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整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612694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容整形装置,采用模块化布局,将上料机构、折弯机构、翻转机构、裁切机构和检测机构有机结合,配合移送机构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流程,显著提升了加工效率和产品一致性;实现了电容引脚整形加工的高效化和精密化;折弯机构作为核心创新部分,通过第一线性驱动组件和第二线性驱动组件的协同控制,结合弹性缓冲机构和浮动连接设计,实现了对电容引脚的精准折弯成型。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构成的缓冲系统能够自动补偿加工过程中的尺寸偏差,折弯轮与加工斜面的弹性贴合设计有效消除了机械间隙,不仅提高了加工精度,还能适应不同规格引脚的折弯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加工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容整形装置


技术介绍

1、在电子元器件制造领域,电容整形是关键的加工环节,需要对电容引脚进行高精度的折弯、裁剪及检测,以满足不同电路板的装配要求。目前,市场上的电容整形装置多以半自动化设备为主,人工干预较多,难以满足大批量、高效率的生产需求。此外,现有装置的定位及调整功能较为薄弱,导致折弯角度和位置偏差较大,影响产品一致性和装配精度。

2、具体而言,传统整形装置常用半自动机械结构,需要人工进行上下料,不仅降低生产效率,还增加了操作复杂度。同时,多数设备缺乏在线检测功能,无法实时监控折弯质量,可能导致不良品流入后续工序,影响整体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整形装置。

2、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容整形装置,用于对电容的引脚进行整形加工,所述电容整形装置包括依次排列的上料机构、折弯机构、翻转机构、裁切机构及检测机构;所述上料机构、折弯机构、翻转机构、裁切机构及检测机构的后侧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整形装置,用于对电容的引脚进行整形加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整形装置包括依次排列的上料机构、折弯机构、翻转机构、裁切机构及检测机构;所述上料机构、折弯机构、翻转机构、裁切机构及检测机构的后侧设有移送机构,所述移送机构用于夹持电容进行移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紧件的底部设有加工斜面,所述加工斜面设有供引脚卡入的导向槽;所述第二线性组件还包括浮动件,所述推块上设有向上开口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固定设有第二弹性元件,所述浮动件设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顶部,所述折弯轮连接于所述浮动件的顶部;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向上推动所述浮动件,使得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整形装置,用于对电容的引脚进行整形加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整形装置包括依次排列的上料机构、折弯机构、翻转机构、裁切机构及检测机构;所述上料机构、折弯机构、翻转机构、裁切机构及检测机构的后侧设有移送机构,所述移送机构用于夹持电容进行移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紧件的底部设有加工斜面,所述加工斜面设有供引脚卡入的导向槽;所述第二线性组件还包括浮动件,所述推块上设有向上开口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固定设有第二弹性元件,所述浮动件设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顶部,所述折弯轮连接于所述浮动件的顶部;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向上推动所述浮动件,使得所述折弯轮与加工斜面紧密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件的底部设有抵接槽,所述推块的顶部延伸有抵接柱;所述第二驱动模组驱动所述推块朝远离所述第二夹紧件一侧移动时,所述抵接柱推动所述抵接槽的内壁,以推动所述第一夹紧件远离第二夹紧件,解除对引脚的夹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顶部设有基准座,所述基准座上设有用于容纳电容的容纳孔,所述基准座上设有多个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的传感端朝向所述容纳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供料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亮翟保利
申请(专利权)人:冠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