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容器用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13859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8 0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输液容器用盖包括:外盖,其呈环状,连接于输液容器的口部,且包括在底部彼此连接的外周圈和内周圈;以及橡胶塞,其支承于上述外盖的上述内周圈,通过上述外盖的外周圈被向内方凿紧而内装于上述外盖,上述外盖的上述外周圈在顶端部具有外周面向内侧降低一级而形成的薄壁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密封输液容器的ロ部的输液容器用盖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输液容器用盖,周知有在连接于输液容器的ロ部的环状的树脂制外盖中内装有橡胶塞的结构,该橡胶塞用于供输液针穿刺。例如,已知有⑴通过嵌入成形将橡胶塞内装于外盖中的输液容器用盖(例如,日本实开平1-62839号公报),(2)在外盖与嵌入该外盖内部的内盖之间夹持橡胶塞的输液容器用盖(例如,日本实开昭56-116042号公报)等。可是,在(I)的盖中,因为实施嵌入成形,所以存在制造成本増大,并且制造エ序繁琐这样的问题。在(2)的盖中,因为需要用于在与外盖之间夹持橡胶塞的内盖,所以存在零件件数变多,成本増大这样的问题。此外,由于在组装装置中使3件零件彼此嵌合而形成盖,所以经常产生嵌合不充分的不良的盖,在向输液容器供应盖的后エ序中,在装置中也会产生盖堵塞这样的问题。特别是若对外盖实施用于防止强行拔出内盖的加工,则更容易产生嵌合不良。此外,作为(I)、⑵的盖的共同的问题,为了几乎不对橡胶塞施加外压,在使输液针穿刺时,有时内部溶液通过在橡胶塞与输液针之间产生的间隙而泄露。此外,在从橡胶塞拉拔输液针的情况下,也存在内部溶液容易从由于输液针的穿刺而在橡胶塞上产生的针孔泄露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干,提供一种构造简单且产品成本便宜,能够可靠地进行密封的输液容器用盖。此外,本技术的另ー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由于使输液针穿刺橡胶塞而引起内部溶液泄露或被灰尘、细菌污染的输液容器用盖。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技术的输液容器用盖的特征在于,该输液容器用盖包括外盖,该外盖呈环状,连接于输液容器的ロ部,整体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形,且包括在底部相互连接的外周圈和内周圈;以及橡胶塞,该橡胶塞支承于上述外盖的上述内周圈,通过上述外盖的外周圈被向内方凿紧而内装于上述外盖,上述外盖的上述外周圈在上述顶端部具有外周面向内侧降低ー级而形成的薄壁部。在此,上述所谓的“向内方凿紫”,是指通过在不熔融的温度下加热按压外盖的外周圈的树脂,使其向内方弯曲。根据该结构,因为与以往的盖相比零件数为两件(以往是三件)即可,所以能够简化结构,能够降低产品成本。此外,在盖的制造エ序中,也与以往不同,不需要用于将外盖固定在橡胶塞上的内盖(中间塞)的成形。因此,不需要用于制造内盖的模具、成形机,能够縮小制造空间,所以也能够利用该理由降低产品成本。此外,因为在外盖的顶端部形成有薄壁部,所以在例如使用内侧形成有弯曲面的模具,通过该弯曲面向内方引导外盖的外周圈,并凿紧橡胶塞时,能够使外周圈的外周面与模具的弯曲面良好地匹配。另外,橡胶塞通过凿紧外盖的外周圈而被向中心方向弾性地压缩。因此,在输液针穿刺了橡胶塞时,能够使橡胶塞和输液针的外周气密性良好地贴紧,并且在拔出输液针时,能够可靠地堵住由于输液针的穿刺而产生的橡胶塞的针孔。此外,在本技术的输液容器用盖中,优选的是,上述薄壁部的厚度是上述外盖的上述外周圈的其他部分的厚度的40% 80%。此外,在本技术的输液容器用盖中,优选的是,上述外盖的外周面是在其周向上没有台阶的平滑面。此外,在本技术的输液容器用盖中,在上述外盖包括形成上述底部,并从下侧一体地支承上述外周圈和上述内周圈的基圈的情况下,上述基圈既可以以其外周面整体向比上述外周圈的外周面更靠外侧的位置鼓出的方式形成,也可以在其下端部具有向比上述外周圈的外周面更靠外侧的位置伸出的凸缘部。在基圈具有凸缘部的情况下,上述凸缘部的厚度优选为2mm以上。此外,在本技术的输液容器用盖中,优选的是,上述外盖的上述外周圈的内周面相对于上述底部的垂线以1° 5°的角度向外侧傾斜。此外,在本技术的输液容器用盖中,优选的是,上述外盖还包括薄膜,该薄膜与上述内周圈一体地形成于上述内周圈的内侧,将上述外盖划分为上述橡胶塞侧和上述输液容器侧。根据该结构,利用与外盖(内周圏)一体地成形的薄膜,能够防止输液容器的内部溶液从外盖与橡胶塞之间泄露。此外,优选的是,在上述薄膜的上述橡胶塞侧的面上形成有从上述薄膜的中心呈同心圆状地扩展的凹凸花紋。根据该结构,无论输液针相对于薄膜的刺入位置、刺入角度如何,都能够防止中心堵塞(コァリング)(针孔堵塞)。此外,在外盖上由树脂形成薄膜时,能够使树脂均匀地遍及整体。另外,在本技术的输液容器用盖中,优选的是,上述橡胶塞的上表面的至少ー部分由能够剥离的剥离密封件覆盖。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由剥离密封件覆盖的部分被灰尘、细菌污染。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输液容器用盖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外盖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外盖的俯视图。图4是图2的外盖的侧视图。图5是图2的外盖的剖视图,表示沿着图3的A-A剖切面的截面。图6A是表示将橡胶塞内装于外盖中的エ序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6B是表示图6A接下来的エ序的剖视图。图6C是表示图6B接下来的エ序的剖视图。图6D是表示图6C接下来的エ序的剖视图。图6E是表示图6D接下来的エ序的剖视图。图6F是表示图6E接下来的エ序的剖视图。图7是图2的外盖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8是图7的外盖的俯视图。图9是图7的外盖的侧视图。图10是图7的外盖的剖视图,表示沿着图8的B-B剖切面的截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參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图I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输液容器用盖I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外盖3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外盖3的俯视图。图4是图2的外盖3的侧视图。图5是图2的外盖3的剖视图,表示沿着图3的A-A剖切面的截面。输液容器用盖I是在利用热熔接连接于输液包、输液瓶等输液容器2的外盖3中,嵌入有用于供输液针穿刺的橡胶塞4的盖,橡胶塞4的上表面的一部分被剥离密封件5覆至JHL ο外盖3为整体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形的环状物,在底部6形成为具有彼此连接的外周圈7和内周圈8的大致二重构造。外周圈7和内周圈8由形成底部6的基圈9从下侧一体支承。即,外周圈7和内周圈8从基圈9朝向上方彼此空开规定的间隔地立起设置,形成为外周圈7的顶端部10比内周圈8的顶端部11高。外盖3的外周圈7具有在该外周圈7的高度方向上没有台阶的平滑的内周面12、和在顶端部10具有变薄ー级的薄壁部13的外周面14。薄壁部13通过外周圈7的顶端部10的外周面14遍及周向整体,变得比作为外周圈7的另一部分的一例的下部15低ー级且更薄而形成。其厚度的比率例如优选为,薄壁部13的厚度Tl是下部15的厚度T2的40% 80%。另外,外周圈7的外周面14成为在其周向上没有台阶的平滑面。S卩,成为在外周圈7的高度方向有台阶,而在与高度方向正交的周向没有台阶的结构。此外,夕卜周圈7的内周面12相对于外周圈7的底部6的垂线P以1° 5°的倾斜角度Θ向外侧傾斜。在该实施方式中,基圈9的外周面16整体形成为向比外周圈7的外周面14更靠外侧的位置鼓出。此外,基圈9的外周面16也与外周圈7的外周面14同样,成为在其周向上没有台阶的平滑面。此外,在基圈9的下表面,在外盖3的输液容器2侧的开ロ端的周缘形成有凸部27。凸部27在该实施方式中是围绕开ロ端的环状凸部。在外盖3的内部形成有防止液体泄露用的薄膜17。该薄膜17张设于内周圈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容器用盖,其特征在于,该输液容器用盖包括 外盖,该外盖呈环状,连接于输液容器的ロ部,整体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形,且包括在底部彼此连接的外周圈和内周圈;以及 橡胶塞,该橡胶塞支承于上述外盖的上述内周圈,通过上述外盖的外周圈被向内方凿紧而内装于上述外盖, 上述外盖的上述外周圈在顶端部具有外周面向内侧降低ー级而形成的薄壁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液容器用盖,其特征在干, 上述薄壁部的厚度是上述外盖的上述外周圈的其他部分的厚度的40% 80%。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输液容器用盖,其特征在干, 上述外盖的外周面是在其周向上没有台阶的平滑面。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输液容器用盖,其特征在干, 上述外盖包括形成上述底部并从下侧一体地支承上述外周圈和上述内周圈的基圏, 上述基圈以其外周面整体向比上述外周圈的外周面更靠外侧的位置鼓出的方式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输液容器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立石勇佐佐木量正田村拓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塚制药工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