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制品、往复转动式工具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27158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利用往复转动式研磨表面与表面接触来研磨所述表面的方法、用于往复转动式工具中的研磨制品、以及移除表面中缺陷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利用往复转动式研磨表面进行磨砂、接着进行一次或多次抛光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众所周知,为了保护和保持汽车或其它交通工具饰层的美学品质, 通常在着色(带有颜色)的底涂层上方提供透明的(不带颜色或为浅 色的)表涂层,使得底涂层即使在长时间暴露于环境或风雨侵蚀后仍 保持不受影响。在本领域中,此工艺一般被称为底涂层/表涂层或底涂 层/透明涂层饰层。所得的饰层通常是不完全平滑的(归因于例如喷涂 情况、表涂层或透明涂层的组成、干燥情况、其下表面的形貌特征等)。 透明图层或表涂层饰层不是完全平滑的,而是通常具有纹理,该纹理 与在桔皮中看到的纹理有些相似。这种纹理通常被称为"桔皮"饰层 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中是可接受的。然而在这些涂层中的每一个进行涂布期间,或对它们进行修复期 间,粉尘、灰尘或其它的粒子可能落入饰层中,从而在饰层中造成诸 如凸起等之类的缺陷(通常称为"尖点")。这些缺陷通常减损桔皮 饰层的外观直至到不可接受的程度。移除不可接受的缺陷(通常称为"砂光")通常是通过相对具有 侵蚀性的研磨方法来完成,这些方法会影响显著大于缺陷本身的表面 区域。因此,修复本身可在邻近所移除缺陷的区域的特有桔皮外观区 域中引起平斑。桔皮纹理中的那些平斑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是不可接 受的。为了避免桔皮纹理中的平斑,技术人员可能甚至需要修复整个 车身面板,而不是修复单个的缺陷。这种大范围的重新抛光可显著增 加移除/修复诸如饰层中的尖点之类的缺陷的时间、气力以及成本。更一般地说,在许多其它传统研磨工艺(例如那些涉及经涂布的 研磨产品的工艺)中,表面上的重新抛光区域和未重新抛光区域之间 也可能出现同样的表观混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通过往复转动式研磨表面与表面接触来研磨所述表 面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用于往复转动式工具中的研磨制品。另外, 本专利技术还可提供移除表面中缺陷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磨砂(利用 往复转动式研磨表面)及随后的一次或多次抛光操作。如本文所用,"往复转动"(及其变型形式)用于描述研磨制品 以交替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围绕转动轴线的转动。换句话讲,研磨 制品首先以第一方向围绕转动轴线转动、停止、以相反的方向进行转 动、停止等等。与涉及(如)转动研磨制品的传统工艺相比,研磨制品的往复转 动在从表面移除较小的缺陷(如,尖点、凸起等)方面可具有优点。 这些优点可包括(如)降低围绕缺陷的表面中任何桔皮纹理造成的干 扰、减少完成修复所需的步骤数、减少受修复影响的总面积等等。通过在仍能有效地移除表面缺陷的同时限制表面饰层中桔皮纹理 的干扰,可在许多情况下允许移除所述表面缺陷而无须处理整个表面, 以避免在桔皮纹理中引入粒度和/或频率不可接受的平斑。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潜在优点之一是有机会减少在(如)涂饰层的表 面上(其中饰层为(如)透明涂层、油漆、清漆等)修复表面缺陷所 需的步骤数。移除这类缺陷(汽车工业中有时称为"砂光")的传统 方法可需要多达五个步骤才能得到可接受的结果。传统工艺通常包括 1)磨砂(以移除凸起);2)精修刮痕(以移除较多的突出磨砂刮痕); 3)调理(以进一步移除磨砂刮痕);4)抛光(在步骤2&3之后抛光 饰层);以及5)消除涡状痕迹(以移除抛光后留下的涡状痕迹)。由于用于进行磨砂的工具上的垫通常较大(如,直径范围为6-9英寸(15.2-22.9厘米)),因此必须在上面进行步骤1-5的所得区域也 较大,这是因为垫的尺寸使得几乎无法避免影响被移除缺陷所在的表 面上的较大面积。在某些情况下,利用上述步骤重新抛光整个车身面 板是经济的(特别是在饰层中的桔皮纹理已被大面积移除的情况下)。相比之下,本专利技术的研磨制品以及往复转动式工具可为使用者提 供在传统的五步工艺中所需时间的较小比例内修复表面缺陷的能力。 利用本专利技术,缺陷可通过磨砂(利用本文所述的研磨制品和工具的往 复转动)、接着进行一次或多次抛光操作来修复(在桔皮纹理上利用 有限的冲击)。可优选在磨砂后进行初始抛光步骤,接着进行至少一 次后续的抛光操作以移除初始抛光操作之后留下的涡状痕迹。换句话 讲,传统的五步工艺可在两步或三步内完成。此外,与利用传统的较大工具进行缺陷移除(如砂光)的技术相 比,由于在移除缺陷中的每一个期间受影响区域的尺寸相对小,因此 围绕缺陷的桔皮纹理的干扰显著降低。因此,由于缺陷中的每一个周 围的桔皮明显变平而需要对整个车身面板进行重新抛光的可能性可显 著降低。在重新抛光工艺期间为了使受影响区域的尺寸最小化,可优选使 用如本文所述的具有较小研磨表面的研磨制品。可(例如)优选使用 具有约500平方毫米(mm2)或更小尺寸的研磨表面,在某些情况下为 约300mn^或更小、或甚至约150mm2或更小。然而利用这种小研磨表 面,传统的转动磨砂工艺(其中研磨表面以相对高的速度转动)将通 常提供比移除缺陷所需能量更多的能量。这种过多的能量还通常导致 不期望的热量生成、较深的刮痕、和/或与所需相比更具侵蚀性的材料 移除(尤其当移除小表面缺陷时)。然而,如结合本专利技术讨论的研磨制品的往复转动可提供足够的研 磨能量以移除缺陷。然而研磨能量的量并不特别大而致于刮痕和/或材料的移除是多余的。换句话讲,利用往复转动式工具形成的刮痕与利 用转动磨砂工具形成的那些相比可能较浅。与更传统的磨砂/重新抛光 方法相比,较浅的刮痕可优选地需要较小范围的重新抛光。研磨制品可往复运动的速率可根据多种因素(待研磨的表面、研 磨制品的尺寸、研磨的期望速率等)而变化。可优选的是,往复运动 在至少约60周每分(即,l赫兹)或更高的频率下进行(其中一周是转动方向发生一次变化)。在某些情况下,可优选往复运动的频率为2 赫兹或更高、IOO赫兹或更高、500赫兹或更高、IOOO赫兹或更高、或 甚至2000赫兹或更高。在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可提供研磨工件表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 供安装在驱动工具的轴上的研磨制品,其中研磨制品具有附连有磨粒 的研磨表面;使工件的表面与研磨制品的研磨表面相接触;以及通过往复转动所述驱动工具的轴使研磨制品的研磨表面围绕转动轴线进行 往复转动,其中在研磨制品的研磨表面围绕转动轴线进行往复转动的 同时通过附连至研磨制品的研磨表面的磨粒研磨工件表面。在另一方面,本 专利技术可提供适形的研磨制品,该研磨制品包括具有安装表面的基板;附连至基板的安装表面的有回弹力的可压縮构件, 其中可压縮构件具有面向安装表面的第一主表面以及背向安装表面的 第二主表面,并且其中可压縮构件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都等于 或大于基板的安装表面;附连至可压縮构件的柔性支承层,其中支承 层具有面向可压縮构件的第一主表面以及背向可压縮构件的第二主表 面,并且其中支承层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都大于可压縮构件的 第二主表面;以及附连至支撑层的第二主表面的研磨构件,使得研磨 构件的研磨表面背向可压縮构件和基板,并且其中研磨表面具有与支 承层的第二主表面共延的平坦研磨表面。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可提供研磨工具,该研磨工具包括具有适于围绕转动轴线进行往复转动的输出轴的动力装置;以及具有包括磨粒 的研磨表面的研磨制品,其中研磨制品附连至输出轴,其中输出轴的 往复转动使研磨制品围绕转动轴线往复转动。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修复工件表面内的缺陷的方法。该方 法包括通过利用驱动工具的转轴使研磨制品的研磨表面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研磨工件的表面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安装在驱动工具的轴上的研磨制品,其中所述研磨制品包括附连有磨粒的研磨表面; 使所述工件的表面与所述研磨制品的研磨表面相接触;以及 通过往复转动所述驱动工具的轴使所述研磨制品的研 磨表面围绕转动轴线进行往复转动,其中在所述研磨制品的研磨表面围绕所述转动轴线进行往复转动的同时通过附连至所述研磨制品的研磨表面的所述磨粒研磨所述工件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迈克尔J安嫩大彼得A费莉佩
申请(专利权)人:三M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