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前车身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1、车辆前纵梁是车辆在遭受碰撞过程中重要的传力通道,随着车辆对碰撞性能的逐步提升,车辆中会额外增加上边梁作为辅助传力通道,前纵梁与上边梁通过连接结构相连,以使前纵梁与上边梁之间可以配合形成传力通道,使各传力通道可以配合进行逐级压溃吸能并将剩余能量传递给车辆的a柱、门槛等区域,提升车辆的碰撞性能。
2、在相关技术中,前纵梁与上边梁通过连接结构相连时,连接结构与前纵梁以及上边梁的连接强度性能不足,使车辆在在连接位置容易出现撕裂的情况,从而使连接结构与前纵梁和上边梁整体结构稳定性较差,传力可靠性下降,从而使车辆的碰撞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在于提出一种前车身结构,所述前车身结构可以使连接结构与前纵梁和上边梁具有很好地连接强度,使前车身结构整体稳定性更好,传力更稳定可靠,使车辆具有更好的碰撞性能。
2、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前车身结构的车辆
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1)包括:第一板部(311)和第二板部(312),所述第一板部(311)与所述第二板部(312)均沿所述前纵梁(10)的延伸方向延伸,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配合面(101)和所述第二配合面(102)贴合;和/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面(101)和所述第二配合面(102)上均设有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上设有第一装配孔(301),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与所述前纵梁(10)通过第一紧固件(61)穿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1)包括:第一板部(311)和第二板部(312),所述第一板部(311)与所述第二板部(312)均沿所述前纵梁(10)的延伸方向延伸,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配合面(101)和所述第二配合面(102)贴合;和/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面(101)和所述第二配合面(102)上均设有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上设有第一装配孔(301),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与所述前纵梁(10)通过第一紧固件(61)穿过所述第一装配孔(301)和所述第一配合孔紧固连接;和/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33)沿直线延伸,在所述梁体(33)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梁体(33)的横截面处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身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武,黄涌,杨国志,吕奉阳,杨金秀,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