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电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86658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可变电阻器,包括多个可变电阻元件,每个可变电阻元件包括一电阻部、一滑动件、一第一接脚、一第二接脚以及一第三接脚,其中,电阻部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电阻部第一端电性连接至第一接脚,电阻部第二端电性连接至第二接脚,滑动件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滑动件第一端以滑接方式电性连接至电阻部,滑动件第二端电性连接至第三接脚。每个滑动件通过一连动装置同时在各自相应的电阻部上滑动,使得可变电阻器可同时输出多个可变的输出电阻值。(*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变电阻器,且特别是一种可同时输出多个可变的输 出电阻值的可变电阻器。
技术介绍
图1为一种现有的可变电阻器的结构图,而图2为图1所示可变电阻器的 结构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及图2,可变电阻器1包括电阻部11、滑动件12、 转轴13、旋钮14、引线部15 ~ 17、绝缘基板18、第一接脚A、第二接脚B、第 三接脚C以及外壳(图中未绘示)。电阻部11例如是采用氧化钌和玻璃融合物等 为主要材料的金属陶瓷电阻体,通过高温烧结形成于绝缘基板18上。引线部15 17例如是釆用银和玻璃融合物等为主要材料的金属陶瓷导电体,通过高温烧结 形成于绝缘基板18上。滑动件12和第一至第三接脚A- C例如是由金属材料所 制成,而转轴13和旋钮14例如是由绝缘材料所制成。电阻部ll略呈弧形片状,电阻部ll第一端lll覆盖着引线部15第一端151, 且第一接脚A以铆接或焊接等方式固定在引线部15第二端152,故电阻部11第 一端111通过引线部15电性连接至第一接脚A。电阻部11第二端112覆盖着引 线部16第一端161,且第二接脚B以铆接或焊接等方式固定在引线部16第二端 162,故电阻部11第二端112通过引线部16电性连接至第二接脚B。滑动件12 第一端121滑接至电阻部11,可在电阻部11上顺着其弧形滑动来改变可变电阻 器1的输出电阻值。滑动件12第二端122滑接至引线部17第一端171,且第三 接脚C以铆接或焊接等方式固定在引线部17第二端172,故滑动件12第二端 122通过引线部17电性连接至第三接脚C。转轴13略呈柱状,旋钮14固设于 转轴13顶部,滑动件12第二端122固设于转轴13底部。当旋钮14例如以顺 时针方向转动时,旋钮14会带动转轴13以顺时针方向转动,转轴13再带动滑 动件12滑动,其中滑动件12第一端121在电阻部11上顺着其弧形滑动,滑动 件12第二端122在引线部17第一端171上小幅度滑动且恒电性连接至第三接3脚c。在可变电阻器1安装外壳后,固设有旋钮14的转轴13顶端突出于外壳,以供使用者通过转动旋钮14使滑动件12在电阻部11上滑动来改变可变电阻器 l的输出电阻值,另外第一至第三接脚A~C突出于外壳,以提供外部电路的连 接。当滑动件12第一端Ul如图2所示滑动到电阻部11的位置113时,若外 部电路连接到第一接脚A和第三接脚C,则可变电阻器1的输出电阻值为Rac, 其值为电阻部11第一端111至位置113所能提供的电阻值;若外部电路连接到 第二接脚B和第三接脚C,则可变电阻器1的输出电阻值为Rbc,其值为电阻部 ll第二端112至位置1U所能提供的电阻值;若外部电路连接到第一接脚A和 第二接脚B,则可变电阻器1的输出电阻值为Rab,其值为电阻部11第一端111 至第二端112所能提供的电阻值。明显地,输出电阻值Rab是固定不变,且输 出电阻值Rab为输出电阻值Rac和Rbc两者的和。但是,输出电阻值Rac和Rbc 是可变的,例如通过顺时针方向转动旋钮14使滑动件12第一端121从位置113 继续向右滑动时,输出电阻值Rac线性上升,而输出电阻值Rbc线性下降,故 输出电阻值Rab为输出电阻值Rac或Rbc的最大值。当可变电阻器1作为可变 电阻器使用时,外部电路必须连接到第一接脚A和第三接脚C (其输出电阻值为 Rac)或者连接到第二接脚B和第三接脚C (其输出电阻值为Rbc),因此现有的 可变电阻器l同一时间仅可输出一个可变的输出电阻值,例如Rac或Rbc。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在提出一种可变电阻器,可同时输出多个可变的输 出电阻值。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可变电阻器,包括多 个可变电阻元件,每个可变电阻元件包括一电阻部、 一滑动件、 一第一接脚、 一第二接脚以及一第三接脚,其中电阻部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电阻部第 一端电性连接至第一接脚,电阻部第二端电性连接至第二接脚,滑动件具有一 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滑动件第一端以滑接方式电性连接至电阻部,滑动件第二 端电性连接至第三接脚,每个滑动件通过一连动装置同时在各自相应的电阻部 上滑动。在一实施例中,连动装置包括一转轴及一旋钮,每个滑动件第二端固 设于转轴,旋钮固设于转轴。在另一实施例中,连动装置包括和所述多个可变 电阻元件相应的多个齿轮转轴、 一旋钮以及一齿轮转轴带动装置,每个滑动件第二端固设于各自相应的齿轮转轴,旋钮固设于这些齿轮转轴其中之一或固设 于齿轮转轴带动装置,这些齿轮转轴通过齿轮转轴带动装置彼此连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可变电阻器利用多个可变电阻元件以提供多个可变的输出电阻值,再利用连动装置以便使用者仅需要使某个可 变电阻元件中的滑动件转动即可使其它可变电阻元件中的滑动件同时转动,使 得本技术可变电阻器可同时输出多个可变的输出电阻值。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现有的可变电阻器的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可变电阻器的结构示意图3至图7分别为本技术可变电阻器的第一至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 3~7-可变电阻器;11、 311、 312、 411-414、 511、 512、 611 ~ 614、 711、 712-电阻部;111、 3111、 3121-电阻部第一端;112、 3112、 3122-电阻部第二端;113-电阻部上的一位置;12、 321、 322、 421 ~ 424、 521、 522、 621 ~ 624、 721、 722-滑动件;121、 3211、 3221-滑动件第一端;122、 3212、 3222-滑动件第二端;13、 33、 43-转轴;14、 34、 44、 54、 64、 74-旋钮;15 ~ 17-引线部;151、 161、 171-引线部第一端;152、 162、 172-引线部第二端;18-绝桑彖基4反;531、 532、 63、 631 ~ 634、 73、 731、 732-齿專仑转轴;55、 651、 652-具有齿槽的平板;A、 Al-A4-第一接脚;B、 B1-B4-第二接脚;C、 Cl ~ C4-第 三接脚;Rac-第一和第三接脚的输出电阻值;Rbc-第二和第三接脚的输出电阻 值;Rab-第一和第二接脚的输出电阻值;VR1 ~ VR4-可变电阻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 说明。本技术可变电阻器包括N个可变电阻元件VR1 ~ VRN,其中N为大于1 的正整数。每个可变电阻元件VRi包括一电阻部31i、 一滑动件32i、 一第一接 脚Ai、 一第二接脚Bi以及一第三接脚Ci,其中i为1 ~N中任一正整数。在每 个可变电阻元件VRi中,电阻部31i具有第一端31il及第二端31i2,电阻部 31i第一端31il电性连接至第一接脚Ai,电阻部31i第二端31i2电性连接至第二接脚Bi,滑动件32i具有第一端32il及第二端32i2,滑动件32i第一端 3U1以滑接方式电性连接至电阻部31i,滑动件第二端32i2电性连接至第 三接脚Ci。每个滑动件32i通过一连动装置同时在各自相应的电阻部31 i上滑 动,使得可变电阻器可同时输出N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可变电阻元件,每个可变电阻元件包括一电阻部、一滑动件、一第一接脚、一第二接脚以及一第三接脚,所述电阻部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电阻部第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接脚,所述电阻部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接脚,所述滑动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滑动件第一端以滑接方式电性连接至所述电阻部,所述滑动件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三接脚,每个滑动件通过一连动装置同时在各自相应的电阻部上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强林立韦
申请(专利权)人: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