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网络安全与人工智能,具体的是基于协同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加密流量分类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 tls/ssl、quic 等端到端加密协议在互联网及工业物联网(industrialinternet of things,iiot)场景中的全面部署,传统基于深度包检测(deep packetinspection,dpi)或端口号的流量识别方法因无法获取明文载荷而逐渐失效,导致网络管理、入侵检测和应用计费面临精度下降与不可解释的双重困境。为解决加密流量的鉴别问题,学术界和工业界先后提出以下三类主流技术方案:
2、基于统计特征的机器学习方法:通过提取包长度序列、方向序列、流持续时间、平均包间隔等统计特征,结合随机森林、svm、k-nn等传统分类器实现加密流量识别。然而该类方法依赖手工特征工程,泛化能力受限,当加密应用采用流量混淆或固定包长策略时分类性能显著下降。
3、基于深度学习的单模态方法:代表性工作 deeppacket 将数据包视为1-d字节序列,采用卷积神经网络自动提取特征;et-bert等进一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协同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加密流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协同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加密流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量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协同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加密流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处理后的流量数据集计算余弦相似度,得到余弦相似度矩阵的计算过程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协同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加密流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积注意力的过程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协同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加密流量分类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协同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加密流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协同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加密流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量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协同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加密流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处理后的流量数据集计算余弦相似度,得到余弦相似度矩阵的计算过程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协同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加密流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积注意力的过程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协同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加密流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积注意力加权的计算如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协同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加密流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头自注意力是引入多个并行的注意力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凌云,李贵翔,赵羿,王佳豪,李孟瑶,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