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节能自动扶梯的回复式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62028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引力节能自动扶梯的回复式框架,涉及一种自动扶梯,现有的自动扶梯无论上下都是在一个斜坡上运行的,无法实现将下行人员的重量转变成为对上行人员的拉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行和下行一体的引力节能自动扶梯的框架,使安装在框架的导轨和踏板将下行人员重量可以直接自动转变成为对上行人员的拉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前斜坡和后斜坡是倾斜状的,上平台是水平状的,前斜坡和后斜坡的顶端与上平台的两端相连接,下回复的前后端都是一个顶端在上的半圆形转弯结构,下回复的前转弯顶端与前斜坡底部的平坡顶端相连接,下回复的后转弯顶端与后斜坡底部的平坡顶端相连接,下回复的下连接紧贴在前斜坡、上平台和后斜坡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制作容易。(*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交通工具,特别是涉及自动扶梯的领域。
技术介绍
自动扶梯作为一种在公共场所的人员上下的交通工具,使用的地方是相当广泛 的。现有的自动扶梯无论上下都是在一个斜坡上运行的,可以由上向下运行,也可以由下向 上运行,从能源节约的角度看,现有的自动扶梯存在二个问题1,无论是上行还是下行自动 扶梯都始终以满载的功耗进行运行的,其实满载和不满载时自动扶梯的功耗可以是不一样 的,但是为了安全运行,同时也因为现有的自动扶梯无法知道什麽时候满载什麽时候不满 载。2,上行自动扶梯和下行自动扶梯的功耗是不一样的,准确地说下行的人员本身的重量 就是一个能量。公共场所正常的情况是上行的人员必然要下行,上行和下行的人员数量基 本是持平的,如果能够将下行人员产生的能量利用起来作用在上行的耗能上,就可以大大 的减少自动扶梯的负担,减少总能量达到节能的目标。我们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已经有相关的技术方案的提出,如中国专利 CN95200818. 1双向自动扶梯、CN00203760. 2连体双向自动扶梯、CN200420039619. 5 一种商 场专用节能扶梯,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些方案的共同特点是不改变现有的自动扶梯的运行 结构,而是通过一个换向轴将下行的力转换成上行的力,达到节能的目的,这些方案的问题 是在原有的运行结构情况下,经过几次转折,可以利用的力已经基本消耗了,实际的效率不 大。要完全彻底利用下行人员的重量,就需要将下行人员的重量直接转变为对上行人 员的拉力。现有的自动扶梯的框架是一个斜坡状的,在现有的框架上无法实现将下行人员的 重量转变成为对上行人员的拉力。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行和下行一体的引力节能自动扶梯的框架,在 该框架上,承载人员的自动扶梯的踏板是在一个具有上行和下行轨道上运行,自动扶梯的 下行人员重量可以直接自动转变成为对上行人员的拉力。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引力节能自动扶梯的下回复框架,由一个左长垣、一个 右长垣和若干个横梁连接组成,左长垣和右长垣分别竖立在横梁的二端,横梁在长垣的底 部,长垣是由金属柱和金属条连接而成的,其特征是框架分为前斜坡、后斜坡、上平台和下 回复四个部分,它们的形状和位置是前斜坡和后斜坡是倾斜状的,两者呈“八”型相对,上 平台是水平状的,前斜坡和后斜坡的顶端与上平台的两端相连接,前斜坡的底部是一个向 前延伸的平坡,后斜坡的底部是一个向后延伸的平坡,下回复的前端是一个顶端在上的半 圆形转弯结构的前转弯,后端是一个顶端在上的半圆形转弯结构的后转弯,下回复的中间 是下连接,下回复的前转弯顶端与前斜坡底部的平坡顶端相连接,下回复的后转弯顶端与后斜坡底部的平坡顶端相连接,下回复的下连接紧贴在前斜坡、上平台和后斜坡的下方,前 斜坡和上平台和后斜坡和下回复连接成为一个环圈。其中,上平台在上楼层上,下回复的前转弯和后转弯在下楼层上。其中,上平台有一个固定驱动器和判别器的固定装置。其中,长垣内侧上有固定导轨的连接装置。其中,前斜坡和后斜坡的左右长垣顶部有固定扶手的连接装置。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框架侧面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框架正面的剖面示意图。图1 2中,100 框架,101 长垣,102 金属条,111 内侧,112 左长垣,113 右 长垣,114 金属柱,115 导轨连接装置,116 扶手连接装置,120 横梁,130 前斜坡,131 前斜坡的底平坡,140 后斜坡,141 后斜坡的底平坡,150 上平台,151 驱动器固定装置, 152 判别器固定装置,160 下回复,161 前转弯,162 后转弯;163 下连接,170 导轨, 180 踏板,190 驱动器,200 楼层,210 下楼层,220 上楼层,230 护手,240 判别器。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2,图1是框架侧面的示意图。图中显示,长垣101是由金属条102和金属柱114连接而成的,横梁120在长垣 101的下方,左长垣112和右长垣113在横梁120的两端。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谓的横梁120在长垣101的底部,本来是指在前斜坡130、 后斜坡140、上平台150部分而言的,因为在下回复160部分横梁120是在长垣101的顶部 的,为了说明的方便统一说法叫成横梁120在长垣101的底部。框架100的形状和各个部分位置是前斜坡130和后斜坡140是倾斜状的,两者呈 “八”型相对,上平台150是水平状的,前斜坡130和后斜坡140的顶端与上平台150的两端 相连接,前斜坡130和后斜坡140的底部都是一个向前延伸的平坡131、141,下回复160的 前后端都是一个顶端在上的半圆形转弯结构的前转弯161、后转弯162,下回复160的前转 弯161顶端与前斜坡130底部的平坡131顶端相连接,下回复160的后转弯162顶端与后 斜坡140底部的平坡141顶端相连接,下回复160的下连接163紧贴在前斜坡130、上平台 150和后斜坡140的下方。上平台150在上楼层220上,下回复160的前转弯161和后转弯162在下楼层210上。如果从上平台150开始逐步说明是这样的框架100的上平台150在二楼220的 地面上,前斜坡130在上平台150的前端,前斜坡130向后倾斜,底部有一段向前延伸的平 坡131在一楼210的地面。平坡131与下回复160的前转弯161相连接,前转弯161是在向下180°翻转后, 然后贴着前斜坡的平坡131的下方平行,再沿着斜坡向上,到达上平台150前端的下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引力节能自动扶梯的回复式框架,由一个左长垣(112)、一个右长垣(113)和若干个横梁(120)连接组成,左长垣(112)和右长垣(113)分别竖立在横梁(120)的二端,横梁(120)在长垣(101)的底部,长垣(101)是由金属柱(114)和金属条(102)连接而成的,其特征是:框架(100)分为前斜坡(130)、后斜坡(140)、上平台(150)和下回复(160)四个部分,它们的形状和位置是:前斜坡(130)和后斜坡(140)是倾斜状的,两者呈“八”型相对,上平台(150)是水平状的,前斜坡(130)和后斜坡(140)的顶端与上平台(150)的两端相连接,前斜坡(130)的底部是一个向前延伸的平坡(131),后斜坡(140)的底部是一个向后延伸的平坡(141),下回复(160)的前端是一个顶端在上的半圆形转弯结构的前转弯(161),后端是一个顶端在上的半圆形转弯结构的后转弯(162),下回复(160)的中间是下连接(163),下回复(160)的前转弯(161)顶端与前斜坡(130)底部的平坡(131)顶端相连接,下回复(160)的后转弯(162)顶端与后斜坡(140)底部的平坡(141)顶端相连接,下回复(160)的下连接(163)紧贴在前斜坡(130)、上平台(150)和后斜坡(140)的下方,前斜坡(130)和上平台(150)和后斜坡(140)和下回复(160)连接成为一个环圈。...

【技术特征摘要】
引力节能自动扶梯的回复式框架,由一个左长垣(112)、一个右长垣(113)和若干个横梁(120)连接组成,左长垣(112)和右长垣(113)分别竖立在横梁(120)的二端,横梁(120)在长垣(101)的底部,长垣(101)是由金属柱(114)和金属条(102)连接而成的,其特征是框架(100)分为前斜坡(130)、后斜坡(140)、上平台(150)和下回复(160)四个部分,它们的形状和位置是前斜坡(130)和后斜坡(140)是倾斜状的,两者呈“八”型相对,上平台(150)是水平状的,前斜坡(130)和后斜坡(140)的顶端与上平台(150)的两端相连接,前斜坡(130)的底部是一个向前延伸的平坡(131),后斜坡(140)的底部是一个向后延伸的平坡(141),下回复(160)的前端是一个顶端在上的半圆形转弯结构的前转弯(161),后端是一个顶端在上的半圆形转弯结构的后转弯(162),下回复(160)的中间是下连接(163),下回复(160)的前转弯(161)顶端与前斜坡(130)底部的平坡(131)顶端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伟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宏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