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热回收换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36046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全热回收换气机,在机壳(1)上设有壳盖(2),机壳(1)内的隔板(3)将机壳内分为A、B(4,5)两部分,A部分(4)内设有风机,B部分(5)设有全热交换芯体(6),进风口Ⅰ与回风口(9)相通,出风管道Ⅰ(10)通过通孔Ⅰ与B部分(5)相通,进风口Ⅱ与新风口(18)相通,出风管道Ⅱ(15)通过隔板(3)另一侧设有的通孔Ⅱ与B部分(5)相通,回风口(9)和新风口(10)与A部分(4)相对应,送风口(11)与排风口(12)与B部分(5)相对应,回风口(9)依次与上风机(7),新风口(18)依次与下风机(8)、全热交换芯体(6)与送风口(11)形成送风通道。(*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全热回收换气机
技术介绍
人们长时间在空调的环境下生活或者工作,不能呼吸到大自然的新鲜空气, 但是一般的负离子发生器及其它空气净化器只能对室内有限的氧气进行循环处 理,但是不能补偿室内氧气的消耗,室内空气无新鲜感。如果釆用新风机或者 排风扇,只是单向进风或者排风,容易使室内气压异常,不能保持室内需要的 温度和湿度,使人感到不舒适,并浪费能源。 '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热回收换气机,它不但可以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 同时又可以降低成本和节约运行费用。本技术釆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热回收换气机,它包括机壳,在 机壳上设有壳盖,所述的机壳内设有隔板,隔板将机壳内分为A、 B两部分,A 部分内设有风机,B部分设有全热交换芯体,风机包括上风机和下风机,上风 机的进风口 I与壳盖上的回风口相通,上风机的出风管道I通过隔板一侧设有 的通孔I与B部分相通,下风机的进风口 II与机壳底部的新风口相通,下风机 的出风管道II通过隔板另一侧设有的通孔II与B部分相通,回风口和新风口与 A部分相对应,在壳盖上设有送风口,在机壳的底部设有排风口,送风口与排 风口与B部分相对应,回风口依次与上风机、全热交换芯体和排风口形成排风 通道,新风口依次与下风机、全热交换芯体与送风口形成送风通道。所述的通孔I和通孔n与全热交换芯体之间都设有过滤网I ,在壳盖上设有两插槽,两插槽与两过滤网I的位置相对应,过滤网I可通过插槽插入机壳 内。所述的全热交换芯体为柱型,它平行旋转45。后设置在机壳内。所述的全热交换芯体为高分子传热透湿纸片叠加形成。所述的排风口处设有过滤网n。所述的新风口处设有过滤网III 。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内设有排风通道和送风通道,它可以在排风被抽排出室外以及外室引入新风时同时交叉通过全热交换芯体进 行全热交换,从而回收房间内排风的能量,在夏季可以预冷干燥新风,在冬季 可以预热加湿新风,在换气的过程中室内温度基本不变,这样不但可以节约能 源,减小暖通空调设备的规模,降低成本和运行费用,而且还可以调节室内空 气的品质。本技术的通孔I和通孔II与全热交换芯体之间都设有过滤网, 这样可以在换气的过程中对空气进行过滤,有效地过滤空气中的杂质,提高空 气质量。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外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技术外部结构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图2、图3和图4中,本技术为一种全热回收换气机,它包括 机壳l,在机壳1上设有壳盖2,机壳1内设有隔板3,隔板3将机壳内分为A、 B4, 5两部分,A部分4内设有风机,B部分5设有全热交换芯体6,全热交换 芯体6为柱型,它平行旋转45。后设置在机壳l内,全热交换芯体6为高分子 传热透湿纸片叠加形成,风机包括上风机7和下风机8,上风机7的进风口 I 与壳盖上的回风口 9相通,上风机7的出风管道I 10通过隔板一侧设有的通 孔I与B部分5相通,下风机8的进风口 n与机壳底部的新风口 18相通,新风 口 18处设有过滤网ni17,下风机8的出风管道II15通过隔板3另一侧设有的 通孔II与B部分5相通,回风口 9和新风口 10与A部分4相对应,在壳盖2 上设有送风口 11,在机壳l的底部设有排风口 12,排风口 12处设有过滤网I1 16,送风口 11与排风口 12与B部分5相对应,回风口 9依次与上风机7、全 热交换芯体6和排风口 12形成排风通道,新风口 18依次与下风机8、全热交 换芯体6与送风口 ll形成送风通道,通孔I和通孔II与全热交换芯体之间都设 有过滤网I13,在壳盖2上设有两插槽14,两插槽14与两过滤网I 13的位置 相对应,过滤网I 13可通过插槽插14入机壳1内。权利要求1、一种全热回收换气机,它包括机壳(1),在机壳(1)上设有壳盖(2),其特征是所述的机壳(1)内设有隔板(3),隔板(3)将机壳内分为A、B(4,5)两部分,A部分(4)内设有风机,B部分(5)设有全热交换芯体(6),风机包括上风机(7)和下风机(8),上风机(7)的进风口I与壳盖上的回风口(9)相通,上风机(7)的出风管道I(10)通过隔板一侧设有的通孔I与B部分(5)相通,下风机(8)的进风口II与机壳底部的新风口(18)相通,下风机(8)的出风管道II(15)通过隔板(3)另一侧设有的通孔II与B部分(5)相通,回风口(9)和新风口(10)与A部分(4)相对应,在壳盖(2)上设有送风口(11),在机壳(1)的底部设有排风口(12),送风口(11)与排风口(12)与B部分(5)相对应,回风口(9)依次与上风机(7)、全热交换芯体(6)和排风口(12)形成排风通道,新风口(18)依次与下风机(8)、全热交换芯体(6)与送风口(11)形成送风通道。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全热回收换气机,其特征是所述的通孔I和通孔 II与全热交换芯体之间都设有过滤网I (13),在壳盖(2)上设有两插槽(14), 两插槽(14)与两过滤网I (13)的位置相对应,过滤网I (13)可通过插槽 插(14)入机壳(1)内。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热回收换气机,其特征是所述的全热交换芯体 (6)为柱型,它平行旋转45。后设置在机壳(1)内。4、 根据权利要求l-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全热回收换气机,其特征是所述的 全热交换芯体(6)为高分子传热透湿纸片叠加形成。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全热回收换气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排风口 (12) 处设有过滤网II (16)。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全热回收换气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新风口 (18) 处设有过滤网III (17)。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全热回收换气机,在机壳(1)上设有壳盖(2),机壳(1)内的隔板(3)将机壳内分为A、B(4,5)两部分,A部分(4)内设有风机,B部分(5)设有全热交换芯体(6),进风口I与回风口(9)相通,出风管道I(10)通过通孔I与B部分(5)相通,进风口II与新风口(18)相通,出风管道II(15)通过隔板(3)另一侧设有的通孔II与B部分(5)相通,回风口(9)和新风口(10)与A部分(4)相对应,送风口(11)与排风口(12)与B部分(5)相对应,回风口(9)依次与上风机(7),新风口(18)依次与下风机(8)、全热交换芯体(6)与送风口(11)形成送风通道。文档编号C09K5/00GK201359342SQ20092003757公开日2009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2日专利技术者卢银兰 申请人:泰州钰润空调配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热回收换气机,它包括机壳(1),在机壳(1)上设有壳盖(2),其特征是所述的机壳(1)内设有隔板(3),隔板(3)将机壳内分为A、B(4,5)两部分,A部分(4)内设有风机,B部分(5)设有全热交换芯体(6),风机包括上风机(7)和下风机(8),上风机(7)的进风口Ⅰ与壳盖上的回风口(9)相通,上风机(7)的出风管道Ⅰ(10)通过隔板一侧设有的通孔Ⅰ与B部分(5)相通,下风机(8)的进风口Ⅱ与机壳底部的新风口(18)相通,下风机(8)的出风管道Ⅱ(15)通过隔板(3)另一侧设有的通孔Ⅱ与B部分(5)相通,回风口(9)和新风口(10)与A部分(4)相对应,在壳盖(2)上设有送风口(11),在机壳(1)的底部设有排风口(12),送风口(11)与排风口(12)与B部分(5)相对应,回风口(9)依次与上风机(7)、全热交换芯体(6)和排风口(12)形成排风通道,新风口(18)依次与下风机(8)、全热交换芯体(6)与送风口(11)形成送风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银兰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钰润空调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