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风型太阳能蓄热睡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19991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热风型太阳能蓄热睡床,包括:太阳能集热器、风管和床身,太阳能集热器传热流体为气体,床身内置密闭腔室,密闭腔室分三部分,一侧为进口空气流量分配段,中间为蓄热段,另一侧为出口空气流量分配段,各段之间分别由通风板隔开;进口空气流量分配段通过风管依次与止回阀、太阳能集热器热风出风口连接,出口空气流量分配段通过风管依次与循环风机、太阳能集热器回风口连接,太阳能集热器连接在建筑物南侧的墙体上;所述蓄热段内置蓄热体,蓄热体交错有序排列。蓄热体为石头、混凝土或者是相变材料封装体,其形状为球形、圆柱形或方形,蓄热体之间留有间隙,以便空气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传热效果好、节能环保,舒适性高、安全性好、价格低廉。(*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采暖通风与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热风型太阳能蓄热睡 床。
技术介绍
我国的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形式日益严峻,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目标 和责任。太阳能是一种绿色的可再生能源,对其开发利用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途径。 利用太阳能进行供热采暖是太阳能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的北方,以前普遍采用灶台和土炕连通的方法,从而可以利用炊事的余热 进行取暖,但这种传统的局部采暖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弊端。比如,传统的火炕需要消耗大量 的生物质能源,燃烧时产生大量烟气和污染物,温度不稳定,有时温度会很高、甚至烫人。近 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行,炊事已经越来越多地采用液化气、煤气或者沼气;炕也逐渐被床 所代替,由于房间温度较低,睡觉时感觉寒冷,而整个房间采暖的费用很高,因此电热毯的 使用较多,这种方式在满足人的基本舒适性要求的同时,能够大幅降低采暖的能耗,因此也 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电热毯要消耗一定的电能,其电磁辐射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存 在电击和火灾隐患。基于上述技术背景,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热风型太阳能蓄热睡床,利用太阳能 对睡床进行蓄热,具有原来的火炕温暖舒适的功能,而且清洁、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热风型太阳能蓄热睡床。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火炕卫生条 件差且不能在城市使用、电热毯耗电以及安全性差的弊端。本技术采用空气传热,采用 固体蓄热材料蓄热,不仅安全可靠、温度均衡,而且价格低廉,节能环保,可消除各种安全隐串)Qi、O一种热风型太阳能蓄热睡床,包括太阳能集热器、风管和床身,其特征在于所 述太阳能集热器传热流体为气体,所述床身内设置有一个密闭腔室,密闭腔室分三部分,一 侧为进口空气流量分配段,中间为蓄热段,另一侧为出口空气流量分配段,各段之间分别由 通风板隔开;其中进口空气流量分配段通过风管依次与止回阀、太阳能集热器热风出风口 连接,出口空气流量分配段通过风管依次与循环风机、太阳能集热器回风口连接,太阳能集 热器连接在建筑物南侧的墙体上;所述蓄热段内置蓄热体,蓄热体交错有序排列。所述的蓄热体为石头、混凝土或者是相变材料封装体,其形状为球形、圆柱形或方 形,蓄热体之间留有间隙,以便空气通过。所述睡床的床身采用木板、密度板、塑料板制作,或者用砖、混凝土块砌筑。所述通风板上设置有通气圆孔。这种睡床特别适合于我国北方的农村和一些小城市,它不但具有以前暖炕的舒适 性,而且温度均衡、清洁卫生,不会产生烟尘。同时这种睡床安全、舒适性很高,特别适用于老年人和病人,可促进血液循环,有益身体健康。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睡床利用太阳能加热,传热效果好,节能环保,舒适性高,安全性好。2、采用固体蓄热材料,价格低廉,方便易得,没有水蓄热容易泄漏的弊端。3、采用空气作为传热流体,比水作为传热流体,没有冰冻的危险,也没有过热爆裂 的危险性,泄漏时不会造成建筑或者室内物品的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密闭腔室平面结构示意图。1.睡床,2.太阳能集热器,3.循环风机,4.止回阀,5.床身,6.密闭腔室,7.蓄热 体,8.进口空气流量分配段,9.蓄热段,10.出口空气流量分配段,11.通风板,12.风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加以详细说明。一种热风型太阳能蓄热睡床,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太阳能集热器2、风管 12和床身5,太阳能集热器传热流体为气体,床身5内设置有一个密闭腔室6,密闭腔室分三 部分,一侧为进口空气流量分配段8,中间为蓄热段9,另一侧为出口空气流量分配段10,各 段之间分别由通风板11隔开;其中进口空气流量分配段8通过风管12依次与止回阀4、太 阳能集热器2的热风出风口连接,出口空气流量分配段10通过风管12依次与循环风机3、 太阳能集热器2的回风口连接,太阳能集热器2连接在建筑物南侧的墙体上;所述蓄热段9 内置蓄热体7,蓄热体交错有序排列。蓄热体为石头、混凝土或者是相变材料封装体,其形状 为球形、圆柱形或方形,蓄热体之间留有间隙,以便空气通过。所述睡床1的床身采用木板、 密度板、塑料板制作,或者用砖、混凝土块砌筑;通风板上设置有通气圆孔。在冬季白天当太阳辐射可以利用时,空气在循环风机3的推动下进入太阳能集热 器2,太阳能集热器把收集的太阳能转化为热量,加热空气,热空气经风管12流入进口空气 流量分配段8,再流入蓄热段9,在蓄热段9内空气将热量传给蓄热体7,蓄热体7吸收热 量后将热量蓄存起来,空气温度降低以后,降温的空气经风管12流入出口空气流量分配段 10,经风管12、循环风机3再进入太阳能集热器2,完成一个循环。阴天或者夜间,循环风机 3停止运行,止回阀4的作用是防止在太阳能集热器在循环风机3停止时,风管12内的空气 倒流。通风板11是固定在密闭腔室6内部的具有多个通气圆孔的板,这样可以更容易固定 蓄热体7。本实施例中,蓄热睡床兼有蓄热和取暖的作用,白天,用被褥遮盖睡床的上表面和 侧表面,减少散热;晚上去除侧表面的覆盖物,使得睡床不但具有舒适的接触温度,而且在 睡床的周围营造一个局部的温 暖空气环境。权利要求一种热风型太阳能蓄热睡床,包括太阳能集热器、风管和床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传热流体为气体,所述床身内设置有一个密闭腔室,密闭腔室分三部分,一侧为进口空气流量分配段,中间为蓄热段,另一侧为出口空气流量分配段,各段之间分别由通风板隔开;其中进口空气流量分配段通过风管依次与止回阀、太阳能集热器热风出风口连接,出口空气流量分配段通过风管依次与循环风机、太阳能集热器回风口连接,太阳能集热器连接在建筑物南侧的墙体上;所述蓄热段内置蓄热体,蓄热体交错有序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风型太阳能蓄热睡床,其特征在与所述的蓄热体为 石头、混凝土或者是相变材料封装体,其形状为球形、圆柱形或方形,蓄热体之间留有间隙, 以便空气通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风型太阳能蓄热睡床,其特征在与所述睡床的床身 采用木板、密度板、塑料板制作,或者用砖、混凝土块砌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风型太阳能蓄热睡床,其特征在与所述通风板上设 置有通气圆孔。专利摘要一种热风型太阳能蓄热睡床,包括太阳能集热器、风管和床身,太阳能集热器传热流体为气体,床身内置密闭腔室,密闭腔室分三部分,一侧为进口空气流量分配段,中间为蓄热段,另一侧为出口空气流量分配段,各段之间分别由通风板隔开;进口空气流量分配段通过风管依次与止回阀、太阳能集热器热风出风口连接,出口空气流量分配段通过风管依次与循环风机、太阳能集热器回风口连接,太阳能集热器连接在建筑物南侧的墙体上;所述蓄热段内置蓄热体,蓄热体交错有序排列。蓄热体为石头、混凝土或者是相变材料封装体,其形状为球形、圆柱形或方形,蓄热体之间留有间隙,以便空气通过。本技术传热效果好、节能环保,舒适性高、安全性好、价格低廉。文档编号A47C21/04GK201617497SQ20102010763公开日2010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4日专利技术者于国清, 吕伟, 杨越聪 申请人:上海理工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风型太阳能蓄热睡床,包括:太阳能集热器、风管和床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传热流体为气体,所述床身内设置有一个密闭腔室,密闭腔室分三部分,一侧为进口空气流量分配段,中间为蓄热段,另一侧为出口空气流量分配段,各段之间分别由通风板隔开;其中进口空气流量分配段通过风管依次与止回阀、太阳能集热器热风出风口连接,出口空气流量分配段通过风管依次与循环风机、太阳能集热器回风口连接,太阳能集热器连接在建筑物南侧的墙体上;所述蓄热段内置蓄热体,蓄热体交错有序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国清吕伟杨越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