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电芯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在相关技术中,为降低电池内阻,减少充放电过程中的热量,圆柱电池通常采用多极耳或全极耳结构。然而,这种结构的电池正负极均有大量极耳堆叠,对注液工序中电解液进入电芯组件内部造成困难,容易导致电解液浸润不充分或浸润时间延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芯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并至少用于解决多极耳结构的电池注液困难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芯组件,电芯组件包括极片,极片包括主体部和与主体部连接的多个极耳,极片卷绕设置,多个极耳中靠近极片的卷绕中心的部分极耳形成有通孔,通孔沿极耳的厚度方向贯穿极耳,多个极耳中最外圈的极耳不设有通孔。
3、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芯组件中,靠近极片卷绕中心的部分极耳形成通孔,使得电解液可以自通孔快速向主体部渗透,从而提升电芯组件和电池制造过程中注液工序的效率,同时,最外圈的极耳不设有通孔,保障了最外圈的极耳与外部元件的焊接强度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包括极片,所述极片包括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多个极耳,所述极片卷绕设置,多个所述极耳中靠近所述极片的卷绕中心的部分所述极耳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极耳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极耳,多个所述极耳中最外圈的所述极耳不设有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在展平状态下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卷心端和卷尾端,所述卷心端在所述极片卷绕状态下为所述极片的卷绕起始端,所述卷尾端在所述极片卷绕状态下为所述极片的卷绕收尾端,所述极耳设于所述主体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多个所述极耳沿卷绕方向间隔分布,靠近所述卷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包括极片,所述极片包括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多个极耳,所述极片卷绕设置,多个所述极耳中靠近所述极片的卷绕中心的部分所述极耳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极耳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极耳,多个所述极耳中最外圈的所述极耳不设有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在展平状态下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卷心端和卷尾端,所述卷心端在所述极片卷绕状态下为所述极片的卷绕起始端,所述卷尾端在所述极片卷绕状态下为所述极片的卷绕收尾端,所述极耳设于所述主体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多个所述极耳沿卷绕方向间隔分布,靠近所述卷尾端的所述极耳为第一极耳,靠近所述卷心端的极耳为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极耳的数量,所述第二极耳上形成有所述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极耳设于所述第二极耳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极耳上形成的所述通孔至少部分相对并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极耳上形成的所述通孔沿所述卷绕轴向正对并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黠物,周笛雄,王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