此筒形换热器管是一个最好的选择。管程式换热器亦可以加热器使用,传热管 束安装在通道之中,由固定管板、换热管束等组成,液体或气体以所需的最佳流 速循环通过传热管进行热交换。但换热效率仍有待于提高。往往需要很大换热面积且力学性能好的筒形换热器。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筒形换热器,具有较小的体积和更大的换 热面积且具有多种功能的筒形换热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筒形换热器,包括圆柱形壳体、进口 与出口、壳体内传热管束、导热翅片构成,壳体内传热管束第一换热通道,传热 管束外表面固定密排的换热用导热翅片,构成气体或液体流通的第二换热通道, 筒形换热器的进口与出口均为锥形口。本技术的改进是圆柱形壳体中部的圆周设有一至二道包围壳体圆周长 的加强筋。本技术将传热管束体构成管式换热器,进口与出口均为锥形口可以保证 流量的匹配,构成各种管程以满足流速和流量的要求,换热管束、导热翅片均可 以使用不锈钢材料或合金管材料,以保证良好的热接触,本技术以较小的体 积可以达到数十平方米以上的换热面积,尤其是强度好,能满足石化、化工等行 业的换热要求。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管式换热器进口l、出口2、换热管固定件3、 4、筒形换热器的法兰口 5、 6、换热管束热媒进出口 7、 8。管壳体9、筒形换热器后的连接器10、加强 筋ll。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主要部件由管式换热器进口 1、出口2、换热管固定件3、 4、筒 形换热器的法兰口 5、 6、换热管束热媒进出口 7、 8。管壳体9、筒形换热器后 的连接器10;筒形换热器的进口与出口均为锥形口。圆柱形壳体中部的圆周设有一至二道包围壳体圆周长的。 本技术采用不锈钢,亦可采用特殊抗腐蚀合金钢管用于筒形换热器的换 热管束,用于石油、化工筒形换热器。如不锈钢钢管作为换热管束,所述管束可 以是低齿螺纹管或波纹管。换热管束与导热翅片的固定采用管束内膨胀的方式使 管径撑开,保证管束和翅片良好的热接触。权利要求1、一种筒形换热器,其特征是由圆柱形壳体、进口与出口、壳体内传热管束、导热翅片构成,壳体内传热管束第一换热通道,传热管束外表面固定密排的换热用导热翅片,构成气体或液体流通的第二换热通道,筒形换热器的进口与出口均为锥形口。2、 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形换热器,其特征是圆柱形壳体中部的圆周设有 一至二道包围壳体圆周长的加强筋。专利摘要一种筒形换热器,由圆柱形壳体、进口与出口、壳体内传热管束、导热翅片构成,壳体内传热管束第一换热通道,传热管束外表面固定密排的换热用导热翅片,构成气体或液体流通的第二换热通道,筒形换热器的进口与出口均为锥形口。圆柱形壳体中部的圆周设有一至二道包围壳体圆周长的加强筋。本技术将传热管束体构成管式换热器,进口与出口均为锥形口可以保证流量的匹配,构成各种管程以满足流速和流量的要求。文档编号F28D7/10GK201402084SQ20092004137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31日专利技术者姜丽琴, 姜才明 申请人:江阴市东发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筒形换热器,其特征是由圆柱形壳体、进口与出口、壳体内传热管束、导热翅片构成,壳体内传热管束第一换热通道,传热管束外表面固定密排的换热用导热翅片,构成气体或液体流通的第二换热通道,筒形换热器的进口与出口均为锥形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丽琴姜才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东发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