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航行体入水多级弹性降载头帽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631014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航行体入水多级弹性降载头帽及方法,降载头帽包括一级弹头、一级降载机构、二级降载机构和主体结构,一级降载机构包括第一壳体、细弹簧和锁止器,二级降载机构包括第二壳体、粗弹簧和阻尼器;一级弹头尾端外缘与第一壳体一侧连接,第一壳体另一侧套在第二壳体外壁一侧,可沿第二壳体外壁滑动;第二壳体另一侧与主体结构连接;细弹簧一端与一级弹头尾端中部连接,另一端与二级连体连接;锁止器两端与一级弹头和二级连体连接;二级连体滑动连接在第二壳体内壁,且与阻尼器一侧连接;粗弹簧一端与阻尼器另一侧连接,另一端与主体结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入水冲击载荷的两级协同削减,在保障结构完整性的同时提升能量耗散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跨介质入水冲击防护,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航行体入水多级弹性降载头帽及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实际应用中,导弹、空投鱼雷及火箭助飞鱼雷等武器在高速冲击水面攻击水下目标时,会承受毫秒级瞬态强冲击载荷。该载荷源于流体与结构的剧烈耦合作用,包括空泡溃灭、水锤效应及湍流拍击,极易导致头部结构塑性变形、内部精密器件失效及弹道姿态失稳。传统单级缓冲头帽虽能部分吸收初始冲击能量,但对入水全过程的动态载荷适应性不足:其吸能密度有限,无法有效覆盖跨界面后段持续冲击,残余载荷仍可超过结构耐受极限。现有改进技术如弹簧-阻尼单级缓冲结构存在刚度固定、工况适应性差的问题;而多级串联缓冲装置因各级动作时序缺乏协同控制,在能量传递间隙中二次冲击衰减率低,且锁定机构响应延迟导致峰值载荷抑制窗口丢失。

2、因此,需要一种具备分阶段精确触发、高效吸能协同的多级降载方案,以解决入水全过程冲击载荷的分级抑制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应用于航行体入水多级弹性降载头帽及方法。本专利技术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航行体入水多级弹性降载头帽,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头至尾依次连接的一级弹头(1)、一级降载机构(2)、二级降载机构(3)和主体结构(4),所述一级降载机构(2)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一壳体内部设置的细弹簧(121)和锁止器,所述二级降载机构(3)包括第二壳体以及第二壳体内部设置的粗弹簧(131)和阻尼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航行体入水多级弹性降载头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器设有多组,绕细弹簧(121)进行圆周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航行体入水多级弹性降载头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器包括锁止器上部套管(111)和锁止器下部套管(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航行体入水多级弹性降载头帽,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头至尾依次连接的一级弹头(1)、一级降载机构(2)、二级降载机构(3)和主体结构(4),所述一级降载机构(2)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一壳体内部设置的细弹簧(121)和锁止器,所述二级降载机构(3)包括第二壳体以及第二壳体内部设置的粗弹簧(131)和阻尼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航行体入水多级弹性降载头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器设有多组,绕细弹簧(121)进行圆周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航行体入水多级弹性降载头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器包括锁止器上部套管(111)和锁止器下部套管(113),所述锁止器上部套管(111)的一侧与二级连体(11)固定连接,另一侧与锁止器下部套管(113)滑动连接,所述锁止器下部套管(113)和锁止器上部套管(111)之间连接有锁定结构,当细弹簧(121)压缩至预设行程时,锁止器上部套管(111)和锁止器下部套管(113)通过锁定结构进行锁定,细弹簧(121)停止压缩,压缩行程被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航行体入水多级弹性降载头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结构包括锁止钢珠(112)和锁止器弹簧(114),所述锁止器弹簧(114)的一端径向固定连接在锁止器下部套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之凡隋宇彤周钰杰李海龙谢宇杰张甡赫张桂勇杨树鑫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