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背门间隙调整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8498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5 17:0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后背门间隙调整结构及车辆,包括:车身总成及后背门总成;所述后背门总成两侧均通过铰链总成与车身总成转动连接;所述铰链总成包括:铰轴连接的第一铰链臂和第二铰链臂;所述第一铰链臂垂直于水平布置的车身总成;所述第二铰链臂垂直于竖直方向布置的后背门总成;所述车身总成底部两侧设置有用于调整后背门X向及Y向的第一间隙调整孔;所述后背门总成外部两侧设置有用于调整后背门Y向及Z向的第二间隙调整孔;其中,所述第一间隙调整孔及第二间隙调整孔与铰链总成上的螺母位置对应。本技术解决了后背门在生产过程中,周边间隙面差调整繁琐,操作时间长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后背门间隙调整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1、当前后背门总成在装装配密封条、电动支杆、缓冲块等附件后,由于附件反力的作用,导致与周边零件的间隙面差会发生变化。为达成整车状态后背门周边的间隙面差满足设计要求,在考虑附件装配后的影响情况下,需要调整白车身状态后背门与环境件的间隙面差。

2、现有的调整间隙面差的方式,主要通过外部定位装置配合塞尺完成间隙面差的调整,过程十分繁琐,操作时间长,影响生产节拍,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背门间隙调整结构及车辆,解决了后背门在生产过程中,周边间隙面差调整繁琐,操作时间长的技术问题,具体方案如下:

2、一种后背门间隙调整结构,包括:车身总成及后背门总成;所述后背门总成两侧均通过铰链总成与车身总成转动连接;所述铰链总成包括:铰轴连接的第一铰链臂和第二铰链臂;所述第一铰链臂垂直于水平布置的车身总成;所述第二铰链臂垂直于竖直方向布置的后背门总成;所述车身总成底部两侧设置有用于调整后背门x向及y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背门间隙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总成(1)及后背门总成(2);所述后背门总成(2)两侧均通过铰链总成(3)与车身总成(1)转动连接;所述铰链总成(3)包括:铰轴连接的第一铰链臂(31)和第二铰链臂(32);所述第一铰链臂(31)垂直于水平布置的车身总成(1);所述第二铰链臂(32)垂直于竖直方向布置的后背门总成(2);所述车身总成(1)底部两侧设置有用于调整后背门X向及Y向的第一间隙调整孔(4);所述后背门总成(2)外部两侧设置有用于调整后背门Y向及Z向的第二间隙调整孔(5);其中,所述第一间隙调整孔(4)及第二间隙调整孔(5)与铰链总成(3)上的螺母位置对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背门间隙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总成(1)及后背门总成(2);所述后背门总成(2)两侧均通过铰链总成(3)与车身总成(1)转动连接;所述铰链总成(3)包括:铰轴连接的第一铰链臂(31)和第二铰链臂(32);所述第一铰链臂(31)垂直于水平布置的车身总成(1);所述第二铰链臂(32)垂直于竖直方向布置的后背门总成(2);所述车身总成(1)底部两侧设置有用于调整后背门x向及y向的第一间隙调整孔(4);所述后背门总成(2)外部两侧设置有用于调整后背门y向及z向的第二间隙调整孔(5);其中,所述第一间隙调整孔(4)及第二间隙调整孔(5)与铰链总成(3)上的螺母位置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门间隙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臂(31)与车身总成(1)以及所述第二铰链臂(32)与后背门总成(2)均通过螺栓及螺母配合方式连接固定;其中,所述第一铰链臂(31)与车身总成(1)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铰链臂(32)与后背门总成(2)之间均设置有降摩擦密封件(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背门间隙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摩擦密封件(8)为无石棉石墨密封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一男桂衍旭杨如明王一凌周大光温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