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防脱结构以及连接器的防脱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94051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接器的防脱结构以及连接器的防脱方法,在燃料管(11)和连接器(13)预结合的状态下,使防脱用保持器(14)的摆动支点部(14h)与燃料管(11)卡合,并通过以该部分为支点使防脱用保持器(14)摆动,从而使形成于第一面(14b)上的U字形状的第一切口(14d)与连接器(13)的小径部(13c)嵌合,限制台阶部(13b)和第二凸缘(11b)之间的距离以使燃料管(11)和连接器(13)不能分离。由于连接器(13)的小径部(13c)在形成于防脱用保持器(14)的第一切口(14d)中途的宽度窄的喉部(b)通过时仅需一次扣合操作,因此比需要多次扣合操作的结构的作业更容易,能够容易地装配防脱用保持器(1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使用防脱用保持器来防止结合在管部件上的连接器脱落的连接器的防脱结构,以及使用防脱用保持器来防止结合在管部件上的连接器脱落的连接器的防脱方法。
技术介绍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结构在将金属制的地面供油管与连接器结合,再在该连接器上结合树脂制的燃料管时,为了防止地面供油管与连接器分离,而在两者之间装配有夹具。上述夹具为一个面开放的箱状部件,在相互对置的两个面上分别具有U字形状的切口,将一个切口嵌合于地面供油管的外周并在轴向上卡定,并且将另一切口嵌合于连接器的外周并在轴向上卡定,由此能够限制地面供油管和连接器使它们不会分离。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323483号公报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中,在装配夹具时,要将一个切口啪的一声扣合在地面供油管的外周上,并且将另一切口啪的一声扣合在连接器的外周上,因而需要两次扣合操作,作业效率差,有着不能在短时间内简单地装配夹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能够简单地装配防脱用保持器,以限制结合起来的管部件和连接器使它们不会分离。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第一特征的连接器的防脱结构中,管部件在前端部附近的外周面上从该前端部侧开始依次突出设置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管状的连接器经由台阶部连续设置有一端侧的大径部和另一端侧的小径部,在将所述第一凸缘插入到所述大径部的内周面中进 行结合后,以跨所述管部件和所述连接器两者的方式装配有防脱用保持 器,其中,所述防脱用保持器是一个面形成为开放面的箱状部件,在所 述防脱用保持器的相互对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中,在所述第一面上以与 所述开放面相连的方式形成有第一切口 ,该第一切口能够嵌合在所述小 径部上并与所述台阶部抵接,并且在该第一切口的中途形成有宽度比所 述小径部的外径稍小的喉部,在所述第二面上以与所述开放面相连的方 式形成有第二切口 ,该第二切口能够嵌合在所述管部件上并与所述第二 凸缘抵接,在所述第二面上突出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管部件卡合的摆动支 点部。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所述第一特征的基础上,连接器的防脱结构 的第二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支点部由以下部分构成基部,其从所述第 二面的第二切口的一侧沿连接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的方向延伸;以及卡合部,其从所述基部的前端向所述第二切口的另一侧延伸并能够与所述 管部件卡合,并且,所述卡合部与所述第二面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管部件 的直径大。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所述第一特征或者第二特征的基础上,连接 器的防脱结构的第三特征在于,配置所述第二切口和所述卡合部以使它 们协调动作保持所述管部件,所述第二切口的底部和所述卡合部的内表 面沿所述管部件的外周面弯曲。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所述第一 第三特征中的任意一项的基础上, 连接器的防脱结构的第四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具有向所述开放面侧延 长的延长部。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所述第一 第四特征中的任意一项的基础上, 连接器的防脱结构的第五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器的大径部的外周上形 成有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一对相互平行的平坦面,所述防脱用保持器为与所述连接器的轴线平行的一个面形成为开放面的、横截面呈u字形状的部件。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第六特征的连接器的防脱方法中,管部件在前端部附近的外周面上从该前端部侧开始依次突出设置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 缘,管状的连接器经由台阶部连续设置有一端侧的大径部和另一端侧的 小径部,在将所述第一凸缘插入到所述大径部的内周面中进行结合后, 通过以跨所述管部件和所述连接器两者的方式装配有防脱用保持器,在 所述防脱用保持器的相互对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中,使所述第一面的第 一切口与所述台阶部卡合,并且使所述第二面的第二切口与所述第二凸 缘卡合,从而防止所述连接器从所述管部件脱落,该连接器的防脱方法 包括如下工序使突出设置于所述防脱用保持器的所述第二面上的摆动 支点部与所述管部件卡合的工序;使所述防脱用保持器以所述摆动支点 部为支点向所述连接器侧摆动的工序;以及使所述第一面的所述第一切 口的喉部弹性变形而与所述连接器的小径部扣合的工序。另外,实施方式中的燃料管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管(pipe)部件。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在用于防止以与管部件的第一凸缘卡合的 方式进行结合的连接器分离的防脱用保持器中,在该防脱用保持器的一 个面形成为开放面的箱状部件的相互对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中,在第一 面上形成与连接器的小径部嵌合的第一切口 ,在第二面上形成与管部件 嵌合的第二切口,因此,在使突出设置于第二面上的摆动支点部与管部 件卡合并使防脱用保持器摆动时,第一面嵌合于连接器的小径部并与连 接器的台阶部卡合,并且第二面嵌合于管部件并与管部件第二凸缘卡合, 由此能够利用防脱用保持器防止管部件和连接器的分离。此时,由于在防脱用保持器的第一面的第一切口的中途,形成有宽 度比连接器的小径部的外径稍窄的喉部,因此该喉部扩张在所述小径部 上通过时的扣合声,操作者能够确认防脱用保持器已经可靠地装配好了。 此外,在装配防脱用保持器时仅需要一次必须的扣合操作,因此与需要 多次扣合操作的结构相比作业更加容易,能够容易地装配防脱用保持器。 而且在装配防脱用保持器时,只要使防脱用保持器以卡合在管部件上的 摆动支点部为支点摆动即可,因此不仅防脱用保持器的装配作业变得更 为容易,而且能够随着防脱用保持器的装配作业时的摆动操作来消除连 接器被拉向管部件侧而产生的不完全结合状态。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防脱用保持器的摆动支点部由以下 部分构成基部,其从第二面的第二切口的一侧沿连接第一面和第二面 的方向延伸;以及卡合部,其从基部的前端向第二切口的另一侧延伸并 能够与管部件卡合,并且卡合部与第二面之间的距离比管部件的直径大, 因此,能够在管部件卡合于卡合部和第二面之间的状态下,通过使防脱 用保持器以摆动支点部的卡合部为支点进行摆动来将管部件与连接器简 单且可靠地卡合。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配置第二切口和卡合部以使它们协 调动作保持管部件,并且第二切口的底部和卡合部的内表面沿管部件的 外周面弯曲,由此,能够可靠地保持第二切口和卡合部包围在管部件的 外周上。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特征,防脱用保持器的第一面具有向所述 开放面侧延长的延长部,由此,在管部件和连接器处于较浅的不完全结 合的状态下装配防脱用保持器时,通过所述第一面的延长部的前端与连 接器的台阶部卡合,能够强制该连接器以大于管部件侧的行程进行移动, 从而使管部件和连接器完全地结合。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特征,使防脱用保持器形成为与连接器的 轴线平行的一个面形成为开放面的、横截面呈U字形状的部件,从而在 连接器的大径部的外周上形成有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一对相互平行的平 坦面,由此,能够防止防脱用保持器相对于连接器的相对旋转。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特征,在用于防止以与管部件的第一凸缘 卡合的方式进行结合的连接器分离的防脱用保持器中,在该防脱用保持 器的相互对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中,在第一面上形成与连接器的小径部 嵌合的第一切口,在第二面上形成与管部件嵌合的第二切口,因此使突 出设置于第二面上的摆动支点部与管部件卡合并使防脱用保持器摆动 时,第一面的第一切口的喉部弹性变形并与连接器的小径部扣合,由此, 第一面与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的防脱结构,其中,管部件(11)在前端部附近的外周面上从该前端部侧开始依次突出设置有第一凸缘(11a)和第二凸缘(11b),管状的连接器(13)经由台阶部(13b)连续设置有一端侧的大径部(13a)和另一端侧的小径部(13c),在将所述第一凸缘(11a)插入到所述大径部(13a)的内周面中进行结合后,以跨所述管部件(11)和所述连接器(13)两者的方式装配有防脱用保持器(14),该连接器的防脱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防脱用保持器(14)是一个面形成为开放面(14 a)的箱状部件,在所述防脱用保持器(14)的相互对置的第一面(14b)和第二面(14c)中,在所述第一面(14b)上以与所述开放面(14a)相连的方式形成有第一切口(14d),该第一切口(14d)能够嵌合在所述小径部(13c)上并与所述台阶部(13b)抵接,并且在该第一切口(14d)的中途形成有宽度比所述小径部(13c)的外径稍小的喉部(b),在所述第二面(14c)上以与所述开放面(14a)相连的方式形成有第二切口(14f),该第二切口(14f)能够嵌合在所述管部件(11)上并与所述第二凸缘(11b)抵接, 在所述第二面(14c)上突出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管部件(11)卡合的摆动支点部(14h)。...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7-6-12 155337/20071.一种连接器的防脱结构,其中,管部件(11)在前端部附近的外周面上从该前端部侧开始依次突出设置有第一凸缘(11a)和第二凸缘(11b),管状的连接器(13)经由台阶部(13b)连续设置有一端侧的大径部(13a)和另一端侧的小径部(13c),在将所述第一凸缘(11a)插入到所述大径部(13a)的内周面中进行结合后,以跨所述管部件(11)和所述连接器(13)两者的方式装配有防脱用保持器(14),该连接器的防脱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防脱用保持器(14)是一个面形成为开放面(14a)的箱状部件,在所述防脱用保持器(14)的相互对置的第一面(14b)和第二面(14c)中,在所述第一面(14b)上以与所述开放面(14a)相连的方式形成有第一切口(14d),该第一切口(14d)能够嵌合在所述小径部(13c)上并与所述台阶部(13b)抵接,并且在该第一切口(14d)的中途形成有宽度比所述小径部(13c)的外径稍小的喉部(b),在所述第二面(14c)上以与所述开放面(14a)相连的方式形成有第二切口(14f),该第二切口(14f)能够嵌合在所述管部件(11)上并与所述第二凸缘(11b)抵接,在所述第二面(14c)上突出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管部件(11)卡合的摆动支点部(14h)。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防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支点部(14h)由以下部分构成基部(140,其从所述第二面(14c)的第二切口 (14f)的一侧沿连接所述第一面(14b)和第二面(14c)的方向延伸;以及卡合部(14j),其从所述基部(14i)的前端向所述第二切口 (14f)的另一侧延伸并能够与所述管部件(11)卡合,所述卡合部(14j)与所述第二面(14c)之间的距离(D)比所述管部件(11)的直径大。3. 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连接器的防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田文夫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