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翼机桨毂系统和旋翼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85541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1 1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翼机桨毂系统和旋翼机,属于飞行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旋翼机桨毂零件多、可靠性差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等速接头、支臂组件、摆振组件和离心组件;等速接头设置于桨毂系统的中心,等速接头套设连接于旋翼轴,能够随旋翼轴绕其轴线转动;支臂组件的一个端部与等速接头铰接,支臂组件能够沿着等速接头的轴线实现挥舞运动;摆振组件与支臂组件的侧部铰接,摆振组件能够在与等速接头轴线垂直的平面内实现左右摆振运动;离心组件与支臂组件的另一个端部连接,离心组件能够在与变距摇臂的带动下旋转以实现变距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了桨毂系统的零件数量,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旋翼机桨毂系统和旋翼机


技术介绍

1、对于旋翼机而言,桨毂系统是传动轴、桨叶和操纵系统的连接结构,能够传递传动轴动力,传递操纵系统指令控制桨叶的挥舞、变距和摆振运动,承担桨叶三个方向运动的反作用力。因此,桨毂系统是实现旋翼机的飞行、变速、转弯、俯仰等各种机动的核心结构。

2、第一代桨毂系统以金属结构和三个方向的铰来实现,其结构数量多、重量大、轴承可靠性差;第二代为柔性轴承桨毂,用弹性材料替代金属轴承,变距挥舞摆振运动均由柔性材料结构实现,柔性材料结构设计难度大,可靠性不高、对材料工艺要求高;第三代为无轴承桨毂,其采用弹性件来抵消三个方向的运动,以黑鹰作为代表,缺点是零件依然较多、略显笨重;第四代为中央弹性万向铰桨毂,其通过中央万向铰来实现挥舞、摆振的运动,通过一个较大的星形件把离心轴承和变距轴承组合起来,从而实现变距和离心力的传递,典型代表为v280,但中央弹性件、星形件的设计和验证难度都较大,小型企业甚至大部分国家都很难完成整个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p>

1、鉴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翼机桨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等速接头(1)、支臂组件(2)、摆振组件和离心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翼机桨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等速接头(1)中心设置有花键键槽(12),用于连接旋翼轴(7);所述等速接头(1)外边缘沿周向等角度地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11);所述第一连接部(11)用于铰接所述支臂组件(2),铰接处设置有第一铰接轴(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翼机桨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振组件与所述支臂组件(2)交替设置,构成绕所述等速接头(1)轴线的环形链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翼机桨毂系统,其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翼机桨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等速接头(1)、支臂组件(2)、摆振组件和离心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翼机桨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等速接头(1)中心设置有花键键槽(12),用于连接旋翼轴(7);所述等速接头(1)外边缘沿周向等角度地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11);所述第一连接部(11)用于铰接所述支臂组件(2),铰接处设置有第一铰接轴(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翼机桨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振组件与所述支臂组件(2)交替设置,构成绕所述等速接头(1)轴线的环形链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翼机桨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振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摆振弹性件(4),所述摆振弹性件(4)两端分别铰接于相邻两个所述支臂组件(2),铰接处设置有第二铰接轴(32)。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继航夏齐李德彪田刚印雷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