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喷嘴旋流槽内磨粒流去毛刺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91289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25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喷嘴旋流槽内磨粒流去毛刺装置,通过喷油嘴副喷口上部夹具上的磨粒孔将磨粒流注入待去毛刺发动机喷油嘴副喷口的旋流槽中,磨料通过旋流槽依次通过喷油嘴副喷口中间夹具上磨粒料流通道及喷油嘴副喷口下部夹具上的回流孔,不断磨削待去毛刺发动机喷油嘴副的旋流槽,由于待去毛刺发动机喷油嘴副喷口上开设旋流槽处的侧壁与回流孔孔内壁接触,磨料直接流入待去毛刺发动机喷油嘴副喷口的旋流槽而去除旋流槽表面的毛刺,能够高效率去除航空发动机喷油嘴副喷口旋流槽内的毛刺。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磨粒流工艺去除喷油嘴副喷口内毛刺,可以代替手工去毛刺,成为航空喷嘴制造类企业自动去毛刺的工艺方法,能够提高喷嘴流量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喷嘴表面处理,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喷嘴旋流槽内磨粒流去毛刺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当前的航空制造业中,微槽的去毛刺问题一直是制约提高航空发动机喷嘴成品率的关键问题。例如发动机喷油嘴副喷口旋流槽内部毛刺的存在,不仅仅会影响喷油嘴的燃油雾化性能,而且会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如何高效的去除喷嘴内部的毛刺,是航空制造企业不得不解决的一道技术难题。

2、目前,国内的部分航空制造企业仍然采用手工或机械手段来去除毛刺,这种方法不仅耗费大量的劳动力,而且效率相对较低。此外,手工或机械方法去毛刺存在诸多不足,如处理效果一致性差,容易对产品造成损害,难以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求。由于喷嘴旋流槽尺寸很小,通常小于0.3毫米,在毛刺去除过程中,技术人员通常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去除的效果却并不理想,一致性也难以保证,给后续装机流量调试带来巨大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喷嘴旋流槽内磨粒流去毛刺装置及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针对发动机喷嘴旋流槽内去毛刺精度低,一致性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喷嘴旋流槽内磨粒流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油嘴副喷口下部夹具(1)、喷油嘴副喷口中间夹具(2)和喷油嘴副喷口上部夹具(3),待去毛刺发动机喷油嘴副喷口(5)夹持于喷油嘴副喷口中间夹具(2)和喷油嘴副喷口上部夹具(3)之间,喷油嘴副喷口中间夹具(2)套设于待去毛刺发动机喷油嘴副喷口(5)外侧,喷油嘴副喷口中间夹具(2)夹持于喷油嘴副喷口下部夹具(1)和喷油嘴副喷口上部夹具(3)之间,喷油嘴副喷口上部夹具(3)上开设有用于磨粒流进入的磨粒孔(8),喷油嘴副喷口中间夹具(2)上设置有与喷油嘴副喷口上部夹具(3)上的磨粒孔(8)连通的磨粒料流通道(7),待去毛刺发动机喷油嘴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喷嘴旋流槽内磨粒流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油嘴副喷口下部夹具(1)、喷油嘴副喷口中间夹具(2)和喷油嘴副喷口上部夹具(3),待去毛刺发动机喷油嘴副喷口(5)夹持于喷油嘴副喷口中间夹具(2)和喷油嘴副喷口上部夹具(3)之间,喷油嘴副喷口中间夹具(2)套设于待去毛刺发动机喷油嘴副喷口(5)外侧,喷油嘴副喷口中间夹具(2)夹持于喷油嘴副喷口下部夹具(1)和喷油嘴副喷口上部夹具(3)之间,喷油嘴副喷口上部夹具(3)上开设有用于磨粒流进入的磨粒孔(8),喷油嘴副喷口中间夹具(2)上设置有与喷油嘴副喷口上部夹具(3)上的磨粒孔(8)连通的磨粒料流通道(7),待去毛刺发动机喷油嘴副喷口(5)上开设旋流槽(6)处的喷油嘴副喷口侧壁与喷油嘴副喷口下部夹具(1)内壁接触;喷油嘴副喷口下部夹具(1)内壁与待去毛刺发动机喷油嘴副喷口(5)上的旋流槽(6)形成旋流通道,磨粒料流通道(7)通过旋流槽(6)与喷油嘴副喷口下部夹具(1)上的回流孔(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喷嘴旋流槽内磨粒流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喷油嘴副喷口下部夹具(1)和喷油嘴副喷口中间夹具(2)均采用45钢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喷嘴旋流槽内磨粒流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待去毛刺发动机喷油嘴副喷口(5)包括连接的副喷口上部(9)和副喷口下部(10),旋流槽(6)开设于副喷口下部(10)的外表面,上部(9)的外径大于下部(10)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子凌赵伟唐宁波张平徐朋博陈昊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福兰特汽车标准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