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防护,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隧道挑顶段智能防护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隧道工程中有时隧道的进出口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无法施工进出洞口或者为了赶进度需要多开几个工作面的情况。这些情况下,需要设计斜井,从山体一侧开挖斜井进入隧道的主洞进行施工。
2、隧道斜井主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是斜井输入主洞挑顶段的受力复杂,容易出现异常变形,存在挑顶段落石的安全隐患。重点需要监测挑顶段的变形,同时需要有安全防护措施。
3、目前的监控设施通常安装在靠近隧道挑顶的位置,当需要进行维护时,通常需要工人登高作业,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隧道挑顶段智能防护系统及方法具备能够对隧道挑顶段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发现隧道挑顶段变形,进而能够及时进行防护施工,且方便对监测模块进行维护,保持精准的监测工作的优点,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隧道挑顶段智能防护系统,包括竖板(1)和弧形板(8),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竖板(1)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所述弧形板(8)设置于两个所述竖板(1)之间,所述弧形板(8)的后侧以弧形板(8)的圆心为轴呈环形阵列分布开设有多个楔形槽,多个所述楔形槽的内部均卡接有楔形条(12),所述楔形条(12)的上表面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多个安装块(14),多个所述安装块(14)与楔形条(12)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安装块(14)通过连接机构与楔形条(12)限位连接,多个所述安装块(14)的上方分别固定连接有振动传感器(9)、光纤光栅传感器(10)和智能预警器(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隧道挑顶段智能防护系统,包括竖板(1)和弧形板(8),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竖板(1)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所述弧形板(8)设置于两个所述竖板(1)之间,所述弧形板(8)的后侧以弧形板(8)的圆心为轴呈环形阵列分布开设有多个楔形槽,多个所述楔形槽的内部均卡接有楔形条(12),所述楔形条(12)的上表面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多个安装块(14),多个所述安装块(14)与楔形条(12)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安装块(14)通过连接机构与楔形条(12)限位连接,多个所述安装块(14)的上方分别固定连接有振动传感器(9)、光纤光栅传感器(10)和智能预警器(11),所述弧形板(8)的后侧设置有限制楔形条(12)移动的限位机构,两个所述竖板(1)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设置有带动弧形板(8)移动的传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隧道挑顶段智能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杆(15)和插杆(17),所述连接杆(15)固定设置于楔形条(12)的上表面,所述安装块(14)的下表面且与连接杆(15)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杆(15)与连接孔插接,所述安装块(14)的一侧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块(16),所述插杆(17)固定套接于滑块(16)的中部,所述连接杆(15)的侧壁开设有插孔,所述插杆(17)的两端均延伸至空腔的外侧,所述插杆(17)的一端与插孔插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隧道挑顶段智能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弧形挡条(13)和转杆(20),所述弧形板(8)的后侧两端均固定设置有侧板(19),所述转杆(20)转动套接于侧板(19)的中部,所述弧形挡条(13)相抵设置于多个所述楔形条(12)的后端,所述弧形挡条(1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转杆(20)固定套接,所述转杆(20)远离弧形挡条(13)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21),所述第一齿轮(21)的一侧啮合设置有第二齿轮(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曙霞,夏家庭,鲍万宝,肖小刘,郑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