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洪宁专利>正文

电动车遮阳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34803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车遮阳篷,篷架为矩形框架,使用时,篷架前端通过前支架与电动车车把连接,后端通过后支架与电动车的车尾架连接;篷架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多根竖称,左、右两端分别设置多根横称,篷布周遍固定在所述的竖称和横称的端部。所述的篷架为折叠式,其长度方向分为多节,均为独立的矩形柜架,相临两节之间通过折页和套管连接。篷架前部的下端固定固定板。前支架上的连接杆通过铰接轴与篷架上的固定板铰接,骑乘时车把转动自如,不影响电动车正常行驶,安全可靠。篷布遮挡面积大,遮阳、防晒、防雨效果好。不用时将篷架及篷布折叠起来,放入布袋中,便于携带和存放。(*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具体涉及两轮电动车上使用的遮阳篷。
技术介绍
电动车是城乡人民重要的代步工具,目前使用的电动两轮车, 一般不装遮阳 篷。夏季外出时,为避免阳光的暴晒, 一般都采用自行车上使用的遮阳伞,遮阳、 防雨面积小,使用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车遮阳篷,本车篷可以 折叠,使用时将篷架前端通过前支架安装在车把上,后端通过后支架安装在车尾 架上。篷布遮挡面积大,遮阳、防晒、防雨效果好。不用时将篷架及篷布折叠起 来,放入布袋中,便于携带和存放。本技术是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动车遮阳篷,包括与车身连接 的篷架和设置在篷架上部的篷布两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篷架为矩形框架, 篷架前端通过前支架与电动车车把连接,后端通过后支架与电动车的车尾架连 接;篷架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多根竖称,左、右两端分别设置多根横称;篷架 前、后端的多根竖称之间通过竖称连杆连接;所述的篷布周遍固定在所述的竖称 和横称的端部。所述的篷架为折叠式,其长度方向分为多节,两端为端节,中间为中节;端 节和中节均为独立的矩形柜架,相临两节之间通过折页和套管连接。篷架前部的 下端固定固定板。所述的端节由两根纵梁I和多根横梁I组成,连接梁I通过两根纵梁II与横 梁I连接;所述的中节由两根纵梁III和多根横梁II组成,连接梁II通过两根纵梁 iv与横梁ii连接;所述的连^梁I与连接梁II之间通过折页连接;所述的纵梁I与纵梁m相临的端部通过套管连接。所述的中节两端的折页分别安装在正反两面上。所述的竖称为具有弹性的弧形杆,其内端紧配合插装在纵粱I的孔中,并设 置导向和定位装置;所述的横称为具有弹性的弧形杆,其内端紧配合插装在横梁 I或横梁II的孔中,并设置导向和定位装置;竖称和横称外端均向下弯曲。'所述的前支架为矩形框架, 一侧设置连杆,上端设置连接杆,前支架与连接 杆之间设置斜梁;所述的连接杆通过铰接轴与所述的固定板连接,所述的前支架 下端通过管箍与车把连接;所述的连杆下端与前叉护板连接。所述的后支架为矩形框架,上端通过管箍与篷架连接,下端通过管箍与车尾 架连接。' ' 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1、 篷布面积大,遮阳、防雨效果好。2、 安装、拆卸方便。3、 篷架前端通过铰接轴、前支架与车把连接,车把转动自如,不影响电动 车正常行驶,安全可靠。4、 篷架可以折叠,便于携带和存放。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l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2为附图说明图1的左视图3为图1的仰视图中1、篷架,1-1、端节,1.1-1、纵梁I, 1.1-2、横梁I, 1.1-3、纵梁II, U-4、连接梁I, 1-2、中节,1.2-1、纵梁m, 1.2-2、横梁n, 1.2-3、纵梁W, 1.2-4、连接梁II, 1-3、套管,1-4、折页,2、前支架,2-1、矩形框,2-2、连杆, 2-3、斜梁,2-4、连接杆,3、竖称连杆,4、竖称,5、横称,6、篷布,7、车 把,8、前叉护板,9、固定板,10、铰接轴,11、后支架,12、车尾架。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电动车遮阳篷,包括与车身连接的篷架1和设置在篷架 1上部的篷布6两部分,所述的篷架1为矩形框架,篷架1的前端通过前支架2 与电动车车把7连接,后端通过后支架11与电动车的车尾架12连接;篷架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多根竖称4,左、右两端分别设置多根横称5;所述的竖称 4之间通过竖称连杆3连接;所述的篷布6周遍固定在竖称4和横称5的端部。所述的篷架l为折叠式,其长度方向分为多节,两端为端节l-l,中间为中节1-2,均为独立的矩形柜架,相临两节之间通过折页1-4和套管1-3连接。篷 架1前部的下端固定固定板9所述的端节1-1由两根纵梁I U-l和多根横梁I 1.1-2组成,连接梁I 1.1-4 通过两根纵梁II 1.1-3与横梁I 1.1-2连接。所述的中节1-2由两根纵梁1111.2-1和 多根横梁II 1.2-2组成,连接举II 1.2-4通过两根纵梁1¥1.2-3与横梁II 1.2-2连接。 所述的连接梁I U-4与连接梁II 1.2-4之间通过折页(1-4)连接;所述的纵梁I 1.1-1与纵梁1111.2-1相临的端部通过套管1-3连接。所述的中节1-2两端的折页分别安装在正反两面上。所述的竖称4为具有弹性的弧形杆,其内端紧配合插装在纵梁I 1.1-1的孔 中,并设置导向和定位装置;所述的横称5为具有弹性的弧形杆,其内端紧配合 插装在横梁I 1.1-2或横梁II 1.2-2的孔中,并设置导向和定位装置。竖称4和横 称5外端均向下弯曲。所述的前支架2为矩形框架, 一侧设置连杆2-2,上端设置连接杆24,前 支架2与连接杆2-4之间设置斜梁2-3;所述的连接杆2-4通过铰接轴10与所述 的固定板9连接,所述的前支架2下端通过管箍与车把7连接;所述的连杆2-2 下端与前叉护板8连接。所述的后支架11为矩形框架,上端通过管箍与篷架1连接,下端通过管箍 与车尾架12连接。如图l、 2、 3所示使用时,将篷架l三段拉开,并通过套管l-3将两节篷 架中的纵梁接头处套牢,必要时可使用管箍将套管1-3固定,使篷架l行成一个 整体刚性矩形柜架。将篷架1周边的竖称4、横称5全部拉出,篷布6便于伸展 开,形成矩形平顶伞的形状。将前支架2安装在车把7上,安装方法是矩形框2-1下端通过管箍安装在车 把7两端适当的位置,连杆2'-2通过螺钉安装在前叉护板8上,使前支架2与车把之间形成三点固定。将前支架2上的连接杆2-4与篷架1上的固定板9通过铰 接轴10连接。在电动车骑乘的过程中,前支架2随车把7自由转动,不影响骑 乘,安全可靠。将后支架11下端通过管箍安装在电动车的车尾架12上,上端通过管箍与篷 架1固定,安装工作完成。安装方便、快捷。不使用时,将前、后支架2、 ll与篷架l分离,再将其从电动车上拆下,便 可将篷架l折叠起来,与前、支架一并放入布袋中,便可以随车携带或存放。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车遮阳篷,包括与车身连接的篷架(1)和设置在篷架(1)上部的篷布(6)两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篷架(1)为矩形框架,篷架(1)前端通过前支架(2)与电动车车把(7)连接,后端通过后支架(11)与电动车的车尾架(12)连接;篷架(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多根竖称(4),左、右两端分别设置多根横称(5);篷架(1)前、后端的多根竖称(4)之间通过竖称连杆(3)连接;所述的篷布(6)周遍固定在所述的竖称(4)和横称(5)的端部。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动车遮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篷架(l)'为 折叠式,其长度方向分为多节,两端为端节(l-l),中间为中节(l-2);端节(l-l) 和中节(1-2)均为独立的矩形柜架,相临两节之间通过折页(1-4)和套管(1-3) 连接;篷架(1)前部的下端固定固定板(9)。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遮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节(1-1) 由两根琳粱I (U-l)和多裉横梁I (1.1-2)组成,连接梁I (1.1-4)通过两 根纵梁II (1.1-3)与横梁1 (1.1-2)连接;所述的中节(1-2)由两根纵梁111(1.2-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遮阳篷,包括与车身连接的篷架(1)和设置在篷架(1)上部的篷布(6)两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篷架(1)为矩形框架,篷架(1)前端通过前支架(2)与电动车车把(7)连接,后端通过后支架(11)与电动车的车尾架(12)连接;篷架(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多根竖称(4),左、右两端分别设置多根横称(5);篷架(1)前、后端的多根竖称(4)之间通过竖称连杆(3)连接;所述的篷布(6)周遍固定在所述的竖称(4)和横称(5)的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宁
申请(专利权)人:张洪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