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能量限制器的长时间驾驶的隐性损伤判定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8120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8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能量限制器的长时间驾驶的隐性损伤判定方法及系统,包括采集单元、人体肌肉组织非线性超弹性模型单元、切线弹性张量单元、基于能量限制器的长时间驾驶的隐性损伤的应变能密度模型单元、损伤判断单元、输出单元,确定人体肌肉组织非线性超弹性模型及切线弹性张量;然后建立基于能量限制器的长时间驾驶的隐性损伤的应变能密度模型,根据驾驶姿态以及基于能量限制器的长时间驾驶的隐性损伤的应变能密度模型确定对长时间或者长期驾驶汽车的驾驶员肌肉组织是否损伤。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长期或长时间驾驶人员的损伤确定问题,因此能够避免因长时间驾驶引起的职业疾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能量限制器的长时间驾驶的隐性损伤判定方法及系统,属于汽车人因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体组织建模技术开始逐渐成熟,多种模型被应用于人体肌肉组织的建模。但现有的模型只能表达完整的材料,无法适用于损伤等问题。长期从事驾驶工作或职业驾驶的人员,在驾驶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严重会引发肌肉慢性疼痛、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职业疾病产生。因此对于长时间或长期驾驶人员的肌肉损伤模型的建立尤为重要。现有的非线性超弹性力学模型可以适用于人体肌肉组织,但损伤问题无法在模型中进行体现。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研究长期或长时间驾驶人员的损伤问题,避免因长时间驾驶引起的职业疾病,在原有的人体肌肉组织建模中进行改进得到新模型来表征损伤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目的:为了解决长期或长时间驾驶人员的损伤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能量限制器的长时间驾驶的隐性损伤判定系统。

2、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基于能量限制器的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能量限制器的长时间驾驶的隐性损伤判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单元、人体肌肉组织非线性超弹性模型单元、切线弹性张量单元、基于能量限制器的长时间驾驶的隐性损伤的应变能密度模型单元、损伤判断单元、输出单元,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能量限制器的长时间驾驶的隐性损伤判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基于能量限制器的长时间驾驶的隐性损伤的应变能密度模型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能量限制器的长时间驾驶的隐性损伤判定系统,其特征在于:人体肌肉组织非线性超弹性模型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能量限制器的长时间驾驶的隐性损伤判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能量限制器的长时间驾驶的隐性损伤判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单元、人体肌肉组织非线性超弹性模型单元、切线弹性张量单元、基于能量限制器的长时间驾驶的隐性损伤的应变能密度模型单元、损伤判断单元、输出单元,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能量限制器的长时间驾驶的隐性损伤判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基于能量限制器的长时间驾驶的隐性损伤的应变能密度模型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能量限制器的长时间驾驶的隐性损伤判定系统,其特征在于:人体肌肉组织非线性超弹性模型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能量限制器的长时间驾驶的隐性损伤判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线弹性张量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能量限制器的长时间驾驶的隐性损伤判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人体肌肉组织非线性超弹性模型确定切线弹性张量的方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基于能量限制器的长时间驾驶的隐性损伤判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建立基于能量限制器的长时间驾驶的隐性损伤的应变能密度模型的方法:

7.根据权利要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月王琪史崇月李红于飞杜宜晟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