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大变形控制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中国西部地区多座软岩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了软弱围岩大变形这一工程难题,多座隧道围岩监测数据显示,高地应力条件下软弱围岩的最终变形量通常能够达到30cm以上,有的甚至能达到1米以上。
2、隧道某一段面开挖完毕后,按照施工工序会立即施作初期支护,随后会继续开挖与支护,在这一过程中,上述断面围岩变形量会持续增大,已施作的初期支护结构变形量也会跟着增大。初期支护结构变形量过大时,会导致支护结构承载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软弱围岩变形量的继续增大。
3、根据隧道围岩弹塑性理论及新奥法支护理论可知,隧道开挖完毕后需要一定程度的地应力释放,开挖后的围岩变形过程就是地应力释放的结果,这包括挤压变形和松动变形。高地应力条件下的隧道开挖与支护需要大量释放围岩的挤压变形,降低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形变压力;隧道围岩释放挤压变形的过程中,开挖轮廓线附近的围岩会进入松动状态,并以松动压力的形式作用在初期支护上面。因此,若初期支护结构提供的支护抗力较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大变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隧道内壁的外环钢拱架(2)、位于所述外环钢拱架(2)内侧的内环钢拱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大变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向让压构件(1)、径向让压构件(6)结构相同,均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大变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向让压构件(1)中第一V型板(101)和第二V型板(102)的夹角,小于径向让压构件(6)中第一V型板(101)和第二V型板(102)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大变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隧道内壁的外环钢拱架(2)、位于所述外环钢拱架(2)内侧的内环钢拱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大变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向让压构件(1)、径向让压构件(6)结构相同,均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大变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向让压构件(1)中第一v型板(101)和第二v型板(102)的夹角,小于径向让压构件(6)中第一v型板(101)和第二v型板(102)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大变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大变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大变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v型板(10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v型板(102)的宽度;所述第一v型板(101)的两侧翼上均开设用于第二v型板(102)穿过的条形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大变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v型板(102)包括相互拼接的平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连华,闫爱玲,伍泽伟,刘延龙,杨兵,奚成,胡晓波,刘陈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