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潮汐车道机器人的双向运行辊轮排障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9236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25 17:5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潮汐车道机器人的双向运行辊轮排障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第三支撑机构、主体支架;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三支撑机构设置于排障机构两端,用于主体支架的支撑固定,第二支撑机构设置于排障机构中部,与潮汐车道机器人的底板固定连接;主体支架设有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紧贴在辊轮外表面,用于去除潮汐车道机器人在行进过程中,粘附在辊轮表面的颗粒性障碍物及杂物。本申请不仅适应潮汐车道机器人不同方向的运动,并且内置有弹性元件和调节弹性元件的定位控制挡杆,使排障机构中的刮板能够始终与辊轮表面贴合,使排障机构控制更加灵活,提高了排障机构对不同障碍物的清除能力,适应潮汐车道机器人不同的工作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交通公共设施,具体涉及一种潮汐车道机器人的双向运行辊轮排障机构


技术介绍

1、潮汐车道机器人护栏技术是在原车道基础上,规划潮汐可变车道,潮汐车道机器人护栏可根据道路上车流量多少自动工作或由执勤民警遥控操纵,在两条隔离双黄线之间切换,从而实现潮汐可变车道的智能化、自动化。同时,在交叉路口设置可变车道标志和led指示屏。当“机器人护栏”变换车道时,可变车道标志同步跟随变动,从而在有限的道路资源下,实现交通护栏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2、目前,潮汐车道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有技术中潮汐车道机器人利用辊轮增加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同时辊轮具有高耐磨性,整体提高潮汐车道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适应恶劣天气下不同道路表面的物理变化。但是辊轮行走系统与普通轮式行走系统相比,辊轮与地面接触面积较大,更易粘附泥土、树叶及颗粒性杂物等,由于辊轮行走系统利用辊轮自身旋转的圆周率计量行走距离,再通过电子控制系统对计量的行走距离进行启动或停止等控制,辊轮粘附的杂物会直接影响旋转周长的计算,进而影响整列潮汐车道机器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潮汐车道机器人的双向运行辊轮排障机构,所述潮汐车道机器人包括立柱、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内安装有所述潮汐车道机器人行进的两组同轴辊轮,每组所述同轴辊轮两侧对称安装有两组所述排障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潮汐车道机器人的双向运行辊轮排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两端设置有第一挡杆和第三挡杆,中部设置有第二挡杆;所述第一挡杆、所述第二挡杆、所述第三挡杆外形结构相同,并且所述第一挡杆、所述第二挡杆、所述第三挡杆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潮汐车道机器人的双向运行辊轮排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潮汐车道机器人的双向运行辊轮排障机构,所述潮汐车道机器人包括立柱、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内安装有所述潮汐车道机器人行进的两组同轴辊轮,每组所述同轴辊轮两侧对称安装有两组所述排障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潮汐车道机器人的双向运行辊轮排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两端设置有第一挡杆和第三挡杆,中部设置有第二挡杆;所述第一挡杆、所述第二挡杆、所述第三挡杆外形结构相同,并且所述第一挡杆、所述第二挡杆、所述第三挡杆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潮汐车道机器人的双向运行辊轮排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所述固定轴穿过所述第二支架,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中;所述第一支架外侧设置有用于调整所述固定轴径向间隙的调整螺丝;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侧面设置有半圆弧形定位槽,与所述第二支架侧面的半圆弧形定位槽配合形成球形定位腔体,所述第一挡杆置于所述球形定位腔体中;所述第一支架侧面设有开口的滑槽;所述第三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挡杆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机构中相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潮汐车道机器人的双向运行辊轮排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两个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川王士元贺宁宁贺华威郭庆刘雯晔刘怡然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雄业华阳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