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10665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单元(1),具备壳体(2)、收置在该壳体(2)内的若干个作为叠层型电池的双极电池(6a、6b)、和插塞(5)。双极电池(6a、6b),是将若干个在电解质的两侧具有片状电极的电池要素层叠形成的,具有集电体(3a1、3b1、3a2、3b2)。插塞(5)可取出地插入在双极电池(6a、6b)之间,可将双极电池(6a、6b)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把若千个(多个)双极电池那样的叠层型2次电池层叠而 成的电池单元(电池《且)。
技术介绍
已往,通过电解质层把片状电极层叠而成的叠层型2次电池、将若干 个该叠层型2次电池连接而成的电池单元(电池组),是公知的。作为该 叠层型2次电池、电池单元的一例,例如记载在日本特开2004-134210号 公报中。上述电池单元之中,有一种电池单元,具备可物理性地阻断电流路径 的安全插塞。该安全插塞的一例,例如记载在日本特开2003-346748号^> 报中。另外,在日本特开2002-34333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007919号 公报、日本特开2004-007920号公报中,记载了车辆蓄电池的安全插塞。
技术实现思路
把若干个叠层型2次电池连接而成的电池单元中,在实用上,安全插 塞是必需的,但是,由于片状电极的厚度薄,所以,很难将安全插塞与电 极直接连接。于是,在日本特开2003-346748号公报记载的电池组单元中,另外设 置了与左右的单体电池群连接的第1和第2配线,用安全插塞将该配线的 端部相互连接。但是,不仅要另外地设置安全插塞用的配线,而且,要确保,没置该配 线用的空间,结果,导致电池单元相应地大型化。另外,还必须,没置安全插塞与配线连接的连接部,因与其它零件等的要素的关系,造成配线的引 线(引绕)困难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具备可阻断(切 断)/连接电池内部的电流路径的插塞的、小型的电池单元(电池组)。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单元(电池组),具备壳体;第1和第2叠层型电池, 其收置在上述壳体内,是将若干个在电解质的两侧具有片状电极的电池要 素层叠而成的;和插塞,其可取出地插入第1和第2叠层型电池之间,可 将第1和第2叠层型电池电连接。在上述插塞与上述第1和第2叠层型电池之间,最好设置具有导电性 的可弹性变形的连接部件。这时,通过连接部件,将插塞与第1和第2叠 层型电池电连接。优选,上述壳体在第1和第2叠层型电池之间具有可接受插塞的凹部。 这时,使连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露出到凹部内,把插塞插入了凹部内时, 使插塞与连接部件抵接由此电连接。可以为上述第1叠层型电池,在与第2叠层型电池之间具有导电性 的、可弹性变形的第l连接部件;上述第2叠层型电池,在与笫l叠层型 电池之间具有导电性的、可弹性变形的第2连接部件。这时,把插塞插入 了第l和第2叠层型电池间时,由第l和第2连接部件挾持插塞,由此使 插塞与笫1和第2叠层型电池电连接。优选,上述壳体在第1和第2叠层型电池之间具有能够接受插塞的凹 部。这时,使第1和第2连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露出到凹部内,把插塞插 入了凹部内时,使插塞与第l和第2连接部件抵接。上述插塞也可以具有熔断部、和通过该熔断部连接的第1和第2导电 部。这时,把插塞插入了第l和第2叠层型电池之间时,将第l导电部与 第l叠层型电池电连接,将第2导电部与第2叠层型电池电连接。上述笫1和第2叠层型电池,例如能够举出双极电池。另外,也可以 将上述各构造适当地组合。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单元(电池组),由于具备上述那样的插塞,所以,只要把该插塞插入第1和第2叠层型电池之间,就可将第1和第2叠层电池 电连接,另外,把插塞从第1和第2叠层型电池间取出,就可以将第l和 第2叠层型电池电绝缘。即,可以把第1和第2叠层型电池与插塞的连接 部,配置在第1和第2叠层型电池之间。这样,例如,不必把连接第1和 第2叠层型电池与插塞用的配线引出到电池的周围,所以,不需要所需的 空间、配线等的要素。结果,可以使电池单元小型化。附图说明图l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态之电池单元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沿图1中II - II看的断面构造例的图。图3是图l所示电池单元的等效电路图。图4是表示双极电池的构造例的断面图。图5A、图5B是表示连接部件的形状例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插塞的形状例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态之电池单元搭载在车辆上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图1~图7,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下述各附图中,对相 同或相当的部分,注以相同标记,其重复说明从略。另外,实施形态的各 构成要素,并非全部都是必需的,也可以省略掉一部分的构成要素。图l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态之电池单元(电池组)1。如图1所示,电 池单元l具备具有凹部4的、典型地由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的壳体(覆 盖层壳)2、从该壳体2突出的若干个端子部30a、 30b、和插塞5。图1的例中,端子部30a是正极端子部,端子部30b是负极端子部。 各端子部30a、 30b朝相同方向突出,但也可以朝相反方向突出,根据需要 能够设置成朝向任意方向。但是,端子部30a和端子部30b最好各自上下 不重合地配置。通过该端子部,可以把从电池单元1放出的电流供给到外部,且在充电时可以从外部向电池单元l供给电流。凹部4,在壳体2的表面开口,具有能接收(接受)插塞5的至少一 部分的大小。图l的例中,凹部4具有大致矩形的开口形状,但是,凹部 4的开口形状可以是任意形状,只要能接收插塞5即可。凹部4的深度也 可以任意设定,只要能接收插塞5并使其发挥功能即可。例如,可以是能 收纳整个插塞5的深度,也可以在插入了插塞5时,插塞5的一部分从壳 体2的表面突出。图2表示沿图1的n - n线看的断面构造例,图3表示电池单元1的 等效电路图。如图2和图3所示,电池单元l,是包含作为2次电池的若干个双极 电池(叠层型电池)6a、 6b的电池组,在该双极电池6a、 6b之间,可装 卸地安装着能够作为安全插塞起作用的插塞5。图2的例中,2个双极电池 6a、 6b上下地层叠着,但是,双极电池6a、 6b的数目可以任意选择。各双极电池6a、 6b,分别具备集电体(集电电极)3al、 3bl、 3a2、 3b2。图1和图2的例中,该集电体3al、3b2的前端部分别作为端子部30a、 30b。集电体3al、 3bl、 3a2、 3b2,典型的是可由板状的导电部件构成, 但也可以采用板状以外形态的集电体。图1和图2的例中,集体电3al、 3a2作为正极集电电极起作用,集电体3bl、 3b2作为负极集电电极起作用。下面,参照图4说明双极电池的构造例。由于双极电池6a、 6b具有基 本相同的构造,所以,只+兌明双极电池6a的构造例。图4的例中,双极电池6a,是将若干个单位电池(电池要素构成为 包含电解质、和配置在其两侧的正极及负极)12、和设置在各单位电池12 之间的集电箔(集电体)11层叠而形成的。在双极电池6a的上下端,配 置着厚度比集电箔11大的、形成为板状的上述集电体3al、 3bl。单位电池12,具备形成为板状的电解质层9、形成在电解质层9的一 方主表面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8、和形成在电解质层9的另一方主表面上 的负极活性物质层IO。 一个单位电池12的厚度t,例如是数十iam左右。 各单位电池12通过集电箔11串联地连接着。下面,说明双极电池6a的^"素的材质例。上述集电箔11,例如可 由铝形成。这种情况时,即便设在集电箔ll表面的活性物质层舍有固体高 分子电解质,也能充分确保集电箔11的机械强度。集电箔11也可以是在 铜、钛、镍、不锈钢(SUS)或它们的合金等铝以外的金属的表面覆盖铝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单元,具备: 壳体(2); 第1和第2叠层型电池(6a、6b),其收置在上述壳体(2)内,是将若干个在电解质的两侧具有片状电极的电池要素层叠而成的;和 插塞(5),其可取出地插入上述第1和第2叠层型电池(6a、6b )之间,可将上述第1和第2叠层型电池(6a、6b)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立松和高水谷良治山田英治远藤康浩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