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46882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8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筒式换热器,该筒式换热器包括:外壳体,外壳体上设置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至少一部分设在外壳体内,气液分离器与外壳体之间限定出换热空间,冷媒进口与冷媒出口分别连通换热空间;以及换热管,换热管设在换热空间内,换热管的至少一部分沿气液分离器的长度方向螺旋地盘绕在气液分离器外,换热管的两端分别敞开以形成进水口和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筒式换热器集成了气液分离器的功能,可以对系统内的气液冷媒混合物进行气液分离,提高压缩机的吸气量,进而提高系统的制热效果,例如以该筒式换热器应用于热水机为例,可以明显提高热水机的制热能力,节约能耗,降低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筒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一般包括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其中套管换热器由于盘管方式无法解决体积庞大的问题,满足换热能力的需求需要耗费的管材较多,成本较高,而板式换热器的可靠性较差,使用范围有限,而管壳换热器内部盘管方式有待改进。并且,具有这些换热器的系统均要单独设置气液分离器,进一步增加了换热器和气液分离器所占体积,且成本相对较高,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筒式换热器,该筒式换热器集成了气液分离功能,可以对系统中的气液冷媒混合物进行气液分离,提高系统的热效率。根据本技术的筒式换热器,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外壳体内,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外壳体之间限定出换热空间,所述冷媒进口与所述冷媒出口分别连通所述换热空间;以及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在所述换热空间内,所述换热管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气液分离器的长度方向螺旋地盘绕在所述气液分离器外,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敞开以形成进水口和出水口。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筒式换热器集成了气液分离器的功能,可以对系统内的气液冷媒混合物进行气液分离,提高压缩机的吸气量,进而提高系统的制热效果,例如以该筒式换热器应用于热水机为例,可以明显提高热水机的制热能力,节约能耗,降低使用成本。另外,根据本技术的筒式换热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内壳体,所述内壳体设在所述外壳体内,其中所述换热空间为环形且位于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气液冷媒进管,所述气液冷媒进管具有气液冷媒进口和气液冷媒出口,所述气液冷媒进口位于所述外壳体之外,所述气态冷媒出口位于所述内壳体内;气态冷媒排出管,所述气态冷媒排出管具有气态冷媒进口和气态冷媒出口,所述气态冷媒进口位于所述内壳体内,所述气态冷媒出口位于所述外壳体之外,其中所述气态冷媒进口不低于所述气液冷媒出口。由于气态冷媒进口不低于气液冷媒出口,因此系统内的冷媒从气液冷媒进管进入到内壳体后,液态冷媒下沉,气态冷媒将从气态冷媒进口进入到气态冷媒排出管,并最终从气态冷媒出口排出供给压缩机。同时,由于换热空间向内壳体辐射热量,可以促使液态冷媒蒸发,增加气态冷媒的排出量,进而可以提高压缩机以至系统的制热效率。所述气态冷媒排出管为“U”形,所述气态冷媒排出管的底部处设置有回油孔。所述气液冷媒进管为直管,所述气液冷媒出口低于所述气态冷媒进口。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均为筒形;以及所述筒式换热器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封闭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所述换热管包括上段和下段,所述上段盘绕在所述内壳体外,所述下段盘绕在所述内壳体的底部。由此,增加了换热空间内的冷媒与换热管的换热面积,可以有效提高换热效率。所述换热管为多根,所述多根换热管沿所述内壳体的径向并排设置。由此不仅可以减小水流阻力,同时还加大了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所述多根换热管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沿所述内壳体的径向并置。所述换热管为多根,所述多根换热管沿所述内壳体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由此不仅可以减小水流阻力,同时还加大了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所述多根换热管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沿所述内壳体的长度方向并置。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筒式换热器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筒式换热器的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筒式换热器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筒式换热器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筒式换热器的示意图。附图标记:筒式换热器100;外壳体1,冷媒进口11,冷媒出口12,换热空间13;内壳体21,气液冷媒进管22,气液冷媒进口221,气液冷媒出口222,气态冷媒排出管23,气态冷媒进口231,气态冷媒出口232,回油孔233;换热管3,第一换热管31,第二换热管32,进水口33,出水口34,上段35,下段36;端盖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将参考图1-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筒式换热器10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筒式换热器100可以包括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筒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 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外壳体内,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外壳体之间限定出换热空间,所述冷媒进口与所述冷媒出口分别连通所述换热空间;以及 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在所述换热空间内,所述换热管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气液分离器的长度方向螺旋地盘绕在所述气液分离器外,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敞开以形成进水口和出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筒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 
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外壳体内,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外壳体之间限定出换热空间,所述冷媒进口与所述冷媒出口分别连通所述换热空间;以及 
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在所述换热空间内,所述换热管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气液分离器的长度方向螺旋地盘绕在所述气液分离器外,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敞开以形成进水口和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 
内壳体,所述内壳体设在所述外壳体内,其中所述换热空间为环形且位于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 
气液冷媒进管,所述气液冷媒进管具有气液冷媒进口和气液冷媒出口,所述气液冷媒进口位于所述外壳体之外,所述气液冷媒出口位于所述内壳体内; 
气态冷媒排出管,所述气态冷媒排出管具有气态冷媒进口和气态冷媒出口,所述气态冷媒进口位于所述内壳体内,所述气态冷媒出口位于所述外壳体之外,其中所述气态冷媒进口不低于所述气液冷媒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态冷媒排出管为“U”形,所述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志国陈得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