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学工程和微流控,尤其涉及一种多系统微血管共培养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们对于微血管研究的深入,使用动物模型进行体内观察已无法满足当今实验的需求,于是在体外搭建模拟体内局部环境的微血管网络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并延伸出了类组织、类器官的进一步研究。微流控芯片对于体外微血管网络来说是良好的平台,不仅能够为微血管提供附着、生长的环境,还能借助其流控特性模拟血液对于血管的灌注。具有3d结构,且能模仿血流灌注功能的微血管网络微流控芯片,有利于研究人员对于血管生理、病理等的研究,如将该芯片视为开源系统可根据不同使用目的进行个性化改造,如进行肿瘤细胞转移、感染模型构建、药物筛选等研究。除应用于基础研究外,将之用于临床可实现对于患者体内微环境变化的个体化、直观化、动态化的了解和检测,如诊断危重症患者是否存在毛细血管渗漏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然而,体外微血管网络微流控芯片的构建与人体内微环境的组成间仍存在较大差异。且目前的血管相关微流控芯片无法实现实时横向对比多系统微血管内皮的情况。如何降低体外微血管网络微流控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系统微血管共培养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系统微血管共培养微流控芯片包括若干个并联的单元,总的样本进样口分别与每个单元的进样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系统微血管共培养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的单元的数量为2~4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系统微血管共培养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灌注通道包括流入与流出道,所述样品通道包括进样口与流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系统微血管共培养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蛋白凝胶混合溶液是由纤维蛋白原与含有凝血酶的完全培养液混合而成。
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系统微血管共培养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系统微血管共培养微流控芯片包括若干个并联的单元,总的样本进样口分别与每个单元的进样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系统微血管共培养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的单元的数量为2~4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系统微血管共培养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灌注通道包括流入与流出道,所述样品通道包括进样口与流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系统微血管共培养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蛋白凝胶混合溶液是由纤维蛋白原与含有凝血酶的完全培养液混合而成。
5.一种多系统微血管共培养微流控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的温度为60~80℃,固化的时间为30~60mi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惠,迟云飞,徐成峰,刘甜,吴正成,梁元峤,曲毅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