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叠合空心楼板点对点连接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593132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叠合空心楼板技术领域,公开了装配式混凝土叠合空心楼板点对点连接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旋转座,旋转座一端安装第一旋转块,第一旋转块远离旋转座的一端安装第二旋转块,第一旋转块远离旋转座的一端安装第一安装筒,第二旋转块靠近旋转座的一端安装对应配合的第二安装筒;第一、二安装筒相对端均设两个安装件,安装件上开滑动安装槽,右端设带斜面的安装块;第一安装筒近第二安装筒端设固定柱,第二安装筒近第一安装筒端开适配安装孔,二者外壁与内壁有相嵌合螺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点对点连接接触面积小,斜面引导嵌入,螺纹增强紧密性,减少安装误差,连接稳固,简化操作,节省人工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叠合空心楼板,尤其涉及装配式混凝土叠合空心楼板点对点连接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在现代建筑中,叠合楼板作为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凭借整体性好、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的特点,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其中,装配式混凝土叠合空心楼板因轻质、高强度和高效施工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2、传统的装配式混凝土叠合空心楼板安装多采用面对面连接方式,这种方式存在诸多不足。在安装时,受现场吊装精度、空间限制、基层平整度等条件影响,两块楼板的连接面难以完全精准对齐,易出现边缘错位、缝隙不均等误差,导致连接不稳固或不吻合,影响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耐用性;且需要工人在现场进行繁琐的连接工作,耗费时间,不仅影响工期,还可能增加成本;同时,两块楼板之间接触面积较大,后期返工调整时操作步骤多、效率低下,需要清理的面积也极大,极易影响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装配式混凝土叠合空心楼板点对点连接装置及使用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装配式混凝土叠合空心楼板点对点连接装置,包括旋转座(110),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110)一端安装有第一旋转块(120),所述第一旋转块(120)远离旋转座(110)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旋转块(121),所述第一旋转块(120)远离旋转座(110)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安装筒(310),所述第二旋转块(121)靠近旋转座(110)的一端安装有与第一安装筒(310)位置对应配合的第二安装筒(320);所述第一安装筒(310)与第二安装筒(320)相对的一端均设有两个安装件(223),任一安装件(223)上开设有滑动安装槽(224),任一安装件(223)的右端设有安装块(225),所述安装块(...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混凝土叠合空心楼板点对点连接装置,包括旋转座(110),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110)一端安装有第一旋转块(120),所述第一旋转块(120)远离旋转座(110)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旋转块(121),所述第一旋转块(120)远离旋转座(110)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安装筒(310),所述第二旋转块(121)靠近旋转座(110)的一端安装有与第一安装筒(310)位置对应配合的第二安装筒(320);所述第一安装筒(310)与第二安装筒(320)相对的一端均设有两个安装件(223),任一安装件(223)上开设有滑动安装槽(224),任一安装件(223)的右端设有安装块(225),所述安装块(225)远离安装件(223)的一端设为斜面;所述第一安装筒(310)靠近第二安装筒(320)的一端设有固定柱(211),所述第二安装筒(320)靠近第一安装筒(310)的一端开设有与固定柱(211)适配的安装孔(221),且固定柱(211)的外壁与安装孔(221)的内壁均设有相嵌合的螺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叠合空心楼板点对点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块(120)远离旋转座(110)的一端设有四个第一安装筒(310),任一第一安装筒(310)内设有弹簧(311),所述弹簧(311)远离第二旋转块(121)的一端与第一旋转块(120)远离旋转座(110)的一端连接,弹簧(311)远离旋转座(110)的一端设有滑动板(312),所述滑动板(312)远离弹簧(311)的一端设有贯穿第一安装筒(310)的滑动柱(313),所述滑动柱(313)远离旋转座(110)的一端设有卡块(314),且卡块(314)的直径大于第一安装筒(310)的外径;所述第二旋转块(121)上设有四个与第一安装筒(310)一一对应的第二安装筒(320),所述第二安装筒(320)靠近第一安装筒(310)的一端设有挡板(321),所述挡板(321)上开设有连接孔(322),所述连接孔(322)的直径与滑动柱(313)的直径相等,任一所述第二安装筒(320)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滑动槽(323)与第二滑动槽(324),所述第一滑动槽(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荣伍云生叶胜军张美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