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机器人充电,特别涉及一种机器人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市场上的机器人充电,多采用水平方向电极探针接触方式。机器人本体部分留有正负两处充电接触面,充电桩处对应正负两个导电极柱,两导电极柱有压缩弹簧和导向杆配合,能够沿水平方向伸缩,机器人必须正对充电桩电极,才能实现正常充电。
2、在实际充电对桩过程中,机器人与充电桩很难完全对正,总是与充电桩成或大或小的夹角,从而造成充电桩的导电极柱别劲,压缩阻力变大,而不能正常伸缩,导致充电桩的导电极柱与机器人的充电接触面无法充分接触,造成充电打火而损坏充电装置。
3、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如何使充电桩的电极与机器人的电极充分接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器人充电装置,通过浮动机构使电极片可浮动设置,解决了导电极柱与电极片无法充分接触的问题,保证充电效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机器人充电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凹槽,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设置的固定座(11),所述固定座(11)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处设有支撑块(12),所述支撑块(12)周侧与所述凹槽的槽壁间隔设置,所述支撑块(12)与所述凹槽的槽底之间连接有浮动机构(15),以使所述支撑块(12)相对所述固定座(11)浮动设置,所述支撑块(12)背离所述浮动机构(15)的端面上设有电极片(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极柱(2),所述导电极柱(2)与所述电极片(13)相向运动,以使两者接触挤压,所述浮动机构(15)依据对应区域内所受挤压力大小,调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设置的固定座(11),所述固定座(11)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处设有支撑块(12),所述支撑块(12)周侧与所述凹槽的槽壁间隔设置,所述支撑块(12)与所述凹槽的槽底之间连接有浮动机构(15),以使所述支撑块(12)相对所述固定座(11)浮动设置,所述支撑块(12)背离所述浮动机构(15)的端面上设有电极片(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极柱(2),所述导电极柱(2)与所述电极片(13)相向运动,以使两者接触挤压,所述浮动机构(15)依据对应区域内所受挤压力大小,调整所述支撑块(12)的高度和/或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1)设于充电桩的上平面,所述导电极柱(2)设于机器人的升降臂上,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臂位于所述充电桩的上平面上方,所述升降臂上下移动,以使所述固定座(11)和所述导电极柱(2)在竖向上相向运动,且所述导电极柱(2)与所述电极片(13)在竖向上位置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小璇,浦声杰,熊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通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