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转塔式络筒机中自动纱线转移的纱线抓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49839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公开了一种纱线抓取装置,用于在空纱管上的缠绕操作开始时抓取连续行进的纱线(5)的一个或多个端部,所述空纱管安装于自动转塔式络筒机的锭子(3)上,该自动转塔式络筒机具有至少两个锭子(3),所述装置包括支撑构件(10)和操纵构件(9),所述操纵构件(9)设置有至少一个缝隙(11),所述装置附接于所述锭子(3)的每一个的自由端,使得所述操纵构件(9)和所述支撑构件(10)被同轴地定位并且所述操纵构件(9)和所述支撑构件(10)的开口面彼此不重合,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抓取构件(12)安装在所述操纵构件(9)上,使得所述缝隙(11)被部分覆盖以形成楔形,在所述纱线(5)从处于缠绕的纱管(3a)自动转换至空纱管(3b)的过程中,所述行进的纱线(5)被牢固地抓取在所述楔形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转塔式络筒机中的自动纱线转移的纱线抓取装置。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可同样用于小直径和大直径纱管的纱线抓取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下面的描述中,术语"纱线"旨在也包括具有各种线性质量密度、直径、宽度和厚 度的线、带、异形带、原纤化带和切膜带(slit-filmband)。术语"纱管"旨在包括任意金属 或非金属的管,纱线缠绕在纱管上以形成适当的筒纱。术语"纱线"还用于描述具有单个络 筒机可容纳的多重线或多重端的纱线。 自动转塔式络筒机用于例如在纱线挤出机器(yarn extrusionmachine)中或者在 由大筒纱制成多个小尺寸的纱管的重绕工艺中的连续行进的纱线的生产或拾取工艺中。通 常,转塔式自动络筒机在水平方向上并排放置并且在竖直方向上相互叠置。在水平的行和 竖直的行中,缠绕位置的数目均是示例性的。 在自动转塔式络筒机中,连续行进的纱线通常缠绕在初始为空的纱管上以形成适 当的筒纱。当在安装在通常被称为锭子的纱管保持器中的一个上的纱管上获得预定的筒纱 尺寸(长度/直径/时间)时,则连续行进的纱线通过自动转移装置被转移到安装在另一 锭子上的空纱管,以制作新的筒纱而不中断缠绕操作。 在没有能够最终将连续到达的纱线转移到空纱管的适当纱线抓取装置的情况下, 不能将纱线从满纱管成功地转移至空纱管。而且,如果没有在第一次尝试中转移纱线,则连 续行进的纱线会被浪费直到被重新穿进。 更恶劣的是,如果连续行进的纱线在未能转移到空纱管上的情况下没有受到正确 的控制,则该连续行进的纱线可能干扰同一机器上的其它络筒机并且使整个机器停止运 行,从而导致巨大的浪费、机器停机时间和经济损失。在最恶劣的情况下,机器的某些部件 可能损坏。 已经进行许多尝试以提供具有纱线抓取装置的缠绕机器,该纱线抓取装置用于自 动地将连续行进的纱线转移至受驱动的空纱管,随后纱线将被缠绕在该受驱动的空纱管上 以形成满纱管。 美国专利3, 921, 923公开了在外围驱动转塔式的自动拾取动作中将纱线从纱线 已经在其上被拾取的纱管转移至随后纱线将被缠绕于其上的另一未缠绕纱管。该专利技术并未 描述纱线抓取装置,此外,这类所描述的络筒机通常用于长丝纱线并且与由具有有限可重 复使用性的纸管制成的定制纱管共同使用。该专利技术的一个缺点在于其复杂且在该专利技术中不 能使用标准纱管。 美国专利5, 228, 630涉及一种转塔式络筒机,其中,用于保持纱管的一对卡盘彼 此同轴且对称地设置在转塔盘上,被保持在各自卡盘上的满纱管和空纱管通过盘的转动而 交替互换,从而可在无中断的情况下进行缠绕操作。纱线拾取装置包括设置在锭子的底端 表面上的环形夹紧部件、摩擦部件和用于以预定相位接合环形夹紧部件并使环形夹紧部件与摩擦部件分离的装置。 美国专利5,228,630中所公开的专利技术的缺点之一是使用弹簧和滑动环以及抓取 机构具有多个钩的事实完全导致用于抓取纱线的相对复杂的机构。 欧洲专利EP 1, 525, 150涉及一种在使用具有至少两个锭子的络筒机进行绕纱操 作开始时捕捉线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具有设置在锭子自由端处的捕捉缝隙的捕捉衬套和设 置在捕捉衬套中心处的摩擦销。此外,具有导引缝隙的导引衬套被设置为使得引导衬套沿 径向围绕捕捉衬套并被定位成与捕捉衬套具有轴向距离。在捕捉衬套与导引衬套之间设置 有用于在绕筒改变的自动过程中固定纱线的夹紧装置。 EP 1, 525, 150中所描述的装置和过程通常适于与如具有约90mm内径的大直径纱 管一起使用。该装置特别不适于与小直径纱管一起使用。具有约35mm直径的小纱管通常用 于圆织机,一般采用圆织机将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切膜带织成机织塑料织物。EP 1, 525, 150 中所描述的专利技术具有容纳问题,并可能当与小尺寸纱管一起使用时在纱线转移过程中引起 操作问题。 因而,需要能够与各种尺寸、特别是具有小内径的纱管一起工作的简单的纱线抓 取装置。而且,转塔式络筒机的纱线抓取装置还应该以高可靠性和一致性自动地转移各种 单一纱线和具有多重线的纱线。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 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是提供适于在自动纱管转换过程中保持不同类型和尺寸的纱线 的简单的纱线抓取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对上述类型的纱线抓取装置进行发展以在可能的情况下使 用具有各种内径的现有标准纱管,包括具有小内径的那些,而无需对纱管使用者可获得的 纱管进行修改。 该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装置的一致的较高可靠性和较少的维护而抓取连续行进的纱线,并因此成功转移各种类型的纱线。 通过根据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纱线抓取装置实现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描述了一种新颖的纱线抓取装置,在转塔式纱线缠绕机器中,该纱线抓取 装置在纱线缠绕操作开始时便于将连续行进的纱线从处于缠绕的纱管容易且自动地转移 至空纱管。本专利技术的纱线抓取装置包括操纵构件和支撑构件,其中,操纵构件设置有新颖设 置的缝隙和纱线抓取构件。纱线抓取装置安装于用于络筒机中的标准锭子上,从而在标准 的纱线布置(yarn laying)机构的帮助下,将在转塔式纱线缠绕机器中连续行进的纱线从 满纱管成功地转移到空纱管上。 部件清单 1.转塔 2.基板 3.锭子(3A和3B——分别具有满纱管和空纱管的锭子) 4.空纱管 5.连续行进的纱线 6.横动导纱件 7.横动单元 8.转移销 9.操纵构件 10.支撑构件 11.操纵构件的缝隙 11a.楔形/缝隙的入口 lib.缝隙的角度 12.抓取构件 12a.用于抓取构件的凹口 13.延伸杆 14.带螺纹的螺钉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有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自动转塔式络筒机的立体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装配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分解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其中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通常的转塔式自动络筒机。通常的转塔式自 动络筒机包括容纳纱管的机构和将行进的纱线从正被缠绕的纱管转移至空纱管上的机构。 在安装于基板(2)上的转动的转塔(1)上,存在优选地彼此对称且垂直于转塔基座设置的 至少两个锭子(3A&3B)。更优选地,这两个锭子被定位为与转塔中轴线等距并还在角度方向 上等距。纱管(4)安装在被单独驱动和控制的锭子的每一个上。如图l所示,安装在锭子 (3A)上的纱管代表纱线的满筒纱形式,在纱线转移之后在其上开始纱线缠绕的空纱管被示 出为锭子(3B)。 在自动纱线缠绕机器中,连续行进的纱线(5)从被缠绕的纱管被转移至空纱管 (3b)。在纱线转移过程开始时,转移销(8)将行进的纱线(5)从横动导纱件(6)移位,本发 明的新颖的纱线抓取装置将行进的纱线(5)转移至空纱管。在这个阶段,附接至满纱管的 纱线的端部被切断,从而完成纱线转移。成功的纱线转移所依赖的关键参数之一是纱线中 的缠绕张力的维持。缠绕张力是略微较高的任何时点的纱线被缠绕于其上的纱管或表面的 线性速度和进行的纱线的线性速度的结果。给定时间点上的纱管的线性速度是纱管的转速 乘以纱管的直径。 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新颖的纱线抓取装置包括支持构件(10),支撑构件(10)位 于锭子的自由端并同心地位于操纵构件(9)内部。支撑构件(10)和操纵构件(9)的开口 面以适当的距离彼此轴向不重合(offset),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纱线抓取装置,用于在空纱管上的缠绕操作开始时抓取连续行进的纱线(5)的一个或多个端部,所述空纱管安装于自动转塔式络筒机的锭子(3)上,该自动转塔式络筒机具有至少两个锭子(3),所述装置包括支撑构件(10)和操纵构件(9),所述操纵构件(9)设置有至少一个缝隙(11),所述装置附接于所述锭子(3)的每一个的自由端,使得所述操纵构件(9)和所述支撑构件(10)被同轴地定位并且所述操纵构件(9)和所述支撑构件(10)的开口面彼此不重合,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抓取构件(12)安装在所述操纵构件(9)上,使得所述缝隙(11)被部分覆盖以形成楔形,在所述纱线(5)从处于缠绕的纱管(3a)自动转换至空纱管(3b)的过程中,所述行进的纱线(5)被牢固地抓取在所述楔形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普拉迪珀库马尔布尼亚
申请(专利权)人:洛西亚斯塔林格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N[印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