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支撑片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按键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28704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按键支撑片以及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按键部件,属于机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按键部件内的支撑片不易挂接以及支撑片与机壳的连接处易出现漏光的技术问题。该按键支撑片,包括开设有按键通孔的支撑片本体以及设于支撑片本体位置相对的边沿上的连接片,连接片上开设有连接通孔,连接片包括至少一个台阶形的弯折部,弯折部包括与支撑片本体相连的连接面以及与连接面相连的承载面。该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按键部件,包括设有安装凸起的机壳、设有按键的胶垫以及上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按键支撑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改进按键部件。(*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按^t支撑片以及设有该按4建 支撑片的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按键部件。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掌上电脑等便携式移动(通信)终端已 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按键部件是便携式移动终端等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户与电子设 备的控制器进行直接沟通的媒介。目前,应用于便携式移动终端中的按键部件一般有三种结构形式纯硅橡胶按键式、钢琴键式和平板键式。由于钢琴键式 的按键部件能够提供多变的外观设计以及良好的按击手感成为现今最主要的应 用形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现有的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按键部件,包括设有安 装凸起7的机壳8、设有按键9的胶垫10以及开设有按键通孔1的平板状支撑 片12,支撑片12与胶垫10、机壳8相抵靠,其如图4所示的按键通孔1插接 于按键9上,其连接通孔4插接于安装凸起7上,按键9的顶部设有按键4建帽 11。当^4建通孔1插接于按键9上时,支撑片12会抵压于胶垫10之上,从而 保证了相邻的按4建9之间的平整度。本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按键 部件至少存在以下问题1、随着便携式移动终端产品向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外壳装饰件设计元素 的运用越发频繁,机壳中用于装配、固定支撑片的空间尤其是与胶垫平行的方向上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导致支撑片不易挂接;2、如图1所示,支撑片12的如图2所示的连接通孔4插接于机壳8的安 装凸起7时,机壳8与连接通孔4、按键9之间存在一定间隙,而平板状支撑片 12无法将间隙以及从间隙直射的光线遮挡住,导致支撑片12与机壳8的连接处 易出现漏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 一种按键支撑片以及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按键 部件,解决了现有的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按键部件内的支撑片不易挂接以及支撑 片与机壳的连接处易出现漏光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按键支撑片,包括开设有按键通孔的支撑片本体以及设于所述支撑片本 体位置相对的边沿上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上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片包 括至少一个台阶形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包括与所述支撑片本体相连的连接面 以及与所述连接面相连的承载面。该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按键部件,包括设有安装凸起的机壳、设有按键的胶 垫以及上迷本技术所提供的按键支撑片,所述按键支撑片与所述胶垫、所 述机壳相抵靠,其按键通孔插接于所述按键上,其连接通孔插接于所述安装凸 起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具有 :i口下优点由于连接片包括至少一个台阶形的弯折部,弯折部包括与支撑片本体相连 的连接面以及与连接面相连的承载面。当按键支撑片与胶垫、机壳相抵靠,其 按键通孔插接于按一睫上且其连接通孔插接于安装凸起上时,弯折部的连接面以垂直的方向即机壳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由 于机壳的厚度方向上空间较大,这种设计能有效的利用机壳在厚度方向上的空 间,从而使得连接片更方便挂接,所以解决了现有的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按键部件内的支撑片不易挂接的技术问题;同时,由于连接片包括至少一个台阶形的弯折部,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平板 状支撑片,本技术所提供的连接片的弯折部与胶垫、机壳相抵靠可以更有 效的阻挡直射光线穿过,所以也解决了现有的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按键部件内的 支撑片与机壳的连接处易出现漏光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按键部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2为图1所示的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按键部件中按键支撑片的主视示意图3为图2所示按键支撑片的仰视示意图4为图3中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按键部件的剖视结 构示意图6为图5所示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按键部件中按#:支撑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按键支撑片的主视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按^t支撑片的仰视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比较容易挂接的按^:支撑片。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支撑片,包括开设有按键通孔1的支撑片本体2以及设于支撑片本体2位置相对的边沿上的连 接片3,连接片3上开设有连接通孔4,连接片3包括至少一个台阶形的弯折部, 弯折部包括与支撑片本体2相连的如图9所示的连接面5以及与连接面5相连 的承载面6。连接片3包括两个依次相连的弯折部,其中一个弯折部B的连接面5与另 一弯折部A的承载面6相连。设置弯折部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与支撑片本体2 垂直的方向上的空间即机壳8厚度方向上的空间;另一方面弯折部相对于现有 技术中的平板状支撑片能更为有效的阻挡支撑片本体2端部区域的直射光线, 进而避免漏光现象。当然,本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三个或更多个依次相连弯折 部。连接通孔4开设于远离支撑片本体2的弯折部的承载面6上。连接通孔4 距离支撑片本体2越远则于越能够充分利用机壳8厚度方向上的空间,也越便 于连接通孔4插接或挂接于其他部件上。连接片3与支撑片本体2垂直相连。与如图5所示的支撑片本体2相垂直 的方向的空间通常比较大,所以这种结构的连接片3更有利于连接片3充分利 用与支撑片本体2相垂直方向的空间。请一并参阅图8和图9,承载面6与连接面5垂直相连。垂直相连的承载面 6与连接面5形状比较规则,便于加工且与其相抵靠的机壳8和胶垫10各处受 力也比较均匀。该按键支撑片为钢材料制成。钢材料制成的按键支撑片强度比较高、弹性 也比较好。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 一种比较容易挂接且支撑片与机壳的连接处不 易出现漏光的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按键部件。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按键部件,包括设有安装凸起7的机壳8、设有按键9的胶垫10以及上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 支撑片,按键支撑片与胶垫10、机壳8相抵靠,其按键通孔1插接于按键9上, 其连接通孔4插接于安装凸起7上。由于连接片3包括至少一个台阶形的弯折部,弯折部包括与支撑片本体2 相连的连接面5以及与连接面5相连的承载面6。当按键支撑片与胶垫10、机 壳8相抵靠,其按键通孔1插接于按键9上且其连接通孔4插接于安装凸起7 上时,弯折部的连接面5以及与连接面5相连的承载面6会朝与胶垫10垂直的 方向即机壳8在厚度方向上延伸,由于机壳8在厚度方向上空间较大,这种设 计有效的利用了机壳8在厚度方向上的空间,使得连接片3更方便挂接,所以 解决了现有的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按键部件内的支撑片不易挂接的技术问题;同时,由于连接片3包括至少一个台阶形的弯折部,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平 板状支撑片,弯折部与胶垫10、机壳8相抵靠可以更有效的阻挡直射光线穿, 所以也解决了现有的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按键部件内的支撑片与机壳的连接处易 出现漏光的技术问题。远离支撑片本体2的承载面6与胶垫IO相平行。由于远离支撑片本体2的 承载面6上开设有连接通孔4,这种设计便于连接通孔4插接于机壳8的安装凸 起7上。本实施例中,连接片3优选为两个依次相连的如图5所示的弯折部A、 B, 其中弯折部A的作用是保证按键支撑片支撑在机壳8上,且解决了按键键帽11 与机壳8之间的间隙而导致的漏光问题;弯折部B的作用是按键支撑片通过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键支撑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有按键通孔的支撑片本体以及设于所述支撑片本体位置相对的边沿上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上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片包括至少一个台阶形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包括与所述支撑片本体相连的连接面以及与所述连接面相连的承载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明侯爱银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