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流单体危害指数与冰雹判识的防雹作业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6574536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对流单体危害指数与冰雹判识的防雹作业方法及系统,涉及气象监测和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作业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基于天气雷达和探空等多源观测等多源观测,建立强对流单体危害模型和冰雹判识模型,在冰雹判识模型中结合两段分数阈值对每个强对流单体的类型进行判识,确定了强对流单体对应的发展阶段。根据强对流单体的判识类型和阶段来构建分段式作业策略,建立了多对流单体、多作业点的任务分配机制和计算炮弹发射参数的要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精准作业流程以用于防雹指挥,减少防雹作业中的人为干预,提高决策执行的效率和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象监测和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作业,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对流单体危害指数与冰雹判识的防雹作业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人工防雹作业技术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任务,识雹和防雹是人工防雹作业的两个关键方面。人工防雹的原理主要是利用高炮、火箭等作业工具,将碘化银作为人工冰核送入冰雹云的适当部位,形成人工雹胚,与自然雹胚争抢云中有限的过冷水,从而抑制较大冰雹的形成。以高炮、火箭方式为主的人工防雹作业是减轻冰雹灾害影响的重要措施。

2、识雹是防雹的基础。冰雹具有突发性、瞬时性和局地性的特征,是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的重点和难点。冰雹云生命史包含形成发展、成熟降雹和消亡3个阶段,冰雹发生在低于0度或者更低的环境中,冰晶主要生长在-7°至-20°环境温度中形成冰雹胚胎,大冰雹可能产生于-20°等温线对应的高度超过雷达反射率因子45dbz对应的高度的区域。目前,识别大冰雹的理论研究较多,如单偏振雷达垂直结构上出现高悬的强回波和弱回波区,强冰雹指数超过80%等,如双偏振雷达中强反射率因子对应接近0值的差分反射率值和低值的相关系数等。然而,强冰雹落地前产生强降水观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对流单体危害指数与冰雹判识的防雹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对观测区域内的强对流单体进行分割后,计算各强对流单体的危害指数RSIK;以及,根据本地冰雹发生条件配比确定对应的强对流单体危害模型信息后,基于强对流单体危害模型确定冰雹识别指标和冰雹落地前指标对应的危害指数分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冰雹识别指标和冰雹落地前指标对应的危害指数分值,与组网反射率、组网垂直液态含水量VIL和组网冰雹指数POSH的权重系数w1,w2,w3的配比相关,在获取本地冰雹发生条件配比数据后,根据本地冰雹发生条件配比来确定前述权重系数w1,w2,w3的比例,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对流单体危害指数与冰雹判识的防雹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对观测区域内的强对流单体进行分割后,计算各强对流单体的危害指数rsik;以及,根据本地冰雹发生条件配比确定对应的强对流单体危害模型信息后,基于强对流单体危害模型确定冰雹识别指标和冰雹落地前指标对应的危害指数分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冰雹识别指标和冰雹落地前指标对应的危害指数分值,与组网反射率、组网垂直液态含水量vil和组网冰雹指数posh的权重系数w1,w2,w3的配比相关,在获取本地冰雹发生条件配比数据后,根据本地冰雹发生条件配比来确定前述权重系数w1,w2,w3的比例,不同配比对应不同的强对流单体危害模型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计算强对流单体的危害指数rsik之前,还包括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强对流单体的rsik值的步骤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对流单体被配置为包括五个类型,分别为无风险类型、普通降水hr类型、强降水hr类型、疑似冰雹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春光刘伟褚进华朱家恺朱思雨关雨侬卢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气象局上海气象装备保障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