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置集热管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614120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横置集热管太阳能热水系统,包括储热水箱和集热管,储热水箱与多个集热管的前端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热水箱竖置,在其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上端口和下端口;所述的集热管水平横向设置,其前端密封连接在该储热水箱的侧面;所述的集热管的后端装有尾座,各集热管的尾座安装在尾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当系统用水时,由于集热管横置,集热管中的热水可以完全从系统的出水口排除,使系统中的热水得到全部利用,提高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热利用领域,涉及一种横置集热管太阳能热水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为竖式集热管非承压式太阳能热水 系统,集热管一般以与水平面夹角30 55度和储热水箱连接。由于集热管为单开口杜瓦瓶 结构,在系统向用水点供水时,管中的水无法依靠高度差向用水点供水而造成浪费,一般直 插式非承压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管中的热水量占储热水箱容水量的15% 25%之间, 这表明,太阳能热水系统采集到的太阳能热量中15% 25%能量无法使用而浪费。虽然集 热管中的高温水可以通过对流的方式将部分热量传递到水箱中,并最终得到应用,但仍有 部分热量被浪费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横置集热管太阳能热水系统,以解决普通太阳能热水系统 的集热管中热水不能流出,导致部分热量被浪费掉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横置集热管太阳能热水系统,包括储热水箱和集热管,储热水箱与多个集热 管的前端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热水箱竖置,在其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上端口和 下端口 ;所述的集热管水平横向设置,其前端密封连接在该储热水箱的侧面;所述的集热 管的后端装有尾座,各集热管的尾座安装在尾架上。在所述的储热水箱的上端口或下端口装有三通阀,该三通阀的公共端与该上端口 或下端口连接。在所述的储热水箱内设置有进水竖管和进水横管,该进水竖管与进水横管的一端 垂直连接,该进水横管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的集热管腔体内;该进水竖管的下端与所述的 下端口内端连接,部分或全部的该集热管中设置该进水横管。所述的集热管通过楔形集热管密封机构与储热水箱的内胆安装。所述的楔形集热管密封机构为前置式楔形集热管密封机构,包括前置密封圈和前 置楔形自锁结构,在所述的集热管的前端的缩径的颈部外侧设有前置楔形自锁结构,在该 集热管与该内胆之间安装前置密封圈,在该前置密封圈的外侧设有凹槽,在该凹槽内卡入 该内胆安装口的边缘;在该前置密封圈内侧的前端设有台间,该台间卡入所述的前置楔形 自锁结构后端的卡槽内。在该前置密封圈的内侧设有B形凹凸结构。所述的楔形集热管密封机构为后置式楔形集热管密封机构,包括后置密封圈和后 置楔形自锁结构,在所述的集热管的前部外侧设有后置楔形自锁结构,在该集热管与该内 胆之间安装后置密封圈,在该后置密封圈的外侧设有凹槽,在该凹槽内卡入该内胆安装口 的边缘;在该后置密封圈内侧的后端设有台间,该台间卡在所述的后置楔形自锁结构后端。在该后置密封圈的内侧设有B形凹凸结构。在所述的储热水箱的上端口与一个三通阀门的入口连接,该三通阀门的另外两端 分别为排气补气口和热水出口,该热水出口通过双联动阀门的出水通路与用水点连接;在 该三通阀门的入口装有水位水流传感器,该水位水流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一控制器与 所述的三通阀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的双联动阀门的进水通路的一端与所述的储热水箱的 下端口连接,该双联动阀门的进水通路的另一端为自来水入口。在所述的双联动阀门的出水通路的前端装有一套回路冷水回收再利用装置,该回 路冷水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回收控制器、水温传感器、回水三通阀门、水位传感器、阀门、混 水器和储水箱,回水三通阀门的两端串联在所述的双联动阀门的出水通路与用水点之间, 该回水三通阀门的第三端与储水箱上端的进水口连接,该储水箱下端的出水口通过阀门与 混水器的一端连接,该混水器的另外两端串联在所述的双联动阀门的进水通路的自来水入 口上;在所述的回水三通阀门与储水箱的进水口之间的连接管道内装有水温传感器,在该 储水箱内装有水位传感器;该水温传感器和水位传感器分别与该回收控制器的不同输入端 连接,该回收控制器的不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的回水三通阀门和阀门的控制端连接;该回 收控制器与所述的控制器独立设置或合并为一体。本技术的优点是当系统用水时,由于集热管横置,集热管中的热水可以完全 从系统的出水口排除,使系统中的热水得到全部利用,提高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效率,减 少能源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上出水式横置集热管热水系统的实施例系统图;图2是本技术下出水式横置集热管热水系统的实施例系统图;图3是本技术瞬时承压横置集热管热水系统的实施例系统图;图4是本技术溢流回收瞬时承压式横置集热管热水系统的实施例系统图;图5是本技术前置式楔形集热管密封机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后置式楔形集热管密封机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自来水入口,2尾架,3尾座,4集热管,5储热水箱,7排气补气口,8三通阀门,9 热水出口,10进水竖管,11进水横管,12回收控制器,13双联动阀门,14控制器,15水位水 流传感器,16双联动阀门联动手柄,17双联动阀门混水手柄,18用水点,19前置楔形自锁结 构,20储热水箱的内胆,21前置密封圈,23后置楔形自锁结构,24后置密封圈,26回水三通 阀门,27水温传感器,28水位传感器,29阀门,30混水器,31储水箱,32B形凹凸结构,51储 热水箱的下端口,52储热水箱的上端口。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上出水式横置集热管热水系统的实施例,主要由自来水入口、尾架 2、尾座3、集热管4、储热水箱5、排气补气口 7、三通阀门8、热水出口 9、进水竖管10、进水横 管11组成。所述的储热水箱5竖置,在其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上端口 52和下端口 51 ;所 述的集热管4水平横向设置,其前端密封连接在该储热水箱5的侧面;所述的集热管4的后端装有尾座3,各集热管4的尾座3均安装在尾架2上。在所述的储热水箱5的上端口 52 为水汽出口并连接三通阀8的公共端,该三通阀8的另外两端分别为排气补气口 7和热水 出口 9。还可在所述的储热水箱5内设置有进水竖管10和进水横管11,该进水竖管10与 进水横管11的一端垂直连接,该进水横管11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的集热管4的腔体内;该 进水竖管10的下端与所述的下端口 51的内端连接,部分或全部的集热管4中设置该进水 横管11。该实施例的主要特征为,集热管4横置水平实用,可以是单列集热管,或双列集热 管。使用时储热水箱5的下端口 51与自来水连接,热水出口 9和排气补气口 7在储热水箱 5的顶部。当系统需要向供水点供水时,三通阀门8动作(自动或手动),排气补气口 7关闭, 热水出口 9打开,自来水通过储热水箱5内的进水竖管10和进水横管11,将集热管4中的 热水挤到水箱内,并通过热水出口 9向用水点供水。该结构系统的优点在于,集热管4管中的水可用,同时在系统内采用横管和竖管 结构,进水横管直接插入集热管内,解决了进水口向水箱内进水时,造成水箱和集热管内冷 热水混水的问题。所述系统集热管4可以是双(三)层同轴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集热管内的总 容水量可以占系统总容水量的 99%。一般以15% 50%为宜。所述系统中进水竖管10连接的进水横管11的数量可以是一根或以上,所连接的 进水横管11可以不同直径或不同长度。当系统停止向用水点用水时,水箱顶部的三通阀门8回复初始状态,及热水出口 9 关闭,排气补气口 7打开,实现非用水时非承压状态。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为下出水式横置集热管热水系统的实施例。该系统与实施例1的上 出水式横置集热管热水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三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横置集热管太阳能热水系统,包括储热水箱和集热管,储热水箱与多个集热管的前端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热水箱竖置,在其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上端口和下端口;所述的集热管水平横向设置,其前端密封连接在该储热水箱的侧面;所述的集热管的后端装有尾座,各集热管的尾座安装在尾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一张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业阳光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