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实现热交换器的方法和根据该方法得到的热交换器技术

技术编号:4479892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实现包括分别限定流体循环的管组2、3、4的热交换器的方法,每个管组包括两个实心板11、12和用于保持所述两个板的支撑部件。本方法的特征在于,为了实现所述管组中的至少一个,该方法包括五个步骤:A、实现中间板20,该中间板包括条形物、连接所述条形物且在张力作用下能够断开的弱化连接桥35、36、37以及由壁板28、29分开并限定两条轨道31、32的孔眼;B、在所述两个板11、12之间插入所述中间板20;C、在轨道31的表面33与板11的表面1-12之间,以及轨道32的表面34-1与板12的表面1-12之间插入连接部件41、42;D、施加力以使两板11、12与中间板20接触;E、施加力使得上、下两板11、12分开,断开桥36、37、38,并使分隔壁板28、29弯折以使分隔壁板与所述两条轨道形成Z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标还在于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实现的热交换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实现热交换器的方法和根据该方法得到的热交换器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实现热交换器的方法以及根据所述方法实现的热交 换器,要强调的是,所述热交换器能特别有利地应用于使用气态流体(如 空气或类似气体)的热交换器领域。存在包括多个互相接触的限定流体循环的管组的热交换器,每个管组 的实心板。但是,该类已知的交换器具有相对高的成本,且另外不是十分性能良 好,这使它们不能普及推广以及用于各类
,例如用于住宅和/或工业和/或商业房屋的通风,以回收输送的热能,例如在缩写为VMC的 已知i殳备中。例如知道文献US5,287,918,该文献涉及"散热片-板"式紧凑热交 换器和制造该交换器的方法。该交换器例如包括三个互相叠放且通过粘合 手段部分地互相连接的平坦金属片(例如由钛制成),以便通过在两个外 片之间引入带压气体而使这两个外片分开。中间片由超塑性材料实现,超 塑性材料是一个精确的技术定义,可以将这种材料概括为这样的材料具 有高温下的大塑性形变阶段,因此允许很大的断裂伸长。 一旦外片分开, 中间片就变形,以4更分别在中间片两侧和堆叠的两个外片之间确定两个流 体循环管道。另外还知道文献US 2006/0070728 ,该文献涉及用于建筑物通风系统 的热交换器,以便对用外部空气替代内部空气进行优化。该文献特别描述 了包括多个叠层薄平板的传统交换器,在所述叠层薄平板之间分别设置光 滑有褶紋的板。外部空气在两个形成空气循环管组的平板之间的由有褶紋 的板形成的折缺之间通过,而内部空气在类似相邻管组的相邻的有褶紋的 板形成的折铍之间通过。两个相邻管组沿着两个成90。的循环方向分别形 成内部和外部两个空气循环。根据该文献的专利技术在于用钻孔的有褶紋的板 代替光滑的有褶紋的板,以增加空气通过交换器时的湍流,并且因此提高 交换器的性能。另外有利地,折皱可以倾斜于空气流动的方向而设置。交 换器的片可以由铝或纸制成。钻孔的中间片可以用有孔隙的树脂膜实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实施用于实现热交换器的方法,该热交换器克 服至少大部现有技术热交换器的上述缺点。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实施用于实现热交换器的方法,该热交换 器的质量比现有技术交换器的质量小,流体循环中的压头损失降低,并且 制造成本低,同时改善了管组间的热交换,克服了现有技术本身的尺寸限 制,并提高了对流体循环管组之间压差的抗力。更确切地说,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用于实现热交换器的方法,该热交换器 包括多个互相接触的限定流体循环的管组,每个管组包括两个由密封材料 实现的分别叫做上板和下板的实心板和用于使这两个实心板互相保持距离的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实现至少一个所述管组包括以下步骤(A) 实现中间板,该板包括 多个条形物, 连接所述条形物4吏得所述条形物互相平行的弱化连接桥,所述弱化 连接桥能够在张力作用下断开,以及-在每个条形物中实现的多个孔眼,使得所述孔眼沿所述条形物的两 条纵向边限定左、右两条连续轨道,孔目1*连接所述两条轨道的分隔壁板 互相分开,每条轨道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B) 在上、下两个密封实心板之间夹入所述中间板,(C) 一方面在全部条形物的每个左轨道的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上板的 下表面之间,另一方面在4^条形物的每个右轨道的所述下表面与所述下 板的上表面之间,夹入连接部件,(D) 施加第一力以使所述上、下两板与中间板接触,以便左轨道的全 部上表面附着在上板的下表面上,并且右轨道的全部下表面附着在下板的 上表面上,以及(E) 施加笫二力以使上、下两板互相分开,使得所述弱化连接桥断开, 直到孔眼之间的分隔壁板与上、下两板形成不为零的角度。本专利技术的目标还在于用以上定义的方法得到的热交换器。参照作为例证的但绝非限定性的附图给出的以下描述,可以了解本发 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和2分别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实施模式的侧视和俯视两幅示意图,以及图3至图5分别示出实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三个步骤,该方法用于 实现与图l和2—致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首先要指出的是,在图中,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相同的部件,无论这 些数字出现在哪幅图中,并且无论这些部件出现的形式如何。同样地,如 果部件在一幅图中没有用专门的参考数字,则可以参考另 一幅图容易地找 到它们的参考数字。还需要指出的是,图基本上只表示了本专利技术的主题的一种实施方式,但是可以存在满;c^专利技术的限定的其它实施方式。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当本专利技术的主题根据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包括"至少 一个"具有给定功能的部件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多个这样的部 件。反过来说,如果所说明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主题的实施方式包括多个相同 功能的部件,并且如果在说明书中没有明确指出根据该专利技术的主题必须包 括特定数量的这些部件,则本专利技术的主题可以被定义为包括"至少一个" 所述部件。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当一个表达只通过其本身定义一 组结构特征而不提及涉及该表达的具体细节时,对于限定要求保护的对象 的目的,当技术上可能时,这些特征可以被理解为单独的,或者全部组合 和/或部分组合。参照图l和2,首先回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l包括多个互相接触 的限定流体循环5、 6的管组2、 3、 4,每个管组包括由密封材料实现的 两个分别叫做上板ll和下板12的实心板,和用于使两个实心板互相保持 距离的支撑部件14。这些支撑部件14还允许分割循环流体流5、 6,以便 更好地帮助在两个相继的管组中流动的两流体之间通过上板11和下板12 进行的热交换。如图2所示,两个并列管组之间的流体循环5、 6有利地 以反向流动的方式进行,以便参与改善两管组之间的热交换性能。^L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主要特;^在于,管组2、 3、 4中至少之一的实现 包括下面定义的五个步骤A到E。第一步骤A,更具体地是参照图3,在于实现中间板20,所述中间板 包括多个条形物21、 22、 23;连接这些条形物21、 22、 23以4吏之相互 平行的弱化连接桥35、 36、 37,需要指出的是,弱化连接桥能够在张力 作用下断开;以及多个在每个条形物中实现的孔眼25、 26、 27,这些孔眼25、 26、 27沿条形物的两条纵向边P艮定所示的两条连续或不连续(未 示出)的轨道31、 32,分别称为左轨道和右轨道;孔眼25、 26、 27被连 接两条轨道的分隔壁板28、 29互相分开,每个轨道具有上表面33、 33-1 和下表面34、 34-1。要注意到,中间板20可以采用国际跳棋棋盘形(未示出),棋盘的一 种颜色的方块作为孔眼,且棋盘另一种颜色的方块由材料构成,后者通过 角部连接,所述角部尤其构成上面描述的弱化连接桥。因此上面描述的每 个条形物21、 22、 23在它们各自的边缘由两列不连续的方块构成,沿条 形物的两条纵边形成两条轨道31、 32,这两条不连续的轨道31、 32通过 一列错开的不连续的方块互相连接,这些不连续的方块形成上面描述的分 隔壁板28、 29,因此连接两条轨道。根据该替代实施方式,所述两条轨 道31、 32和分隔壁板28、 29形成一条确定的条形物,以及在该条形物两 侧的相邻的两条类似的条形物,它们通过材料构成的国际跳棋棋盘方块的 角部(形成所述弱化连接桥)相互连接。弱化连接桥可以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实现交换器(1)的方法,该交换器(1)包括多个互相接触的、分别限定流体循环(6、6)的管组(2、3、4),每个管组包括由密封材料实现的分别称为上板(11)和下板(12)的两个实心板和用于使所述两个实心板互相保持距离的支撑部件(14),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管组的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A)实现中间板(20),所述中间板包括: .多个条形物(21、22、23), .在所述条形物之间连接所述条形物(21、22、23)以使所述条形物互相平行的弱化连接桥(35、36、37),所述弱化连接桥能够在张力作用下断开,以及 .多个在每个条形物中实现的孔眼(25、26、27),使得所述孔眼沿每个条形物的两条纵向边限定分别叫做左轨道和右轨道的两条连续轨道(31、32),所述孔眼(25、26、27)通过连接所述两条轨道的分隔壁板(28、29)互相分开,每个轨道具有上表面(33、33-1)和下表面(34、34-1), (B)在上板(11)和下板(12)这两个密封实心板之间夹入所述中间板(20), (C)一方面在全部条形物(21、22、23)的每个左轨道(31)的所述上表面(33)与所述上板(11)的所述下表面之间,另一方面在全部条形物(21、22、23)的每个右轨道(32)的所述下表面(34-1)与所述下板(12)的所述上表面之间,夹入所述连接部件(41、42), (D)施加第一力,以使所述上板(11)与下板(12)这两个板与所述中间板(20)接触,以使左轨道(31)的全部所述上表面(33)附着(41)在所述上板(11)的所述下表面上,并且右轨道(32)的全部所述下表面(34-1)附着(42)在所述下板(12)的所述上表面上,以及 (E)施加第二力,以使所述上、下两板(11、12)互相分开,使所述弱化连接桥(36、37、38)断开,直到所述孔眼(25、26、27)之间的所述分隔壁板(28、29)与所述上、下两板(11、12)形成不为零的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皮埃尔维罗洛贝尔纳苏斯皮埃尔阿菲斯彻弗里德里克卡拉马诺
申请(专利权)人:皮埃尔维罗洛贝尔纳苏斯皮埃尔阿菲斯彻弗里德里克卡拉马诺帕斯卡尔卡泽雷斯阿兰阿夫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