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轨检测,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走钢轨缺陷扫描检测机器人。
技术介绍
1、钢轨作为铁路系统的核心承载部件,其状态直接关乎行车安全与运输效率。随着铁路运输向高速化、重载化发展,钢轨承受的轮轨接触应力、振动冲击及环境侵蚀作用显著增强,钢轨缺陷的演化过程具有显著的时间效应。初期缺陷(如微小裂纹、局部磨损)若未及时检测修复,在循环荷载作用下会迅速扩展为核伤、断裂等致命损伤,导致缺陷发生概率大幅提升,其表面缺陷直接影响行车安全。
2、目前传统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人工目检和静态检测设备,存在以下显著问题:人工检测效率低、安全性差人工检测需依赖工人使用高亮光源沿钢轨逐点观察,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易受主观经验影响导致漏检或误检,同时,高速铁路环境下人工巡检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目前传统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人工目检和静态检测设备的问题,而提出一种自行走钢轨缺陷扫描检测机器人。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走钢轨缺陷扫描检测机器人,包括壳体(1)和工业相机(2),壳体(1)设置在钢轨的外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走钢轨缺陷扫描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包括固接在壳体(1)顶部的圆环块(3),所述圆环块(3)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环块(4),两个所述转动环块(4)之间固接有可调节长度的伸缩柱(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走钢轨缺陷扫描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壳体(1)上的第一转轴(6),所述壳体(1)上通过L形板固接有第一电机(7),所述第一电机(7)的输出轴固接在其中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走钢轨缺陷扫描检测机器人,包括壳体(1)和工业相机(2),壳体(1)设置在钢轨的外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走钢轨缺陷扫描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包括固接在壳体(1)顶部的圆环块(3),所述圆环块(3)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环块(4),两个所述转动环块(4)之间固接有可调节长度的伸缩柱(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走钢轨缺陷扫描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壳体(1)上的第一转轴(6),所述壳体(1)上通过l形板固接有第一电机(7),所述第一电机(7)的输出轴固接在其中一个第一转轴(6)的顶端,两个所述第一转轴(6)的底端固接有第一皮带轮(8),所述壳体(1)的内壁通过l形板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转轴(9)和第三转轴(11),所述第二转轴(9)的顶端均固接有第二皮带轮(10),两个所述第二皮带轮(10)与第一皮带轮(8)之间通过第一传动皮带(42)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9)的底端和第三转轴(11)的一端固接有互相啮合的第一锥齿轮(12),所述第三转轴(11)的另一端固接有第一滚轮(13),所述壳体(1)的内壁均通过l形板和转动柱转动连接有第二滚轮(14),所述第一滚轮(13)和第二滚轮(14)均在钢轨表面滚动,所述伸缩柱(5)上固接有固定板(15),所述固定板(15)的中部转动连接有伸缩轴(16),所述伸缩轴(16)的两端和两个第一转轴(6)的外壁固接有互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走钢轨缺陷扫描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轨标记组件包括通过滑柱滑动连接在壳体(1)内壁上的第一桶体(18),所述第一桶体(18)上连通固接有第一出料管(19),所述第一出料管(19)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第一桶体(18)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涂料排出第一桶体(18)的驱动泵,所述第一桶体(18)上固接有u形板(20),所述u形板(20)上固接有第二电机(21),所述第二电机(21)的输出轴固接有圆齿轮(22),所述壳体(1)的内壁固接有半椭圆环齿条(23),所述圆齿轮(22)与半椭圆环齿条(23)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走钢轨缺陷扫描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力强,张亦涛,田宇啸,代广伟,胡壹,刘超,蒋丽忠,迟润皓,冷祥玉,章梁奇,张广一,黄文欢,张世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