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菌藻培养,尤其涉及一种菌藻共生培养设备。
技术介绍
1、菌藻共生培养设备是一种结合了微藻和细菌或真菌的培养系统,旨在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生物燃料生产以及高价值副产物的生成。
2、经检索中国专利文献公告号cn218539692u,公开了一款高效低能耗藻菌培养设备,包括培养槽,所述培养槽内部的中部设置有支撑环圈,所述支撑环圈的内部圆周阵列设置有三个固定支架,三个所述固定支架交汇处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发光源,所述支撑环圈的周围圆周阵列设置有玻璃环管。本技术通过培养槽、发光源和循环水管等结构的配合,而当进行照射的时候,通过反光镜将没有得到利用的光源重新折射到玻璃环管中,从而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而通过设置保温层,从而减少了内部温度的流失,从而使其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温度,从而使得玻璃环管中的藻菌可以快速进行繁殖形成适合贩卖的商品。
3、以上专利说明书中有益效果提及“本技术通过培养槽、发光源和循环水管等结构的配合,通过设置培养槽,并在培养槽内部的中部设置有支撑环圈,然后将发光源活动安装在三个固定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菌藻共生培养设备,包括培养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一(2),所述电机一(2)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混合器(3),所述培养箱(1)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围栏(39),所述培养箱(1)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内箱(4),所述内箱(4)的顶部设置有箱盖二(34),所述内箱(4)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接收器(5),所述接收器(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阀门组件,所述内箱(4)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储料桶(7),所述储料桶(7)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有进料管(8),所述进料管(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原料桶(9),所述培养箱(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出料管(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藻共生培养设备,包括培养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一(2),所述电机一(2)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混合器(3),所述培养箱(1)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围栏(39),所述培养箱(1)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内箱(4),所述内箱(4)的顶部设置有箱盖二(34),所述内箱(4)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接收器(5),所述接收器(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阀门组件,所述内箱(4)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储料桶(7),所述储料桶(7)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有进料管(8),所述进料管(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原料桶(9),所述培养箱(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出料管(17),所述出料管(17)的右端外侧转动连接有旋转柱(18),所述旋转柱(18)的顶端螺纹连接有螺母(19),所述旋转柱(18)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把手(20),所述旋转柱(1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球形阀门(21),所述出料管(17)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藻共生培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电机二(6),所述电机二(6)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滑轮一(10),所述滑轮一(10)的外侧套有钢绳(11),所述内箱(4)内部底侧固定连接有滑轮二(12),所述钢绳(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滑动柱(13),所述滑动柱(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上门(14),所述内箱(4)内部底侧固定连接有下门(15),所述内箱(4)内部底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藻共生培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组件包括过滤箱(36),所述过滤箱(36)的顶部设置有箱盖一(22),所述过滤箱(36)的中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壳二(24),所述固定壳二(24)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璞,刘统帅,李绚阳,杜娟,石志芳,席磊,马伟,张桂枝,靳双星,段海涛,姬真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