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友荣专利>正文

用生物颗粒燃料的热交换燃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22019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造涉及一种用生物颗粒燃料的热交换燃烧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燃烧筒前端装支撑圆板,燃烧筒侧面和支撑圆板下部设通气孔;支撑圆板上连有燃料投入口,进气管和点火装置;燃烧筒置于燃烧室内,并与燃烧室内壁具有一定间隙;燃烧室前端装电动机支架外罩,电动机支架外罩与电动机连接;电动机支架外罩上装一对齿轮组合,齿轮组合由齿轮I和齿轮II组成,电动机和齿轮I连接,齿轮I和齿轮II啮合;齿轮II与旋转轴连接,气流导向管贯通电动机支架外罩,气流导向管一端与鼓风机连接;内部插有燃烧筒的燃烧室一端部分插入热交换室内,在热交换室内,燃烧室周围设若干热交换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造可以达到燃料充分燃烧,容易清理燃烧后的炉灰或废渣。(*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创造涉及一种热交换燃烧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以生物废弃物如秸秆等制 成的颗粒状燃料为燃料的热交换燃烧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普遍使用的锅炉或者热风机是以柴油、煤油、汽油等油类或者气体为主要燃 料的燃烧器。作为这种燃烧器的主要燃料——煤气、石油、煤等是天然燃料,随着天然燃料 的开采,自然资源逐渐减少,而且破坏环境。同时还有许多如秸秆等的农作物被废弃,浪费 资源。另外,当前许多先进国家广泛提倡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及大力推行开发再生资源等 能源的利用政策。为此,采用价格低廉,环境污染少的以生物废弃资源制成的颗粒状燃料为燃料的 燃烧器逐渐被使用,但是,现有的使用颗粒状燃料的燃烧器,如图5所示,通过燃烧器(30) 内部的输送管(32)输送燃料(31),燃料(31)在燃烧板(33)上进行燃烧后,产生的炉灰或 者废渣(34a) (34b)落到下面的废渣回收箱(35)后进行处理。然而,采用原有的燃烧器(30)时,虽然在燃烧板(33)上设有多个通气孔(33a),燃 料(31)燃烧所需的空气经通气孔进入,燃烧板(33)上燃料(31)燃烧后产生的炉灰(34a) 经通气孔落下,但因为废渣(34b)易堵住燃烧板(33)上的通气孔(33a),所以,妨害燃料的 充分燃烧,大大降低燃烧器的工作效率。另外,为了达到空气通畅的效果,就要进行清理,而 废渣(34b)常常凝固得就像石头,在进行清理时,给清理造成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达到燃料充分燃烧,容易 清理燃烧后的炉灰或废渣的用生物颗粒燃料的热交换燃烧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用生物颗粒燃料的热交换 燃烧装置燃烧筒的前端安装支撑圆板,燃烧筒的侧面和支撑圆板的下部设有通气孔;支 撑圆板上部连接燃料投入口,中部连接进气管,下部连接点火装置;燃烧筒置于燃烧室内, 并与燃烧室的内壁具有一定间隙;燃烧室的前端安装电动机支架外罩,电动机支架外罩与 电动机连接;电动机支架外罩上安装一对齿轮组合,齿轮组合由齿轮I和齿轮II组成,电动 机的电动机轴和齿轮I连接,齿轮I和齿轮II啮合;齿轮II与插入燃烧筒内部的旋转轴连 接,所述的旋转轴上设有螺旋旋转翼;气流导向管贯通电动机支架外罩,气流导向管的一端 与鼓风机连接;内部插入有燃烧筒的燃烧室的一端部分插入热交换室内,在热交换室内,燃 烧室周围设有若干按一定间隔安装的热交换管。所述的用生物颗粒燃料的热交换燃烧装置,在燃料投入口和燃烧室之间设有逆火 防止管,逆火防止管将燃料投入口和燃烧室贯通。所述的用生物颗粒燃料的热交换燃烧装置,在支撑圆板上设有火花感应装置。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燃料燃烧所需的空气通过燃烧筒和支撑圆板上的通气孔及支撑圆板上的进气管进入燃烧筒内,且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始终在搅拌 状态下燃烧,因此,可实现充分燃烧,提高燃烧器的工作效率。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炉灰和废 渣易于清理。安装在燃烧室周围的多个热交换管可加快热循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侧视图;图4为图3中燃烧筒部分“A”的扩大侧面截面图;图5为现有技术中燃烧器的侧面图。1:燃烧筒Ia 通气孑L2 支撑圆板3 燃料投入口3a 插入孔4 点火装置5:进气管6 燃烧室7:电动机支架外灣7a:导向孔7b 电动机支架8 电动机9、齿轮组合9a 齿轮I9b 齿轮II10 旋转轴11 气流导向管12 鼓风机13 热交换室14 火花感应装置15a 第1法兰15b 第2法兰16a 螺旋旋转翼17 热交换管18 废渣出口19 螺栓20 外罩21 燃料22 逆火防止管23 炉灰或者废渣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创造做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创造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制,可以通 过不同形状来体现本专利技术创造。在本实施例中,是为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告知专利技术创造的 范畴,以便于应用本专利技术创造而提供的。如图1及图2所示,用生物颗粒燃料的热交换燃烧装置,包括燃烧筒(1)、支撑圆 板(2)、燃料投入口(3)、点火装置(4)、进气管(5)、燃烧室(6)、电动机支架外罩(7)、电动 机(8)、齿轮组合(9)、旋转轴(10)、气流导向管(11)、鼓风机(12)以及以热交换室(13)。燃烧筒(1)为圆筒形,在侧面形成若干可通入空气的通气孔(Ia),其前端安装支 撑圆板(2),支撑圆板(2)的上部连接管状的燃料投入口(3),支撑圆板(2)的中间连接进 气管(5)和管状火花感应装置(14),支撑圆板(2)下部连接管状的点火装置(4),从而在燃 烧筒(1)内部贯通上述燃料投入口(3)、进气管(5)、火化感应装置(14)和点火装置(4),上 述支撑圆板(2)下边形成多个通气孔(Ia)。燃烧室(6)为比燃烧筒(1)稍微大一点的圆筒形,燃烧筒(1)插入燃烧室(6)的 内部,燃烧室(6)的内壁和燃烧筒⑴的外围之间保持一定间距,燃烧室(6)的外围中间部 位设有第1法兰(15a),燃烧室(6)上设有连接燃烧筒(1)后,可通过燃料投入口(3)的插 入孔(3a)。电动机支架外罩(7)为安装在燃烧室(6)前面的板状物,在一端制有支架孔(7a), 支架孔(7a)的位置与进气管(5)的位置相映,另一端制成截面形状的电动机支架(7b)。4电动机(8)安装在电动机支架外罩(7)的电动机支架(7b)上,电动机轴安装在电 动机支架(7b)内侧。齿轮组合(9)由齿轮I (9a)和齿轮II (9b)构成,齿轮组合(9)安装在电动机支架 外罩(7)上,齿轮I(9a)在电动机支架(7b)内侧与电动机(8)的电动机轴连接,齿轮II (9b) 与齿轮I (9a)啮合,齿轮II (9b)连接旋转轴(10),旋转轴(10)穿过电动机支架外罩(7)和 燃烧筒(1)的前端后,插入到燃烧筒(1)的内部。如图3和图4所示,旋转轴(10)上,按照长度方向,以螺旋形状,且保持一定间隔, 相互穿插安装螺旋旋转翼(16a),螺旋旋转翼(16a)在旋转轴(10)长度方向轴体的顶端部 位上形成为饭勺形状的扁平板,螺旋旋转翼(16a)放置在燃烧筒(1)内。气流导向管(11)贯通导向孔(7a)。鼓风机(12)连接在气流导向管(11)上,鼓风 机(12)将空气,经气流导向管(11)通过进气管(5),及经气流导向管(11)通过燃烧筒⑴ 及支撑圆板⑵上的通气孔(Ia),将空气输送到燃烧筒⑴的内部。热交换室(13)为比互相结合而连为一体的燃烧筒(1)和燃烧室(6)更大的圆 筒形,通过形成在前面的入口(13a)插入到燃烧筒(1)和燃烧室(6)的后部,安装在入口 (13a)上的第2法兰(15b)和燃烧室(6)中间部的第1法兰(15a)固定,由此,将燃烧筒⑴ 设置在热交换室(13)的内部,燃料投入口(3)置于外部。热交换室(13)内部,在燃烧室(6)的周围,按照一定间隔安装若干管状热交换管(17),热交换管(17)从热交换室(13)—边顶端部位连接到另一个顶端。热交换室(13)的侧面,设有废弃的炉灰和废渣的出口(18),出口(18)通过螺栓 (19)固定外罩(20)。必要时,可周期性地把螺栓(19)拧开,拆除外罩(20)后,通过出口(18)把上述堆积在热交换室(13)内下部的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生物颗粒燃料的热交换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燃烧筒(1)的前端安装支撑圆板(2),燃烧筒(1)的侧面和支撑圆板(2)的下部设有通气孔(1a);支撑圆板(2)上部连接燃料投入口(3),中部连接进气管(5),下部连接点火装置(4);燃烧筒(1)置于燃烧室(6)内,并与燃烧室(6)的内壁具有一定间隙;燃烧室(6)的前端安装电动机支架外罩(7),电动机支架外罩(7)与电动机(8)连接;电动机支架外罩(7)上安装一对齿轮组合(9),齿轮组合(9)由齿轮Ⅰ(9a)和齿轮Ⅱ(9b)组成,电动机(8)的电动机轴和齿轮Ⅰ(9a)连接,齿轮Ⅰ(9a)和齿轮Ⅱ(9b)啮合;齿轮Ⅱ(9b)与插入燃烧筒(1)内部的旋转轴(10)连接,所述的旋转轴(10)上设有螺旋旋转翼(16a);气流导向管(11)贯通电动机支架外罩(7),气流导向管(11)的一端与鼓风机(12)连接;内部插入有燃烧筒(1)的燃烧室(6)的一端部分插入热交换室(13)内,在热交换室(13)内,燃烧室(6)周围设有若干按一定间隔安装的热交换管(1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友荣
申请(专利权)人:李友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