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压扣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8152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按压扣具,是包括有座体及滑移座,其中座体的中空部位形成有可供收容滑移座的容置空间,且内壁面处形成有二相对的导引槽道,而滑移座在基部上朝外延伸有推移部,当扣持物下方朝外延伸的卡扣部垂直扣持于推移部表面的扣合槽内时,即可由卡扣部外侧边上的抵压面或是其朝上方所斜向延伸推移斜面来向下推抵于扣合槽所具的抵持面上,而使滑移座二侧边导轨位于导引槽道内滑动抵持位移,同时朝座体容置空间内水平位移呈一躺卧状,再以扣持物上的卡扣部与滑移座所具的扣合槽形成稳固的扣合定位效果,进而可有效降低其整体结构上的高度及占用空间,以符合产品薄型化的设计需求。(*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扣具,尤指可供二次推动产生循环滑移定位而达成扣 合动作的按压扣具,使其滑移座上的扣合槽为与扣持物所具的卡扣部呈相对应 垂直扣合定位方式实施,进而可有效降低整体结构上的高度,以符合产品薄型 化的设计需求。
技术介绍
现今市面上一般开关扣、门扣、置物箱扣、手机或个人数字助理的盖扣等按压扣具的构造设计,大多皆以二爪进行相互夹持式结构设计,请同时参阅图8 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现有的按压扣具主要是在座体A内收容有可供二次 按压产生循环往复滑移动作的滑移座B,而滑移座B为具有基部Bl及其底部所 固设的抵持部B2,并在基部Bl上方延伸有动作部B3,其动作部B3 二侧凸块B31 周围形成有可供导杆Al滑移定位的滑道B32,再由基部Bl —侧朝外连接有可供 扇形活动位移的夹扣部B4,当待夹持物C推抵滑移座B的抵持部B2上时,使其 滑移座B便会带动座体A内的导杆Al于动作部B3的滑道B32动作,同时连动 夹扣部B4向内位移,并通过导杆Al另侧所向下弯折的二相对导引部A2为在夹 扣部B4上方二侧的导轨B41内的导引,使夹扣部B4受到压迫向下扇形位移, 再与抵持部B2间形成的夹持空间可供待夹持物C上的凹槽Cl呈一夹持固定; 但现有的按压扣具在使用时,仍存在诸多缺失,现分述如下1、 现有滑移座B所具的抵持部B2与夹扣部B4为二不同部位分开设计,而 当待夹持物C推抵于抵持部B2时,才能连动夹扣部B4扇形活动位移呈一夹持 固定,以致使夹扣部B4与基部Bl连接处容易因过度弯折而造成结构上的破坏, 且影响整体使用寿命。2、 现有滑移座B为通过导轨B41位于座体A所具的滑道B32上导引使夹扣 部B4受到压迫后向下扇形位移,而造成夹扣部B4与基部Bl连接处即会因位移 过程中拉动、弯折力量过大产生偏移、晃动,并与待夹持物C夹持固定后也可能导致其整体结构稳定性不佳与抗拉拔强度不足等情况发生。3、现有的滑移座B在基部Bl底部固设有可供待夹持物C推抵后向下位移 的抵持部B2,而使座体A内部空间必须配合抵持部B2预留位移所需空间,才能 通过抵持部B2与夹扣部B4间形成的夹持空间夹持固定于待夹持物C,以致座体 A的体积较大、高度无法有效降低,则使整体结构不符合产品薄型化的设计需求。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欲研究 改善的方向所在。因此,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 及考量,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多年研发经验不断试作与修改,方以最佳的方式 设计出此种按压扣具新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按压扣具,其可供二次推动产生循环滑 移定位而达成扣合动作,使其滑移座上的扣合槽为与扣持物所具的卡扣部呈相 对应垂直扣合定位方式实施,进而可有效降低整体结构上的高度,以符合产品 薄型化的设计需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按压扣具,尤指可供二次推动产 生循环滑移定位而达成扣合动作的按压扣具,是包括有座体及滑移座所组成, 所述座体为一中空容置体,其中空部位形成有供收容所述滑移座的容置空间; 所述滑移座具有一基部,而所述基部上朝外延伸有具扣合槽的推移部,并以所 述扣合槽为与预设扣持物下方所朝外延伸的卡扣部呈相对应垂直扣合定位,且 所述卡扣部外侧边上斜向延伸有供推抵于所述扣合槽使滑移座呈现水平位移的 推移斜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扣持物下方朝外延伸的卡扣部垂直扣持于 滑移座所具的扣合槽内时,即可由卡扣部外侧边上的抵压面或是其朝上方所斜 向延伸推移斜面来向下推抵于扣合槽所具的抵持面上,而使滑移座二侧边的导 轨位于座体内壁面处二相对的导引槽道内滑动抵持位移,同时朝座体的容置空 间内水平位移且呈一躺卧状,再以扣持物上的卡扣部为与滑移座所具的扣合槽 形成稳固的扣合定位效果,进而可有效降低整体结构上的高度及占用的空间位 置,以符合产品薄型化的设计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f见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于推动前的侧视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于推动时的侧视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于推动后的侧视剖面图。图8为现有技术的侧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座体;10-容置空间;ll-导杆;12-导引槽道;2-滑移座;21-基部;22-动作部;221-凸部;2211-定位端;222-滑道;23-导轨;24-推移 部;241-扣合槽;2411-抵持面;25-弹性元件;3-扣持物;31-卡扣部;32-推 移斜面;311-抵压面;A-座体;A1-导杆;A2-导引部;B-滑移座;B1-基部;B2-抵持部;B3-动作部;B31-凸块;B32-滑道;B4-夹扣部;B41-导轨;C-待夹持 物;C1-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 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 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及俯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是包括有座 体1及滑移座2所组成,故就本案的主要构件及其特征详述如后,其中所述座体1为一中空容置体,其中空部位形成有可供收容滑移座2的容置 空间10,并在容置空间10—侧设有导杆11,而远离导杆11另侧内壁面处则形 成有二相对的导引槽道12。所述滑移座2具有一基部21,并在基部21 —侧朝外侧向延伸有动作部22, 而动作部22上、下二侧边则分别设有具定位端2211的凸部221,且凸部221周 边上形成有可供导杆11滑移抵持定位的滑道222及位于滑道222外侧的导轨2 3; 再者,基部21相邻于动作部22的另侧朝外延伸有具扣合槽241的推移部24, 其扣合槽241内壁面上形成有抵持面2411;另在滑移座2与座体1间定位有弹 性元件25。当本技术在组装时,是先将滑移座2压入于座体1的容置空间10内,并使动作部22上、下二侧边导轨23位于座体1 二相对的导引槽道12内滑动抵 持位移,此时,便可通过导引槽道12的导引、限位使滑移座2在容置空间10 内不易产生有偏移或晃动,且将弹性元件25定位于滑移座2与座体1间形成弹 性撑抵状态,即完成本技术整体的组装。请继续参阅图5至图7所示,为本技术在推动前的侧视剖面图、推动 时的侧视剖面图及推动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上述的滑移座2 在未进行推动前为以推移部24表面开设的扣合槽241露出于座体1开口外而呈 一透空状态,并当扣持物3下方所朝外延伸的卡扣部31垂直扣持于扣合槽241 内,即可由卡扣部31外侧边上的抵压面311或是其朝上方所斜向延伸推移斜面 32来向下推抵于扣合槽241所具的抵持面2411,且使滑移座2 二侧边的导轨23 位于导引槽道12内滑动抵持位移,同时侧向挤压弹性元件25呈一弹性变形状 态后,再通过座体1内的导杆11在动作部22 二侧凸部221周边上的滑道222 滑移抵持定位,而使滑移座2朝座体1容置空间10内呈现水平位移收容定位, 因此,当导杆11滑移抵持至凸部221所具的定位端2211时,便可完成第一次 推动定位动作,并以扣持物3上的卡扣部31扣合于推移部24所具的扣合槽241 内形成良好的稳固定位效果,以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压扣具,尤指可供二次推动产生循环滑移定位而达成扣合动作的按压扣具,是包括有座体及滑移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体为一中空容置体,其中空部位形成有供收容所述滑移座的容置空间; 所述滑移座具有一基部,而所述基部上朝外延伸有具扣合 槽的推移部,并以所述扣合槽与预设扣持物下方所朝外延伸的卡扣部呈相对应垂直扣合定位,且所述卡扣部外侧边上斜向延伸有供推抵于所述扣合槽使所述滑移座呈现水平位移的推移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仁龙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扣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