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尤其涉及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电池装置、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新能源电池在生活和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搭载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被广泛使用,另外,电池还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储能领域等。在搭载电池的新能源汽车中,电池可以用于全部或部分地提供动力。在储能领域中,电池可以安装于储能箱体或是直接安装于用户侧。
2、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提高电池装置的体积能量密度是业界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池装置的体积能量密度的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电池装置、用电装置。
2、本申请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3、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外壳,包括多个壳体壁,多个壳体壁围绕形成容纳腔,多个壳体壁包括两个沿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壳体壁,多个壳体壁中,第一壳体壁的外表面的面积最大;至少一个电极组件,容纳于容纳腔内,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以及从主体部沿第二方向的一侧伸出的极耳,第一方向与第二方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的两个所述第一壳体壁中,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壳体壁的至少一个所述极柱为正极极柱,设于另一个所述第一壳体壁的至少一个所述极柱为负极极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柱及所述负极极柱二者中,一者的背向所述容纳腔的端面形成有朝向所述容纳腔凹陷的凹槽,另一者的背向所述容纳腔的端面形成有朝向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凸出的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柱及所述负极极柱的背向所述容纳腔的端面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的两个所述第一壳体壁中,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壳体壁的至少一个所述极柱为正极极柱,设于另一个所述第一壳体壁的至少一个所述极柱为负极极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柱及所述负极极柱二者中,一者的背向所述容纳腔的端面形成有朝向所述容纳腔凹陷的凹槽,另一者的背向所述容纳腔的端面形成有朝向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凸出的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柱及所述负极极柱的背向所述容纳腔的端面均形成有朝向所述容纳腔凹陷的凹槽,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正极极柱的所述凹槽用于与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负极极柱的所述凹槽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正极极柱用于与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另一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负极极柱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以及从所述主体部沿第二方向的一侧伸出的所述极耳,所述极柱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壁沿所述第二方向更接近所述极耳的一端,所述极柱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壁沿第三方向的中间部位,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交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投影,所述极柱的正投影与所述主体部的正投影具有重叠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投影,所述极柱的正投影与所述极耳的正投影具有重叠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凸台部及凹台部,所述凸台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两边分别连接所述伸出部及所述凹台部,所述凹台部相对于所述凸台部朝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凹陷,所述凹台部背向所述主体部的表面与所述转接件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及第二部,所述第一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部与所述凹台部连接,所述第二部与所述极柱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包括第三部、第四部及第五部,所述第三部及所述第五部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四部沿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延伸且连接于所述第三部及所述第五部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部相对于所述第五部更接近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健德,谢雨佳,汪文礼,林文法,曾超,李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