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成本太阳能电池金属化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625679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成本太阳能电池金属化工艺,涉及太阳能电池金属化技术领域,包括步骤一:将镀膜后硅片进行半片切割;步骤二:对正面电极和背面电极进行制作;将镀膜后的硅片通过丝网印刷正面银种子层;所述的金属种子层设置于电池片的表面,用于收集所述电池片中产生的电流;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银种子层进行有效改善导电丝与半导体导电区域的接触,导电种子层在硅片上分段均匀分布,同时分布在所有导电丝的下方,可大幅减少银的耗量,背面采用无主栅技术,背面遮光面积的减少可以提高双面率,通过背面无主栅技术以及正面用薄种子层+导电丝取代银栅线的技术来大幅降低电池片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金属化,具体为一种低成本太阳能电池金属化工艺


技术介绍

1、太阳能电池金属化工艺是太阳能电池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通常在电池生产的最后阶段进行,这一步骤的主要目的是在电池的正面和背面制作金属电极形成电流通路,以确保太阳能电池能够有效地将光能转化为电能,金属化工艺对电极与硅界面间的接触电阻和黏结强度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电池的转换效率和可靠性,其中太阳能电池金属化中银浆作为光伏行业的重要原材料。随着各行业规模的飞速发展,全球银需求量2017年至今,增长超过30%,当前全球白银年供给量2.8万吨,年缺口达6720吨,银愈发供不应求;银浆作为光伏行业的重要原材料,占制造成本的约45%,占总成本的约25%,银浆成本是降本的关键。

2、而现有的太阳能电池金属化工艺采用银浆进行金属化工艺,银是贵金属,价格昂贵,易出现银供应出现缺口的问题;且金属化栅线会对吸收光的区域造成遮挡,减少对光的吸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太阳能电池金属化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成本太阳能电池金属化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成本太阳能电池金属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丝为与电流收集层形成良好接触将电流纵向导出并横向传导的导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成本太阳能电池金属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对正面电极和背面电极进行制作采用印刷设备,其中印刷设备包括印刷机立柱(1)、固定横梁(2)、支撑架(3)、固定柱(4)和贴合块(5),所述固定横梁(2)设置于印刷机立柱(1)的前端中间位置,所述支撑架(3)沿着水平方向与固定横梁(2)滑动连接,固定柱(4)贯穿支撑架(3)的内部,且贴合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成本太阳能电池金属化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成本太阳能电池金属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丝为与电流收集层形成良好接触将电流纵向导出并横向传导的导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成本太阳能电池金属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对正面电极和背面电极进行制作采用印刷设备,其中印刷设备包括印刷机立柱(1)、固定横梁(2)、支撑架(3)、固定柱(4)和贴合块(5),所述固定横梁(2)设置于印刷机立柱(1)的前端中间位置,所述支撑架(3)沿着水平方向与固定横梁(2)滑动连接,固定柱(4)贯穿支撑架(3)的内部,且贴合块(5)与固定柱(4)的底端相固定,贴合块(5)的底端沿着水平方向移动;所述贴合块(5)的中间设置有挤压结构(6),所述挤压结构(6)包括固定槽(61),固定槽(61)开设于贴合块(5)的中间,固定槽(61)的内部底端焊接有固定底板(611),固定底板(611)的中间开设有中间槽(612),固定槽(61)用于放置涂抹在表面的电极金属导电材料,且电极金属导电材料位于压紧块(62)底端和固定底板(611)之间,贴合块(5)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导向柱(63),两个导向柱(63)之间套设有压紧块(62),压紧块(62)与导向柱(63)滑动连接,导向柱(63)的顶端焊接有限位板(64),导向柱(63)的外部且位于限位板(64)和压紧块(62)之间套设有第一伸缩弹簧(65),压紧块(62)的下端形状固定槽(61)的内部形状相适配,压紧块(62)与固定槽(61)的内部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成本太阳能电池金属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硅片背面印刷一层银浆导电材料,形成背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成本太阳能电池金属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块(62)的顶端尺寸大于固定槽(61)的顶端尺寸,压紧块(6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向柱(63)滑动连接,压紧块(62)的高度与固定槽(61)的深度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低成本太阳能电池金属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61)的两内壁均开设有预留槽(66),两个预留槽(66)的内部均设置有边侧板(67),预留槽(66)的内部且位于边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贞东王璐李永仓唐步玉杨健严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润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