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底盘及电动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6667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2 01:3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身底盘及电动汽车,属于车身结构技术领域。所述车身底盘包括:底盘本体和多个电池部件。底盘本体包括一对第一纵梁、一对第二纵梁、第一横梁以及第二横梁。一对第二纵梁布设于一对第一纵梁的两侧,第一横梁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同一端连接,第二横梁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以及一对第一纵梁之间围合形成装配区,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纵梁以及第二纵梁围合形成缓冲区。多个电池部件均分布在装配区内。本申请通过将多个电池部件分布于底盘本体上形成的装配区,释放电池部件占用的整车高度空间,提高乘员舱空间利用率。底盘本体处空间大,电池部件分布于该处的装配区,提高电池空间比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身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车身底盘及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1、近年来,电动汽车由于在环保、动力性能、智能化、结构简单化等方面表现出的优势,其前景被广泛看好。电动汽车包括车身、底盘、电池、车轮、电机等结构。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源,通过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驱动电动机工作,从而驱动车辆行驶。

2、相关技术中,电动汽车中电池与车身底盘的集成,均是采用电池作为一个独立组件挂装在车身底盘下方,即在高度空间上与车身底盘形成一个串联结构,通过螺栓或快插接头卡接等将电池和车身底盘连接。

3、这样,在高度空间上,会占用大量的乘员舱空间,不利于乘用车的人机布置、空间布置。并且,由于电池有防碰撞需求,电池的边纵梁作为安全承载梁需要设计成具备较高刚强度的结构件,碰撞溃缩要求在车身宽度方向上预留一定的碰撞溃缩量,压缩了电池部件的布置空间。在整车层面上,为了更好的保护电池,电池需在车身宽度方向缩在车身底盘边纵梁内侧,这样进一步减少了电池部件可布置摆放的空间。各种因素叠加致使宽大的下地板空间能够摆入的电池部件数有限,大大降低了电池的空间比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本体(10)和多个电池部件(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本体(10)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横梁(13)和所述第二横梁(14)之间的第三横梁(15),所述第三横梁(15)与一对所述第一纵梁(11)和一对所述第二纵梁(12)均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横梁(15)用于将所述装配区(A)分隔为第一装配区(A1)和第二装配区(A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底盘还包括:第一控制器(30)和第二控制器(4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本体(10)和多个电池部件(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本体(10)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横梁(13)和所述第二横梁(14)之间的第三横梁(15),所述第三横梁(15)与一对所述第一纵梁(11)和一对所述第二纵梁(12)均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横梁(15)用于将所述装配区(a)分隔为第一装配区(a1)和第二装配区(a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底盘还包括:第一控制器(30)和第二控制器(4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第一横梁(13)、第二横梁(14)以及第三横梁(15)均为中空的贯穿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车身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底盘还包括:与所述底盘本体(10)连接的第一框架(50)和第二框架(6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家兵陶薛磊惠春谋蔡京亚赵军陈毅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