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热油屏蔽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85747 阅读:3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导热油屏蔽泵,包括泵体和依次与泵体相接的连接段、前轴承体、电机前盖、电机后盖、后轴承体,在电机前盖和电机后盖之间有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之间形成定转子屏蔽套间隙,在前轴承体和后轴承体上支承有转轴,在转轴上装有位于泵体内侧的叶轮和位于连接段内侧的辅助叶轮,定转子屏蔽套间隙的出口端通过后轴承体上的油孔和导热油排出管与换热器的入口相连通,换热器的出口通过回流管、连接段孔、辅助叶轮内腔、前轴承体上的孔与定转子屏蔽套间隙的入口端相连通。结构简单,泵内外独立冷却循环,可避免输送大流量、高温导热油时介质的泄漏。(*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屏蔽泵,特别是一种导热油屏蔽泵,主要用于大流量、高温导 热油的输送。
技术介绍
导热油泵的性能特点是流量比较大,工况点流量高达600m3/h;温度较高,一般为 280-400°C,部分导热油凝固点高(如D0Wtherm的凝固点为20°C),介质渗透性强,易粘结 在零件上不易除去。如输送液体中含有对人非常有害的物质时,必须在系统中作避免液体 的损失和泄漏的处理,几乎所有的导热油都有很大的渗透能力,现有的普通离心泵的轴封 经常会出现泄漏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克服泄漏、适合于大流量、高温导热油输 送的导热油屏蔽泵。本技术的导热油屏蔽泵,包括泵体和依次与泵体相接的连接段、前轴承体、电 机前盖、电机后盖、后轴承体,在电机前盖和电机后盖之间有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电机定 子和电机转子之间形成定转子屏蔽套间隙,在前轴承体和后轴承体上支承有转轴,在转轴 上装有位于泵体内侧的叶轮和位于连接段内侧的辅助叶轮,定转子屏蔽套间隙的出口端通 过后轴承体上的油孔和导热油排出管与换热器的入口相连通,换热器的出口通过回流管、 连接段孔、辅助叶轮内腔、前轴承体上的孔与定转子屏蔽套间隙的入口端相连通。本技术的导热油屏蔽泵,其中所述的电机定子的外侧设有与冷却水相接的夹 套腔;在换热器上有与其内导热油腔相连通的排气阀门。本技术的导热油屏蔽泵,工作时,流经定转子屏蔽套间隙的导热油可通过换 热器进行换热冷却,然后进入辅助叶轮内腔再流回定转子屏蔽套间隙,形成一个独立的循 环,保证了电机的使用寿命;电机外侧的夹套腔与冷却水装置相接,可保证电机的运行温 度;通过泵的前置平衡盘以及在辅助叶轮背后有叶片,转动时可抵销由于工况变化带来的 转轴轴向力,使转轴保持更为平衡的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K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1为泵体,泵体1依次连接有连接段14、前轴承体12、电机前盖17、 电机后盖10、后轴承体9,在电机前盖17和电机后盖10之间有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其中 电机定子安装在电机前盖17和电机后盖10上。在前轴承体12和后轴承体9上支承有转轴11,电机转子安装在转轴11上。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之间形成定转子屏蔽套间隙18。在 转轴11上装有位于泵体1内侧的叶轮2和位于连接段14内侧的辅助叶轮4。在电机前盖17和电机后盖10上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与冷却水装置相接的换热器 5,在后轴承体9上加工有与定转子屏蔽套间隙18的出口相连通的油孔并接有导热油排出 管8。导热油排出管8的另一端与换热器5上的入口相接。在连接段14上有径向连接段孔 3,换热器5的出口通过回流管15与连接段孔3相连通。在前轴承体12上加工有孔,通过 该孔将连接段孔3、辅助叶轮4的内腔与定转子屏蔽套间隙18的入口连通。形成了独立的 循环通道,即定转子屏蔽套间隙18的出口依次连通后轴承体9上的油孔、导热油排出管8、 换热器5的入口、换热器5的出口、回流管15、连接段孔3、辅助叶轮4的内腔、前轴承体12 上的孔、定转子屏蔽套间隙18的入口。在电机定子的外侧设有电机壳6,其内侧形成与冷却水装置相接的夹套腔7。在辅助叶轮4的背后设有叶片19,叶片19沿辅助叶轮4的径向设置且圆周均勻分 布,叶片数量在4-6片之间。叶片19的作用是转动时克服抵销转轴所产生的向前端的(即 向着叶轮方向)轴向力,使转轴保持平衡。在后轴承体9上安装有轴向位移监测器20,用于 监测转轴11的轴向位移。在后轴承体9上装有PT100测温探头16,以监测循环导热油的温度,起到保护电机 的作用。在泵运行时,转子腔和换热器5构成一个独立的循环,以带走电机的热量。循环流 在辅助叶轮4处获得能量,通过转子腔和导热油排出管8进入换热器5,与冷却水热量交换 后,再经连接段孔3、辅助叶轮4的内腔、前轴承体12上的孔进入转子腔,实现持续循环。电 机夹套腔7和换热器5内通冷却水,保证循环流的温度维持在70°C -85°C之间。在输送某些凝固点高的导热油时,电机夹套腔和换热器5内可通热水,实现加速 灌泵,避免在启动时转子腔凝固对电机的损坏。在泵体1和连接段14上均设有排残液管路, 以便于用户长时间停车后对泵进行清洗。为了使换热器5内的导热油腔顺利的排出气体,在换热器5上安装有与其内导热 油腔相连通的排气阀门,排气阀门可为手动式,通过手轮进行人工排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热油屏蔽泵,包括泵体(1)和依次与泵体(1)相接的连接段(14)、前轴承体(12)、电机前盖(17)、电机后盖(10)、后轴承体(9),在电机前盖(17)和电机后盖(10)之间有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之间形成定转子屏蔽套间隙(18),在前轴承体(12)和后轴承体(9)上支承有转轴(11),在转轴(11)上装有位于泵体(1)内侧的叶轮(2)和位于连接段(14)内侧的辅助叶轮(4),其特征在于:定转子屏蔽套间隙(18)的出口端通过后轴承体(9)上的油孔和导热油排出管(8)与换热器(5)的入口相连通,换热器(5)的出口通过回流管(15)、连接段孔(3)、辅助叶轮(4)内腔、前轴承体(12)上的孔与定转子屏蔽套间隙(18)的入口端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导热油屏蔽泵,包括泵体(1)和依次与泵体(1)相接的连接段(14)、前轴承体(12)、电机前盖(17)、电机后盖(10)、后轴承体(9),在电机前盖(17)和电机后盖(10)之间有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之间形成定转子屏蔽套间隙(18),在前轴承体(12)和后轴承体(9)上支承有转轴(11),在转轴(11)上装有位于泵体(1)内侧的叶轮(2)和位于连接段(14)内侧的辅助叶轮(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斌尹国仁杨春兰尹晓杰刘毅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密梯克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