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输出壳体铣面钻孔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07240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2 17:58
本技术涉及动力输出壳体加工技术领域,本技术公开了动力输出壳体铣面钻孔夹具,包括支撑组件和两个夹持组件。本技术通过支撑组件可以带动两个夹持组件和壳体进行左右方向移动,且能够支撑,通过夹持组件可以对壳体进行夹持固定,通过辅助连接组件提高对壳体的夹紧固定效果,通过夹持组件进一步提高对壳体的固定效果,通过多个限位块提高移动板的移动效果,通过两个挡板能够对螺纹杆电机的输出端进行保护,达到了可以快速对壳体进行夹持固定,且避免加工过程出现晃动,固定更加紧固的效果,解决不能够对动力输出壳体快速夹持固定,不便于调整动力输出壳体的位置,固定效果不够稳定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动力输出壳体加工,尤其涉及动力输出壳体铣面钻孔夹具


技术介绍

1、动力输出壳体通常指的是发动机的曲轴箱或变速箱壳体,它是发动机或变速箱的重要组成部分,动力输出壳体形成一个密封的空腔,用于储存和循环润滑油,确保动力传递部件得到良好的润滑,同时也防止润滑油外泄。

2、动力输出壳体内部需要安装曲轴、连杆、齿轮等动力传递件,这些零件需要通过螺栓、销钉等连接件与壳体牢固连接,壳体作为发动机或变速箱的主体部件,需要与其他部件精确装配定位,通过在壳体上铣平面和钻定位孔,可以保证与其他零部件的装配精度,在对动力输出壳体进行铣面钻孔过程中,为了提高加工的稳定效果,需要通过夹具对动力输出壳体进行夹持固定,现有动力输出壳体夹具虽然能够对动力输出壳体进行夹持固定,但不够稳定,固定方式不够方便使用,且不便于调整动力输出壳体的位置。

3、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够对动力输出壳体快速夹持固定,不便于调整动力输出壳体的位置,固定效果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动力输出壳体铣面钻孔夹具,包括支撑组件(1)和两个夹持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桌腿(101)、支撑台(102)、移动板(103)和螺纹杆电机(105),所述桌腿(101)的顶部与支撑台(10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103)的表面与支撑台(102)的内部滑动连接,壳体(104)的底部与移动板(103)的顶部贴合,两个所述夹持组件(2)均位于支撑台(102)的顶部,所述螺纹杆电机(105)的右侧与支撑台(102)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电机(105)输出端的表面与移动板(103)的内部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电机(105)输出端表面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支撑台(1...

【技术特征摘要】

1.动力输出壳体铣面钻孔夹具,包括支撑组件(1)和两个夹持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桌腿(101)、支撑台(102)、移动板(103)和螺纹杆电机(105),所述桌腿(101)的顶部与支撑台(10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103)的表面与支撑台(102)的内部滑动连接,壳体(104)的底部与移动板(103)的顶部贴合,两个所述夹持组件(2)均位于支撑台(102)的顶部,所述螺纹杆电机(105)的右侧与支撑台(102)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电机(105)输出端的表面与移动板(103)的内部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电机(105)输出端表面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支撑台(102)内部的左侧和右侧活动连接,左侧所述夹持组件(2)包括升降柱(201)、第一夹持板(202)和第二夹持板(203),所述升降柱(201)的底部与移动板(10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板(202)底部的左侧与升降柱(201)输出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板(203)内部的顶部与第一夹持板(202)的表面贴合,所述第一夹持板(202)和第二夹持板(203)的表面均可与壳体(104)表面的左侧贴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输出壳体铣面钻孔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103)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辅助连接组件(3),左侧所述辅助连接组件(3)包括立板(301)、两个圆杆(302)、两个拉簧(303)、固定板(304)和防滑垫(305),所述立板(301)的顶部与移动板(103)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圆杆(302)的表面均与立板(301)的内部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拉簧(303)均套设于两个所述圆杆(302)的表面,两个所述圆杆(302)的右侧均与固定板(304)的左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拉簧(303)的左侧均与立板(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涵嘉张恩志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志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