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1219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18:5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和车辆,所述电池包包括电芯模组和箱体,电芯模组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至少一列电芯,箱体具有容纳腔,容纳腔的底壁具有朝向电芯模组突出的隔板,隔板与容纳腔的底壁围成至少一条储液流道,储液流道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朝向电芯模组敞开,其中,电芯模组设置在容纳腔内,且电芯的极柱所在的端面朝向容纳腔的底壁,每个电芯朝向底壁的端面两侧分别与隔板密封接触,并且每个电芯的极柱均伸入储液流道内。本技术的电池包利用形成在底壁上的隔板构造出独立的储液流道,实现了干湿分离,保证了电池包内的零部件能够与冷却液兼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电池储能热管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冷却方式由空气冷却方式逐步转为液冷方式。在液冷方式中,存在液冷板和浸没式两种冷却方式,其中液冷板在针对电芯的极柱、巴片进行冷却式存在诸多问题,诸如电芯膨胀会导致液冷板与巴片配合错动,热失控易导致液冷板泄漏等问题,以及液冷板、巴片和极柱凝露导致的绝缘问题等,其次,极柱、巴片与冷却液之间的换热需要通过冷却板,换热效果相对较差,且液冷板的设置会占用大量空间,不利用电池包实现小型化。

2、而浸没式冷却方式可以使冷却液与极柱、巴片直接接触以进行更好的冷却散热,同时解决液冷板存在的诸多问题,但是,相关技术中采用浸没式冷却方式冷却极柱、巴片时,未实现干湿分离,存在电池包内零部件与冷却液的兼容性问题以及维修困难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的电芯模组倒置在箱体的容纳腔内,容纳腔的底壁具有朝向电芯模组突出的隔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环形外隔板和多个内隔板,多个所述内隔板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于所述环形外隔板内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环形外隔板、所述多个内隔板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围成多条储液流道,所述电芯模组包括多列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电芯,每个所述储液流道对应一列所述电芯,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内隔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环形外隔板之间具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夹设在所述隔板与所述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环形外隔板和多个内隔板,多个所述内隔板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于所述环形外隔板内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环形外隔板、所述多个内隔板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围成多条储液流道,所述电芯模组包括多列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电芯,每个所述储液流道对应一列所述电芯,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内隔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环形外隔板之间具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夹设在所述隔板与所述电芯朝向所述容纳腔的底壁的端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电芯的极柱朝向所述容纳腔的底壁的端面上还连接有巴片,且所述巴片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储液流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多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