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室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67677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不需要繁杂的操作而能够对容纳的药剂进行准确确认的基础上,阻止使药剂变质的物质到达药剂容纳室内,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药剂变质的多室袋。多室袋具有袋主体,该袋主体包括:两片薄片材料彼此接合而划定内部空间的强密封部;使薄片材料彼此可剥离地接合而将内部空间分隔成药剂容纳室及稀释液容纳室的弱密封部,其中,具有覆盖药剂容纳室的一对保护片,各保护片与形成包围药剂容纳室的外侧密封部的相对向的薄片材料接合,另一侧的保护片以能够吸收恶因物质的结构形成,在外侧密封部的内侧边缘与强密封部的内侧边缘之间形成有使两侧的薄片材料和保护层之间的空间连通的连通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多室袋具备形成有强密封部和弱密封部的袋主体,该强密封部通过将两片薄片材料相接合来划定内部空间;该弱密封部通过将上述两片薄片材料可剥离地相接合来至少将上述内部空间分隔成药剂容纳室和药液容纳室,其特征在于,具备以覆盖上述药剂容纳室的方式分别层叠在两片薄片材料上的一对保护片,其中一侧薄片材料以及层叠在该薄片材料上的一侧保护片由透明薄片构成,并且另一侧保护片形成为使其能够吸收使药剂变质的恶因物质,各保护片与薄片材料和从该薄片材料伸出的相反侧的保护片中至少任一方接合以形成沿划定药剂容纳室的强密封部延伸的第一外侧密封部;并且与薄片材料接合并在与对置的薄片材料之间形成空间以形成沿划定药剂容纳室的弱密封部延伸的第二外侧密封部,上述第一外侧密封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内侧边缘位于划定药剂容纳室的强密封部内侧边缘的外侧,在该强密封部内侧边缘和位于该内侧边缘的外侧的第一外侧密封部的内侧边缘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使一侧的保护片侧空间与另一侧的保护片侧空间连通的连通部。此外,此处所谓"以可以吸收恶因物质的方式构成"是指向保护片掺入吸收恶因物质的素材,或者设置吸收恶因物质的吸收层,在面向薄片材料的保护片的内面上直接或间接地设置吸收恶因物质的吸收剂。 通过上述结构的多室袋,由于其中一侧的薄片材料和一侧的保护片由透明薄片构成,从该一侧直接用视觉确认药剂容纳室内状况,从而能够确认药剂状态。 并且,由于该多室袋经由连通部使于其中一侧的保护片侧形成的空间与于另一侧的保护片侧形成的空间连通,从而从一侧的保护片进入到一侧的保护片侧空间的恶因物质通过连通部流入另一侧的保护片侧空间,从而被以能够吸收恶因物质的结构形成的另一侧保护片吸收。即,由于一侧保护片侧形成的空间与于另一侧保护片侧形成的空间连通,进入的恶因物质欲在两空间内以均匀的浓度分布。因此,由于另一侧保护片逐渐吸收恶因物质,两空间的恶因物质浓度变低,其结果为从一侧保护片进入的恶因物质在通过袋主体(薄片材料)之前就被另一侧保护片吸收。并且,欲通过另一侧保护片的恶因物质由于依靠该保护片自身功能而被吸收,因此不能到达空间内。 从而,该多室袋即使其中一侧的薄片材料及保护片中没有使得缺乏透明性的吸收剂或阻挡层,也能够阻止恶因物质到达药剂容纳室从而防止药剂变质。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优选地,上述袋主体在药剂容纳室的一端侧形成有上述药液容纳室,并且在药剂容纳室的其他端侧还形成有与排出和药液混合后的药剂的口部构件连通设置的空室;上述强密封部包括接合上述薄片材料的两侧端部之间的一对第一强密封部以及接合上述薄片材料的两端部之间的一对第二强密封部;上述弱密封部为了将内部空间分隔成药剂容纳室、药液容纳室以及空室三部分而隔开间隔形成有两条;各保护片与两侧端部对置的薄片材料的侧端部以及从该薄片材料伸出的相反侧的保护片的侧端部中至少任一方接合以形成上述第一外侧密封部,至少在任何一侧的第一强密封部的内侧边缘与第一外侧密封部的内侧边缘之间形成有上述连通部。 如此,由于在袋本体内形成空室,在给药时药剂或药液不会直接排出,从而能够防止错误给药。即,由于能够使药剂容纳室和药液容纳室连通并使药剂和药液混合后再使药剂容纳室与空室连通,不会发生药剂未与药液完全混合的状态下被排出的情况,安全有保障。并且,由于至少一侧的第一强密封部的内侧边缘和第一外侧密封部的内侧边缘之间形成有上述连通部,进入一侧的保护片侧空间的恶因物质能够被另一侧的保护片吸收,能够防止由恶因物质导致的药剂变质。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案,优选地,上述连通部形成于划定药剂容纳室的一对第一强密封部的内侧边缘与一对第一外侧密封部的内侧边缘之间。这样,由于在袋主体(薄片材料)两侧的两个位置形成有连通部,能够将进入一侧保护片侧的恶因物质可靠地引入另一侧保护片侧的空间并将其吸收。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案,上述连通部可以由穿透设置于上述强密封部的开口构成。这样,能够在维持药剂容纳室为封闭空间的同时经由开口使两空间连通。此外,所谓开口是除了包括圆孔和长孔,还包括多边形孔等的概念。 并且,作为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方案,上述强密封部通过两片薄片材料的外周端部之间的相接合而形成,并且第一外侧密封部通过从薄片材料伸出的保护片端部之间的相接合而形成,上述连通部由形成于划定上述药剂容纳室的强密封部的外侧边缘与第一外侧密封部的内侧边缘之间的间隙而构成。这样,即使在强密封部不设置开口,经由连通部(间隙)也可以将进入一侧保护片侧空间的恶因物质可靠地引入另一侧保护片侧空间并将其吸收。 专利技术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多室袋达到以下卓越效果,即在不需要繁杂操作就能够对容纳的药剂进行准确的确认的基础上,阻止使药剂变质的物质到达药剂容纳室内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药剂的变质。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案中多室袋的说明图,(a)为整体立体图,(b)为分解立体图。 图2为第一实施方案中多室袋的说明图,(a)表示省略药剂及稀释室状态的主视图,(b)表示省略药剂及稀释室状态的后视图,(c)表示中间纵向剖面图。 图3为第一实施方案中多室袋的说明图,(a)表示俯视图,(b)表示仰视图,(c)表示侧视图。 图4为第一实施方案中多室袋的部分放大图,表示图2(a)中A_B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第一实施方案中多室袋的说明图,(a)为强调表示接合薄片材料之间的强密封部的主视图,(b)为强调表示可剥离地接合薄片材料之间的弱密封部(第一弱密封部及第二弱密封部)的主视图,(c)为强调表示保护片接合于袋主体的外侧密封部的主视图。 图6是为了说明第一实施方案中多室袋的保护片的层构造的说明图,(a)表示设置于正面侧的一侧保护片的层构造图,(b)表示设置于背面侧的另一侧保护片的层构造图。 图7为第一实施方案中多室袋的部分剖面图,(a)为表示图4的C-C剖面图,(b)表示图4的D-D剖面图。 图8为第一实施方案中多室袋的说明图,(a)表示容纳药剂及稀释液状态的主视图,(b)表示剥离弱密封部(第一弱密封部及第二弱密封部)后使各室处于开通状态时的中间纵向剖面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案中多室袋的说明图,(a)表示整体立体图,(b)为分解立体图。 图10为第二实施方案中多室袋的说明图,(a)表示省略药剂及稀释室状态下的主视图,(b)表示省略药剂及稀释液状态下的后视图,(c)表示中间纵向剖面图。 图11为第二实施方案中多室袋的说明图,(a)表示俯视图,(b)表示仰视图,(c)表示侧视图。 图12为第二实施方案中多室袋的部分放大图,表示图10(a)的E-F部分的放大图。 图13为第二实施方案中多室袋的说明图,(a)为强调表示接合薄片材料之间的强密封部的主视图,(b)为强调表示可剥离地接合薄片材料之间的弱密封部(第二弱密封部及第二弱密封部)的主视图,(c)为强调表示保护片接合于袋主体的外侧密封部的主视图。 图14为第二实施方案中多室袋的部分剖面图,(a)表示图12的G_G剖面图,(b)表示图12的H-H剖面图。 图15为第二实施方案中多室袋的说明图,(a)表示容纳药剂及稀释剂状态的主视图,(b)表示剥离弱密封部(第二弱密封部及第二弱密封部)使各室处于开通状态的中间纵向剖面图。 图16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案中多室袋的说明图,(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室袋,具备形成有强密封部和弱密封部的袋主体,该强密封部通过将两片薄片材料相接合来划定内部空间;该弱密封部通过将上述两片薄片材料可剥离地相接合来至少将上述内部空间分隔成药剂容纳室和药液容纳室,其特征在于,具备以覆盖上述药剂容纳室的方式分别层叠在两片薄片材料上的一对保护片,其中一侧薄片材料以及层叠在该薄片材料上的一侧保护片由透明薄片构成,并且另一侧保护片形成为使其能够吸收使药剂变质的恶因物质,各保护片与薄片材料和从该薄片材料伸出的相反侧的保护片中至少任一方接合以形成沿划定药剂容纳室的强密封部延伸的第一外侧密封部;并且与薄片材料接合并在与对置的薄片材料之间形成空间以形成沿划定药剂容纳室的弱密封部延伸的第二外侧密封部,上述第一外侧密封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内侧边缘位于划定药剂容纳室的强密封部内侧边缘的外侧,在该强密封部内侧边缘和位于该内侧边缘的外侧的第一外侧密封部的内侧边缘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使一侧的保护片侧空间与另一侧的保护片侧空间连通的连通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鹤冈达郎石川泰大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塚制药工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