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糖基转移酶突变体及其在合成莱鲍迪苷M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601400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糖基转移酶突变体及其在合成莱鲍迪苷M中的应用。通过定向进化理论对野生型糖基转移酶进行改造,获得糖基转移酶突变体,有效地提升了以莱鲍迪苷A反应合成莱鲍迪苷D的效率。此外,构建了同时表达糖基转移酶突变体、第二糖基转移酶基因和蔗糖合成酶基因的重组菌,以重组菌经诱导培养获得的湿菌体或湿菌体破碎提取的粗酶液为催化剂,以莱鲍迪苷A为底物,蔗糖为辅底物,一锅法催化合成莱鲍迪苷M。完全催化100 g/L的莱鲍迪苷A生产莱鲍迪苷M仅需要24 h,转化率达到97.5%,莱鲍迪苷M产量达到130 g/L,有效地提升了原料转化率、莱鲍迪苷M产率,同时缩短了合成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因工程,具体涉及一种糖基转移酶突变体及其在合成莱鲍迪苷m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2、甜菊糖苷(steviol glycosides,又称甜菊醇糖苷)是从甜叶菊(steviarebaudiana bertoni)中提取的甜味剂,其具有高甜度(如甜度为蔗糖的250倍至450倍)、低热量(如其热量仅为白糖的1/300)、使用经济(只有蔗糖价格的三分之一)、稳定(耐热、耐酸、耐碱,不易分解)、安全(无毒副作用)、不参与人体内脂类代谢等优点,还具有抗高血压、抗炎症、抗肿瘤等疗效,因此,具有广泛的用途和较高的商业价值。

3、甜菊糖苷具有共同的甜菊醇单元,在此结构上通过在甜菊醇单元的c-13和c-19位上添加不同数量和类型的糖基,形成口味及理化性质各异的多种甜菊糖苷。由于甜菊苷和莱鲍迪苷a具有后苦味,所以莱鲍迪苷d、莱鲍迪苷m被认为是较理想的甜味剂。而依据甜度及口感排序,莱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糖基转移酶突变体,其特征在于,由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野生型糖基转移酶的第66位天冬氨酸突变为谷氨酸,第134位天冬酰胺突变为丝氨酸,第167位半胱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第216位异亮氨酸突变为缬氨酸,第316位天冬酰胺突变为甘氨酸后获得。

2.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的糖基转移酶突变体的基因。

3.一种表达盒,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因。

4.一种重组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因。

5.一种重组菌,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因。

6.一种转基因细胞系,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糖基转移酶突变体,其特征在于,由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野生型糖基转移酶的第66位天冬氨酸突变为谷氨酸,第134位天冬酰胺突变为丝氨酸,第167位半胱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第216位异亮氨酸突变为缬氨酸,第316位天冬酰胺突变为甘氨酸后获得。

2.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的糖基转移酶突变体的基因。

3.一种表达盒,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因。

4.一种重组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因。

5.一种重组菌,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华程保华盖晓燕聂在建郑海军韦红夫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三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