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颗粒酶B表达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6630905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颗粒酶B表达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筛选出一种具有杀菌活性的颗粒酶B,并采用环状RNA设计相应的表达载体,以细菌特异的核糖体结合位点(Ribosomal binding site,RBS)为蛋白翻译调控元件,以脂质体(Lipid nanoparticle,LNP)为递送载体,实现了编码GZMB环状RNA的高效递送以及GZMB在细菌中的特异表达。该策略实现了编码GZMB的circRNA在细菌中的高效递送及其特异性表达,为GZMB抗菌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精准的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具体涉及一种颗粒酶b表达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随着抗菌药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问题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传统抗菌药物研发长期遵循“单靶点”范式,认为高靶点特异性能够降低毒副作用。然而,实践表明,针对单一靶点的抗菌药物往往迅速诱发高水平耐药性,难以维持长期疗效[1,2]。临床常用抗生素通过结合核糖体30s/50s亚基干扰蛋白质合成,包括起始阶段(利奈唑胺)、氨酰-trna结合(四环素类)、肽链延伸(氯霉素)、核糖体移动(氨基糖苷类)等环节,但此类药物的单一靶点特性易因靶点突变导致耐药性快速产生。即使新型单靶点药物如莫匹罗星(异亮氨酰-trna合成酶抑制剂)和酰基缩酚酸肽(clpp激活剂)等也难以突破这一局限[3]。目前,几乎所有临床常见病原菌均对现有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研究表明,“多靶点”抗菌药物不仅能同时作用于多个关键生物合成或代谢途径,减少单一突变带来的耐药风险,还可优化药代动力学特性,提高患者依从性[4]。因此,开发具有“多靶点”协同作用的新型抗菌药物成为破局关键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颗粒酶B蛋白截短体,其特征在于:

2.一种DNA分子,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NA分子,其特征在于:

4.一种RNA分子,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RNA分子,其特征在于:

6.权利要求4或5所述RNA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7.一种载体,其特征在于:

8.一种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9.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RNA分子、权利要求8所述的递送系统在制备杀菌产品中的应用。

10.一种杀菌药物,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颗粒酶b蛋白截短体,其特征在于:

2.一种dna分子,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na分子,其特征在于:

4.一种rna分子,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rna分子,其特征在于:

6.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琳琳刘宇轩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